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唐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今天就要揭开历史的面纱,看看戏里戏外的唐伯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
风流倜傥 不识愁滋味VS出身寒门 坎坷科考路
要说唐伯虎才华横溢,这倒是不假。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唐伯虎生于苏州,据苏州有关文史专家介绍,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过目成诵,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记》、《昭明文选》等史籍,闲暇时也学画山水花鸟。
但是要说唐伯虎风流倜傥,多情浪漫,就有些偏离史实了。话说其父唐广德是普通的苏州市民,在苏州皋桥开设酒肆做小生意,其母丘氏也是当地的小家碧玉。这样的家境虽然不至于过于窘迫,但也算得上是出身寒门了,试问在这样的境况下,唐伯虎如何能够如富二代一样不识愁滋味的风流潇洒呢?据史料记载唐伯虎不仅出身贫寒,其科考之路走得也是非常坎坷。
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唐伯虎29岁时参加应天府(现南京)乡试,中解元(第一名),一时声誉鹊起,名震江南,春风得意。考中解元后的第二年,唐伯虎踌躇满志地进京参加会试,路遇同去赶考的江阴巨富家的公子徐经,两人相谈甚恰,遂结成莫逆之交。
弘治十八年(1505年),已经36岁的唐寅开始修建桃花庵别业。看似潇洒的《桃花庵歌》里,隐藏了多少凄凉和无奈,只有唐寅自己知道。明正德九年(1514),唐伯虎被明宗室宁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后发现身陷宁王政治阴谋之中,遂佯装疯癫,脱身回归故里。后来宁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脱了杀身之祸,但也引起不少麻烦,从此思想渐趋消沉,转而信佛,自号“六如居士”。
风流才子 家有九美VS亡妻生死两茫茫 凄凄婚姻路
关于唐伯虎这一大“风流才子”,最让人关注的莫过于他身边的女人了。据民间传说及小说杜撰,唐伯虎竟“妻妾成群,家有九美”。虽然很离谱,但也不是毫无根据的。据推测,之所以有这种传说,很可能是因为其续娶的夫人名叫沈九娘,加之唐伯虎的仕女画登峰造极,以及他平时放浪不羁的举止,以致后世无聊小道文人便望文遐想,把“九娘”附会成“九个美娇娘”,还杜撰出了一个《九美图》,这样,唐伯虎在小说中就有了九个妻子。
然而事实上,唐伯虎的婚姻道路可谓凄凄惨惨戚戚,比较悲凉孤独。
唐寅的一生中,共娶过三个妻子,即徐氏、何氏,以及后来的沈九娘。成化二十四年(1488年),十八岁的唐寅迎娶徐廷瑞次女为妻。徐氏文静秀气,温柔体贴,属于典型的贤妻良母。可惜的是,弘治七年(1494年),徐氏在生产的时候,由于产后过热,离开了相伴六年的丈夫。
大约两年之后,唐寅续弦,娶了一名姓何的女子。然而,唐寅与何氏相处得并不融洽。何氏嫌贫爱富,动不动就叫苦连天。就在唐寅科场出事的消息传开时,何氏便弃之如敝履。这无疑在唐寅人生最低谷的时候雪上加霜。
唐寅的第三任妻子就是沈氏,人称沈九娘。沈九娘虽然曾沦落风尘,但嫁入唐家之后,一直恪守妇道,对唐寅体贴入微,还为唐寅生下一个女儿。然而沈九娘和徐氏一样,先于唐寅一步,告别了人世。
唐寅的三个妻子,一个弃他而去,两个英年早逝。不论是寄情风月,还是借酒浇愁,都藏不住他内心的苦楚。在婚姻的道路上,唐寅是孤独的。
风流韵事 三笑点秋香VS秋香实乃大其二十余岁的青楼女子
既然在众多民间传说中,唐伯虎成了“风流才子”的代言人,那么必然要有一些风流韵事,供大家茶余饭后嬉笑一番。于是便有了“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然而这也不是凭空虚构的,该故事的雏形最早出现在明代的笔记体小说中,其中明代小说家王同轨先生的《耳谈》,叙述的故事情节和现在我们知道的“唐伯虎点秋香”基本吻合,只是主人公是一位陈公子。到了明朝末年小说家冯梦龙的手中,《耳谈》中的因笑传情,就变成了《唐解元一笑姻缘》,之后又由“一笑”变为“三笑”,情节也越变越复杂。
那么,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秋香这个人呢?有。秋香,本名林奴儿,字金兰,号秋香。她是金陵妓院中的名妓,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历史上确实被人点过。是不是唐伯虎点的呢?肯定不是。因为据考证,秋香比唐伯虎大20岁。她有不幸的家庭遭遇,没有办法才堕入青楼。因为人品好,后来转业从良。
唐伯虎趣事
唐伯虎点秋香
历史上虽有秋香其人,且和唐伯虎同是生活在明代中叶,不过她至少要比唐伯虎大二十岁。秋香虽在金陵高张艳帜,但她二人之间实难发生风流韵事。倒是祝枝山不知在什么场合见到秋香扇面,写了一首七绝:
晃玉摇金小扇图,五云楼阁女仙居;行间看过秋香字,知是成都薛校书。
《唐寅诗集》中有诗名曰“我爱秋香”是一首藏头诗:
我画兰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稠。秋月融融照佛寺,香烟袅袅绕轻楼。
“唐伯虎点秋香”这个故事的雏形,最早出现在明代的笔记体小说中,其中明代小说家王同轨先生的《耳谈》,叙述的故事情节和现在我们知道的“唐伯虎点秋香”基本吻合。大意是说,苏州才子陈元超,性格放荡不羁。一次,他和朋友游览虎丘,与秋香不期而遇,秋香对陈公子灿然一笑。
原本是“陈公子点秋香”,怎么会变成“唐伯虎点秋香”呢?
这里,有其社会原因,时代因素,也有唐伯虎本人的个人原因。我们知道,唐伯虎所生活的年代,正是明代经济十分发达的时期,苏州是当时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城市。经济上的繁荣必然带来思想上的活跃。特别是当时的中下层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就十分活跃。他们急需思想解放,急需实现个人的理想。在这种情况下,中下层知识分子急需找到一个他们精神、理想、情感、意志的代言人。
在《金陵琐事》中,还记载了秋香曾经向唐伯虎的绘画老师沈周学过绘画。沈周是明代相当著名的大画家,曾为秋香画过一幅丹青画,写过一首词。临江仙题林奴儿(即秋香)山水画:“舞韵歌声都折起,丹青留下芳名。”过去的事都已过去,青楼里再也找不到你,以后要到画界中去寻觅。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时候在绘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很快掌握绘画技艺,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时,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解字谜唐寅得良师
相传唐伯虎的老师沈石田是祝枝山为他找的。唐伯虎幼年家境不好,父亲在苏州开酒店谋生。酒店收拾得干净整洁,常有文人墨客来饮酒吟诗。
唐寅自幼喜欢画画,到十三岁时,父亲就让他在店中帮忙干活,不再上学,画出得意的画就贴在店墙上。
一次,才子祝枝山来到酒店喝酒,很喜欢墙上的画。就问老板画是由谁画的。老板回答说是儿子画的。祝枝山很惊讶地要求见见孩子。在得知了唐寅的家境贫寒之后便决定帮助他找一位丹青妙手来教他画画。不久,祝枝山带着画师沈石田来到了酒店。
沈石田也很欣赏唐寅的画,但想考考他才气如何,就为他出了一个字谜:“去掉左边是树,去掉右边是树,去掉中间是树,去掉两边是树,这是什么字?”唐寅略一思考就说出了谜底是个“彬”字。沈石田很高兴,就收下了唐寅。
唐寅卖扇记
唐寅,字伯虎,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人称“唐解元”,自制印章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为人放荡不羁,风流飘逸,心胸豁达。精诗文、工书画,晓音律,素好游山玩水。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inlijiankang/)值某岁仲夏,一日欲独游西子湖,正行于道中,见一酒肆,酒兴遂发,乃入。把盏酣饮罢,欲结账,往囊中探银,不料竟空空如也。乃环顾,亦无熟识,与酒保道:“某因走得匆忙,未带银两,暂赊,可否?”对曰:“否!”寅一时无计,面色难堪,不免心慌意乱,满面细汗。甩开手中扇,摇之,忽思道:“何不以扇抵酒?”言与酒保,又不允。寅低眉良久,心生一计,大声吆喝,卖其手中扇。
其时,肆中一长者,峨冠博带,乃杭州富豪也。问道:“汝扇区区,能折几何?”寅曰:“足下观讫方晓。”递之予视,富豪一瞥,乃曰:“扇上之画,分明信手涂鸦,乃出无名竖子之手耳!分文不值。”言讫,掷于地,寅甚不悦,白眼瞪视。
富豪见状,大梦如醒,拱手笑曰:“唐解元,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令名远播,某有眼不识泰山,足下之画,天下无双,人间神品,老朽方才多有冒犯,乞先生海涵。”遂拉寅之衣袂同坐,唤酒呼菜,又叫秀才同席而坐。饮酒大酣,寅醉意朦胧,颠倒淋漓,欲出酒肆。富豪曰:“先生留步!”寅问:“何事?”曰:“先生能否将那扇卖与老夫?”寅曰:“否!”富豪略有愠色,曰:“余出千金,何如?”寅只顾走路。富豪大怒:“尔待何如?!”寅打一饱嗝,呵呵大笑,又要迈步,富豪勃然,曰:“还我酒食!”寅辩道:“是汝引我吃酒,非我本意,天上掉下馅儿饼,岂有不食之理?!”众酒客哗然大笑。
此时,人群中又走来一客,皂衣缁裤,乃一捕快也。捕快曰:“唐解元乃江南名流,某早有耳闻,足下可知这老者何许人也?”寅道:“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捕快道:“此乃杭州四大巨贾之一,胡天富胡老爷是也!”寅曰:“与某何干? ” 捕快凑前耳语一番。寅曰:“噢!原来此人与汝家老爷有交情,实在不知。罢!罢!罢!笔墨伺候,待某为胡贾做画一幅。 ”
顷刻,文房四宝备矣。寅道:“胡贾转过身去。”胡贾不知何事,只好照办。唐伯虎三毫两笔,做画立就,只见众人皆捧腹大笑不已。胡贾不知所谓何事,脱外衣观之,恼怒成羞,嗔目张口,发指上冠。捕快手指唐寅曰:“岂有此理!”唐寅笑曰:“扯平!”言罢,拂袖,携布衣秀才之手同出酒肆,大踏步消失于匆匆人流之中。
众看官可知唐伯虎在那富豪胡天富衣背上所画何物,不妨告知:王八。蓬莱子曰:唔呼!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敬人者,人亦敬之;不敬人者,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图老师说:看了这篇文章后,大家应该知道,唐伯虎和秋香俩人之间的事情了吧。很多人都觉得秋香是虚构的,但是文章中已经说明历史上是有秋香这个人的,而且比唐伯虎大20岁,由此可见唐伯虎对秋香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