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见了西门庆低头去缝针线,还不是把脸一扭,就离开座位回去。要知道古代女子不出三门四户,为何潘金莲要在此处小坐,也就是西门庆最吸引潘金莲的地方是什么呢?
其一、帅气
西门庆巴不到这一日,裹了顶新头巾,穿了一套整整齐齐的衣服,带了三五两碎银子,迳投这紫石街来。西门庆的人样子其实不错,这和武大郎相比,自然有云泥之别,就是和武松相比,也毫不逊色。
其二、年轻
小潘最喜欢的莫过于男人有钱,当时张大户就想纠缠潘金莲。可潘金莲并没在意,毕竟年龄太大了,可西门庆血气方刚,正是好年华。
其三、有钱
男人有钱就变坏,西门庆家有的是钱财,让人动心。婆子道:“这个大官人,是这本县一个财产,知县相公也和他来往,叫做西门大官人。万万贯钱财,开着个生药铺在县前。家里钱过北斗,米烂陈仓,赤的是金,白的是银,圆的是珠,光的是宝,也有犀牛头上角,亦有大象口中牙。”
其四、会说话
和不会交谈的武大郎相比,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西门庆把起来,看了喝采,口里说道:“这位娘子怎地传得这手好生活,神仙一般的手段!”;西门庆道:“原来却是武大郎的娘子。小人只认的大郎是个养家经纪人,且是在街上做些买卖,大大小小,不曾恶了一个人。又会撰钱,又且好性格,真个难得这等人。”好一个西门庆,此时要勾搭潘金莲,嘴里就像抹了蜜。
潘金莲原型贤惠武大郎文物双全 为何被诋毁?
潘金莲被冤枉成恶妇荡女的形象从何而来?无非是两部小说——《水浒传》和《金瓶梅》,但潘金莲又并非仅仅是小说中的人物,历史上确有此妇!大家若有机会,可以去历史上潘金莲和武大郎所在的河北省清河县实地探访一番。原本是善良贤妻的潘金莲在小说中成了通奸杀夫的淫妇,原本是文武双全玉树临风的清廉县令武大郎在小说中成了“三寸钉、枯树皮”。
这恐怕是演义与真实历史最让人啼笑皆非的对立矛盾了吧!当然,演义与历史有所出入这是经常有的事情,但潘金莲身上的出入就未免大的过分了,《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又是如何将她塑造成淫妇形象的呢?
据河北省清河县县志记载,武大郎姓武名植,曾经在山东阳谷县做县令,他少年时候的盟兄弟王某家败破落,逃难到他那里,希望看在多年情谊的面子上,拉兄弟一把。武县令平时就乐善好施,对这位落于窘迫的兄弟自然招呼倍至了。王某却不知道武大郎已经暗中为其在原籍盖房修屋,久不见武兄弟资助,便愤然离去。这一走不要紧,他却遂生邪念,忘恩负义,村村说唱,乡乡张贴,谣言惑众,极尽对武县令恶意中伤污辱诋毁之能事。加之曾被武大郎治过罪的乡里恶少西门庆的助纣为虐,同流合污,武大郎的清官形象从此被毁于一旦。
非但如此,就连武大郎的老婆潘金莲也遭受被辱之株连。潘金莲故居为清河县潘家庄(为避泼污,后改名黄金庄),少女时代是远近闻名聪明美丽的大家闺秀。她老爸曾官拜邯郸知州,在故乡开有染坊。武大郎家本来贫困,年轻的时候到这里打工,因为品行端正又能干,知州就资助他学习,还将女儿金莲许配给他。潘金莲以善良贤惠勤劳仁义的贤妻良母而闻于乡里。
作为明代民间文学家的施耐庵,却在道听途说,收集奇闻的基础上,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地挥就了“千古奇冤”武大郎与潘金莲。而他听到的材料又是从何而来呢?那自然是早年西门庆和王某四处杜撰诋毁而流传下来的了。从北宋到明朝,那么多年过去,流言蜚语非但没有减少消失,反倒因为四处的流传而更加被人“熟知”。再经过施耐庵在闻名遐迩的《水浒传》中大肆渲染一番,更加使得夫妻二人的“形象”被中国人更多的“认识”。若没有《水浒传》,哪会有后面的《金瓶梅》对潘金莲的彻底“定性”?
对于潘金莲,施耐庵就象一个娱乐记者一样,将听来的东西经过加工整理,给当事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声誉上的损失。但他的后人却深明大义努力为蒙冤的夫妻昭雪。尽管如此,尽管清河县的县志也明文记载着武大郎夫妻的真实一面,尽管乾隆皇帝也为武大郎立过碑,但千百年来民众中流传的形象已经铁一般的固定下来。
但我们无法要求施耐庵向潘金莲夫妇道歉。可以说潘金莲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化的人物,已经成了“通奸淫妇”的代名词,纵然百姓现在重新认识其真实面目,这一符号恐怕也很难消失。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历史上真实的李鸿章都可以被人们重新认识,潘金莲可以吗?
其实著名作家在为创作《白鹿原》进行前期准备的时候就发现,一面是历史上官方文件为那些所谓贞节烈女留下榜样的记录,一面是民众间广为流传的男女之间的逸闻趣事,民众流传的历史与官方记录的历史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割裂。
所以我们不妨可以想象,如果潘金莲没有被诋毁,纵然她被官府的历史以贤妻良母的形象记录下来,也无法拥有后来巨大的“名气”,因为这也正如陈忠实发现的割裂一样,民众更多的乐于流传关于女人不贞洁而越轨淫荡的东西。在民众中间流传下来的光明磊落的英雄好人,除了很少很少的几个女性之外,映入眼帘的都是男人形象了。而这既是封建社会对女性压抑的一个表现,似乎也是当今女明星的情感绯闻广受关注的原因吧。
还有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随着婚外情和越轨的日益猖獗,原本以“淫妇”形象被人们认识的潘金莲逐渐受到自由解放者们的追捧,也想向她学习追求自己想要的“快乐”,潘金莲转而又成了“女性解放”的榜样。这难道不让人再一次啼笑皆非吗?我们对历史人物乃至今天人物的认识,经常是一味的批判或者盲目的崇拜,他们要么做“鬼”,要么做“神”,就是没能在我们眼里做一回“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inlijiankang/)武大郎自幼崇文尚武,才力超群,少年得志中了进士,在山东阳谷做了知县。潘金莲并不是潘裁缝的女儿,而是贝州潘知州的千金小姐,一位大家闺秀。她知书达理,和武大郎恩恩爱爱,白头到老。
潘金莲因《水浒》已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到《金瓶梅》里,她更跃为“女一号”。按书中所写,她是所有女子中生的最美,也最擅风月的一个。《金瓶梅》这个书名,一说是“金色的瓶子里插着梅花”的意思,一说是由该书头三号女角(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的名字各取一字组成,显然后一说更为通顺。《水浒》里的潘金莲形象还比较单薄,《金瓶梅》里的潘金莲却是一个极其丰满、极其鲜活的艺术形象了。
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名字到底有何特殊含义呢
一些评论家认为西门庆暗指严嵩之子严世蕃,而《金瓶梅》是一部讽刺抨击严嵩父子的书。为什么呢?因为严世蕃号东楼,东楼对西门嘛。其实,西门庆这个名字是笑笑生延续《水浒》人名而已,《水浒》成书于元末明初,当时施耐庵哪里知道什么严嵩父子。于是,从谐音上喻指具体的他人他事的可能性极小。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inlijiankang/)不过,即便是在《水浒》当中,取名也同样是门学问,西门庆,西门者,偏门也,在水浒中,西门庆是一位勾结官府,揽钱说事,淫人妇女,黑白两道通吃的人物。而这种奸邪小人,竟然能够发迹,能够过着红红火火让人的日子本身就是对社会的极大讽刺。在金瓶梅中,西门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恶人,形象有所好转,却也更加真实。水浒中,西门庆是一彻头彻尾的坏人,而在金瓶梅中,西门庆却是无论男女,无论官民,皆为之热捧的西门大官人。捞偏门而能过上烈火油烹、举家欢庆的大好日子,又何庆之有呢?潘金莲的名字也来自水浒。施耐庵非常讨厌潘这个姓。一部水浒,两大淫妇都姓潘,潘金莲,潘巧云。为何淫妇一定要姓潘呢?或者潘者“攀”也。本来莲花是很美的,是爱情纯洁和品性高洁的象征,可是,潘金莲不过是一朵追逐金钱的莲花而已,空有美丽的外表,内心却世俗不堪。在《金瓶梅》中,作者将这位世俗女子写得更加真实而丰满,作者用如椽大笔细细描绘了出身良家的潘金莲如何堕落为金钱社会、淫欲世界的奴隶。
作者为了凸显潘金莲最初的纯洁,刻意塑造了一个和潘金莲对应的名字,叫做白玉莲。两个女子都是张大户买的使女。白玉莲是乐户出生,生的白净小巧;潘金莲是潘裁缝的六女儿,自小有些姿色,又缠得一双好小脚,三寸金莲,于是就叫做金莲了。如果从出生看,白玉莲不如潘金莲,白玉莲是低贱的乐户出身,而潘金莲是平民百姓出身。可是白玉莲“白净小巧”,暗示了这位女子品性纯洁;而潘金莲得名是因为小脚,小脚在明清两代有着浓浓的暗示,是否这也是告诉读者潘金莲就是一荡妇呢?之后,白玉莲和潘金莲都在张大户家中学习乐器,白玉莲学筝,潘金莲学琵琶,两个人同房歇卧。一开始张大户的老婆很看重两个人,给他们金银首饰,可没想到白玉莲竟然死了,只剩下潘金莲一个。
白玉莲为何一出场随即就死掉了呢?
原来,白玉莲是潘金莲镜像式的存在。白玉莲“白净小巧”,是高洁的化身,自然在那个看重美色、追逐金钱的社会难以安身。而潘金莲呢,教学弹唱的时候,“金莲原自会的,甚是省力”,潘金莲是一个非常能够适应环境的人,或者说她本性就是一个追逐浮华的女子。于是,当潘金莲十八岁的时候,出落得“脸衬桃花,眉弯新月”,成了大美人,张大户经常来骚扰她,只是老婆严厉,终于等到老婆去赴宴出门,就偷偷吧潘金莲“收用”了。潘金莲也没有反抗,她依旧很适应。而适应往往就意味着堕落,在那个肮脏的社会,潘金莲仗着她妖艳的容颜,张扬恣肆的活着。
图老师说: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大家都了解到了西门庆到底有哪些地方最吸引潘金莲了吧。但是在历史上有一种新的说法,潘金莲的原型是贤淑的。希望图老师小编的介绍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