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原因
一、内因
1.遗传因素
人类的单纯性肥胖的发病有一定的遗传背景。Mayer等报告,双亲中一方为肥胖,其子女肥胖率约为50%;双亲中双方均为肥胖,其子女肥胖率上升至80%。人类肥胖一般认为属多基因遗传,遗传在其发病中起着一个易发的作用,肥胖的形成尚与生活行为方式、摄食行为、嗜好、胰岛素反应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2.神经精神因素
已知人类与多种动物的下丘脑中存在着两对与摄食行为有关的神经核。一对为腹对侧核,又称饱中枢;另一对为腹外侧核,又称饥中枢。饱中枢兴奋时有饱感而拒食,破坏时则食欲大增;饥中枢兴奋时食欲旺盛,破坏时则厌食拒食。二者相互调节,相互制约,在生理条件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使食欲调节于正常范围而维持正常体重。当下丘脑发生病变时,不论属炎症的后遗症(如脑膜炎、脑炎后)、创伤、肿瘤及其他病理变化时,如腹内侧核破坏,则腹外侧核功能相对亢进而贪食无厌,引起肥胖。
3.高胰岛素血症
近年来高胰岛素血症在肥胖发病中的作用引人注目。肥胖常与高胰岛素血症并存,但一般认为系高胰岛素血症引起肥胖。高胰岛素血症性肥胖者的胰岛素释放量约为正常人的3倍。 胰岛素有显著的促进脂肪蓄积作用,有人认为,胰岛素可作为总体脂量的一个指标,并在一定意义上可作为肥胖的监测因子。更有人认为,血浆胰岛素浓度与总体脂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4.褐色脂肪组织异常
褐色脂肪组织是近几年来才被发现的一种脂肪组织,与主要分布于皮下及内脏周围的白色脂肪组织相对应。褐色脂肪组织分布范围有限,仅分布于肩胛间、颈背部、腋窝部、纵隔及肾周围,其组织外观呈浅褐色,细胞体积变化相对较小。
白色脂肪组织是一种贮能形式,机体将过剩的能量以中性脂肪形式贮藏于间,机体需能时,脂肪细胞内中性脂肪水解动用。白色脂肪细胞体积随释能和贮能变化较大。
褐色脂肪组织在功能上是一种产热器官,即当机体摄食或受寒冷刺激时,褐色脂肪细胞内脂肪燃烧,从而决定机体的能量代谢水平。以上两种情况分别称之谓摄食诱导产热和寒冷诱导产热。
5.其他
进食过多可通过对小肠的刺激产生过多的肠抑胃肽(GIP),GIP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在垂体功能低下,特别是生长激素减少、促性腺及促甲状腺激素减少引起的性腺、甲状腺功能低下可发生特殊类型的肥胖症,可能与脂肪动员减少,合成相对增多有关。
二、外因
当日进食热卡超过消耗所需的能量时,除以肝、肌糖原的形式储藏外,几乎完全转化为脂肪,储藏于全身脂库中,其中主要为甘油三酯,由于糖原储量有限,故脂肪为人体热能的主要贮藏形式。如经常性摄入过多的中性脂肪及糖类,则使脂肪合成加快,成为肥胖症的外因,往往在活动过少的情况下,如停止体育锻炼、减轻体力劳动或疾病恢复期卧床休息、产后休养等出现肥胖。
肥胖症的症状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了,然而却迎来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肥胖症,相比之下女性更关心这个问题,要知道肥胖不仅影响美观,还有带来一些并发症,因此,女性肥胖者应重视自己的肥胖问题,及时进行减肥,以下便是常见的女性肥胖症的并发症介绍。
一、肥胖类型
1、单纯性肥胖
(1)体质性肥胖
原因: 先天性。体内物质代谢较慢,物质合成的速度大于分解的速度。 现象: 脂肪细胞大而多,遍布全身。
(2)获得性肥胖
原因:由饮食过量引起。食物中甜食,油腻食物多。脂肪多分布于躯干。
2、病理性肥胖
(1)间脑性肥胖
此为间脑器质性病变的后果。除肥胖外,尚有内分泌功能障碍的表现,比如食欲波动、睡眠节律反常,体温、血压、脉搏容易变化、性功能减退、尿崩症等。肥胖只不过是间脑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
(2)肥胖性生殖无能症
此病认为是视丘下垂体邻近由于感染、肿瘤或外伤引起食欲、脂肪代谢、性腺功能的异常。以肥胖和生殖器不发育为主要表现。
(3)垂体性肥胖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真正的垂体性肥胖见于活动性嗜碱性粒细胞所致的库兴综合征及嗜酸性粒细胞所致的肢端肥大症。
(4)甲状腺性肥胖
粘液性水肿病人通常面貌臃肿而非肥胖。脂肪沉着以颈部明显,面容呈满月脸。
(5)皮质醇增多症
又称为Cushing综合征,很多病因可以引起此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可有类似甲亢的早期症状,也有精神症状为主的病例,或可类似单纯性肥胖症。
(6)胰源性肥胖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胰腺疾病能引起肥胖者为糖尿病和胰岛β细胞瘤。除此之外,尚有其他病可导致病理性肥胖,比如颅骨内板增生症、双侧多囊卵巢综合症等。
肥胖症的治疗
预防肥胖较治疗易奏效且更重要。特别是有肥胖家族史者、妇女产后及绝经期、男性中年以上或病后恢复期,应预防肥胖,其方法是适当控制进食量,避免高糖、高脂肪及高热量饮食;经常进行体力劳动和锻炼(病后恢复期者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治疗肥胖症以控制饮食及增加体力活动为主,不能仅靠药物,长期服药不免发生副作用,且未必能持久见效。
轻度肥胖者,仅需限制脂肪、糖食糕点、啤酒等,使每日总热量低于消耗量,多作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如能使体重每月减轻500~1000g而渐渐达到正常标准体重,不必用药物治疗。
中度以上肥胖更须严格控制总热量,女性患者要求限制进食量在5~6.3MJ(1200~1500kcal)/d,如超过6.3MJ/d者,则无效。男性应控制在6.3~7.6MJ(1500~1800kcal)/d,以此标准每周可望减重1~2磅。食物中宜保证适量含必需氨基酸的动物性蛋白(占总蛋白量的三分之一较为合适),蛋白质摄入量每日每公斤体重不少于1g。脂肪摄入量应严格限制,同时应限制钠的摄入,以免体重减轻时发生水钠潴留,并对降低血压及减少食欲也有好处。此外限制甜食、啤酒等如前述。如经以上饮食控制数周体重仍不能降低者,可将每日总热量减至3.4~5MJ(800~1200kcal)/d,但热量过少,病人易感疲乏软弱、畏寒乏力、精神萎顿等,必须严密观察。据研究,饮食治疗早期蛋白质消耗较多,以致体重下降较快而呈负氮平衡,当持续低热卡饮食时,发生保护性氮质贮留反应,逐渐重建氮平衡,于是脂肪消耗渐增多,但脂肪产热量约10倍于蛋白质,故脂肪组织消失量明显少于蛋白质组织量,而蛋白质相反合成较多时,反可使体重回升,这是人体对限制热卡后的调节过程,因此饮食治疗往往效果不显著,在此情况下,宜鼓励运动疗法以增加热量消耗。
当饮食及运动疗法未能奏效时,可采用药物辅助治疗。药物主要分为六类:
1.食欲抑制剂——中枢性食欲抑制剂、肽类激素、短链有机酸;
2.消化吸收阻滞剂——糖类吸收阻滞剂、脂类吸收阻滞剂;
3.脂肪合成阻滞剂;
4.胰岛素分泌抑制剂;
5.代谢刺激剂;
6.脂肪细胞增殖抑制剂
上述多类药物有的已较成熟,有的尚处研究开发阶段。常用的药物有苯丙胺、芬氟拉明、氯苯咪吲哚等。
图老师小结:俗话说,肥胖乃百病之源,也有一些科学家说肥胖已成为一种全球流行病。虽然肥胖的成因各不相同,但是良好的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对肥胖症的治疗都会起到相应的疗效。通过这篇文章希望每个人都能管住嘴、迈开腿,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