▲光圈 F7.1,快门 1/160s,焦距 48mm,ISO 50。
同一个光源,依据距离被摄体远近不同,所呈现的光照效果也不同。
离被摄体近,其光照面积就小,光照强度就强;反之,则其光照面积就大,光照强度就弱。
反光率
反光率表示物体反射光线的能力,是反射光强度和入射光强度的比值,它是由物体自身的质地及其吸光的能力等所决定的,同时它还受光照条件和光照角度的影响。不同质地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反光率,如白雪反光率为98%,而黑碳的反光率则仅为 2%。不管是晴天还是阴天,相机的测光系统将测光区域中的所有不同物质的反光率都视为 18% 的标准灰。摄影的曝光控制主要就是根据物体表面的反射光来进行操作的,而物体的反光率对于相机的测光系统有着重要影响。不同质地的物体反射光线的能力也不一样,镜面的物体要比粗糙面的物体反射的光线多。要获得正确曝光,就必须在相机测光值的基础上灵活地加以调整曝光补偿。
▲光圈 F4.5,快门 1/200s,焦距 135mm,ISO 100。
亚洲人皮肤的反光率约为 20% 的灰度,接近于 18% 的标准灰度,在拍摄时对着人物的皮肤直接测光,得到的曝光值基本准确,人物的肤色基本能够得到还原。
光位(投射方向和投射高度)
光位是指光源相对于被摄体的位置,即光线的方向与角度。决定光线角度的因素主要就是光位,不同的光位决定了不同的光线投射角度或者照明角度,同一物件在不同的光位下会产生不同的明暗效果,顺光下被摄体就亮,逆光下被摄体相对较暗。摄影的光位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正面光、前侧光、侧光、后侧光、逆光、顶光以及底光等几种形式。顶光与底光是相对特殊的光线,在摄影创作中很少碰触。
▲光位示意图。
▲光圈 F4,快门 1/400s,焦距 70mm,ISO 50。后侧光有利于强调人物的立体感。
光比(主光和辅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heying/)除了 m.tulaoshi.com平面的物体,任何非平面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都存在着明暗面,物体的明暗面受光量多与少的比例即为「光比」。光比通常是指主光与辅光的差别。光比大,物体的反差就大,有利于表现边缘硬朗的物体;光比小,物体的反差就小,有利于表现柔和的效果。通常情况下,主光和辅光的强弱与被摄体的距离决定了光比的大小,利用调整主辅光的强度及与被摄体的距离,可以改变物体受光的光比。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反光板或者闪光灯对暗部进行补光,以此来调整物体的光比,使物体产生柔和的明暗过渡。
▲光圈 F11,快门 1/160s,焦距 24mm,ISO 100。
这是一幅典型的逆光人像图片,主光从人物后面照射,辅光在人物的前面形成补光,人物的轮廓线极为明显,画面的反差较大。
色温
色温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它表示的是光源的放射能。色温理论是由科学家开尔文 ( Kelvin ) 发现并制定的,所以用他名字的第一个字母「 K 」作为计量单位,热力学温度的零度就是 -273 °C,因此可以说色温就是光源色的温度。K 值越高,显现的颜色就愈趋向于白蓝色;K值越低,显现的颜色就愈趋向于黄红色。一天当中光的色温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日出后 40 分钟光色较黄,色温在 3000K 左右;正午阳光强烈,色温上升至 5400 ~ 5600K;阴天正午时分则约 6500K;日落前光色偏红,色温又降至 2200K 左右。
▲光圈 F9,快门 1/200s,焦距 16mm,ISO 100。
晴朗的天空漂浮着白云,极高的色温使整个画面呈现出蓝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