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下腹疼痛被诊断为阑尾炎的误诊率很高,即使教学医院的误诊率标准也在50%以上,因此病史很重要,将疼痛的时间与过程正确地告诉医生可帮助诊断。
正常阑尾炎的症状为胃部先痛一两个小时后,再下转至脐部周围不适,接着往右下腹部痛。在治疗方面,多采取切除手术,但是这种治疗过程伤口感染率也非常高,即使阑尾没破,并发症也高达70%。
因此在4小时内确定诊断并接受手术治疗,可避免许多并发症。
也有许多患者,开刀后,觉得特别不适,主要的原因是手术的部位是切开腹斜肌,伤口会比其他部位的手术不适,这点应该特别注意。阑尾炎是很少发生在婴儿身上,但随着年龄的成长,其发生率逐渐增高,但到30岁以后又逐渐会降低。
如果说能排除所有的鉴别诊断,在24小时内接受正确的治疗,阑尾炎并不是一种可怕的疾病。
盲肠炎的症状
正确的名称应该是急性阑尾炎,通俗称盲肠炎。阑尾约长三至四吋(七十五至一百毫米),是自大肠初段长出 的管状器官。阑尾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阑尾炎起病突然,必须立刻动手术。
盲肠炎病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盲肠炎是急性腹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每人一生中平均有7%机率会发生盲肠炎,以十至三十岁最多,而五岁以下及五十岁以上则相对少见。容易因症状非典型而延迟诊断或被误诊,发生并发症的机率也较高。
男性一般比女性易得盲肠炎,但女性在三十五至四十四岁之间,常在施行其他腹部手术时,盲肠顺带一并切除。盲肠炎原因大都是阑尾在盲肠的出口受阻,继发细菌感染所致。
但另有30%病例未见阻塞,其发炎可能因病毒、寄生虫或细葡感染、创伤或开刀后粪便滞留所致,诊断时,需区别的病况不下数十种,重要的有胆囊炎(偏右上腹痛)、溃疡穿孔(移动会更痛)、憩室炎(可触诊到肿块)、小肠部分阻塞(肠蠕动加快)、肠穿孔(肠蠕动变慢)。
最重要的诊断利器还是详细的病史及理学检查。难以界定范围、却渐增渐强的腹痛,是典型盲肠炎首先出现的症状,通常先是心窝处或肚脐周围模糊痛,逐渐往右下腹转移。
其次是怕触摸腹部引起的腹肌收缩、腹肌筋缩僵硬、反弹性压痛。此外,中度白血球上升、低度发烧、恶心、疲倦、便秘或偶腹泻等非特异症状亦非少见。
症状
腹痛、恶心、呕吐。腹痛由上腹开始,以腹涨、闷痛为常见,后转为右下腹。可能发烧,但通常先腹痛再发烧,温度为38℃左右。阑尾炎穿孔后体温则可高过39℃。偶有。幼儿常以腹膜炎表现。
盲肠炎症状
盲肠炎在一开始的时候有不定点的腹痛出现,但大多还是出现在肚脐附近或是上腹部,这种痛的感觉闷闷的,若是不加理会,几个小时以後就会慢慢的移向右下腹。此时若是用手按压右腹部,疼痛会更加严重。
比较特别的是,这个时候可以试试按压右下腹部,并且快速的放开,如果感觉到有反弹的痛楚,就有可能是阑尾炎。
但是这种痛到底有多痛呢?因为每个人的耐受程度不同,很难做比喻或以文字说明,一般经历过的人都会描述那是一种极为痛的痛楚,至於到底有多痛,就只有真正感受过的人才知道。
除了明显腹痛之外,患者也会出现食欲差、恶心、呕吐等现象,有些还会有轻度发烧(大约38度左右),另外也有人会出现舌苔增加、口臭、或是颗粒性的白血球增加情况。
有些人会出现便秘症状,有些人却是恰恰相反,出现腹泻反应甚至排泄物中都会出现血丝,由于症状多变,所以比较难以确诊。阑尾炎的发生病程可以从几个小时到几个月不等,通常以病程的发生快慢来区分为急性与慢性,而急性的盲肠炎通常症状会比慢性的来得严重,也较具威胁性。
一开始可能只是因为阑尾发炎、阻塞而出现腹痛的情况,但是时间一久,可能因为没有处理,而导致脓疡、甚至穿孔,一般穿孔都发生在症状出现後二十四至三十六小时,但小小孩或老年人可能会更早。
传统上以剖腹开刀切除为治疗方式,近来医界开始运用腹腔镜手术来处理急性阑尾炎,因具有疤痕小、恢复快的优点,逐渐被病人接受。
急性阑尾炎症状
急性阑尾炎好发于年轻人,病患一开始会上腹或肚脐旁闷痛而後转移右下腹疼痛,常伴随恶心、食欲不振的症状,严重时会有发烧及白血球过多现象。
传统的治疗方式是剖腹切除阑尾,伤口长约七至十公分,需住院疗养四至五天,而新式的腹腔镜手术则只需要开三个分别为一公分、零点五公分、零点五公分的小伤口,不仅美观疤痕小,也比较不痛,同时也降低伤口发生感染的机率,减少肠粘黏的并发症,病人只要住院一至二天即可回家,恢复日常作息,适合女性、体重过重及从事粗重工作者。
尤其对女性来说,有时生殖系统引起的腹痛和盲肠炎不易区别,此时便可透过腹腔镜检查子宫、卵巢是否有异样。患盲肠炎后耽误治疗,并发广泛性腹膜炎的情形,严重者可能引起败血症导致死亡。
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
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体征。
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病因
腹泻、便秘等胃肠道功能障碍引起内脏神经反射,导致阑尾肌肉和血管痉挛,一旦超过正常强度,可以产生阑尾管腔狭窄、血供障碍、黏膜受损,细菌入侵而致急性炎症。
不良的饮食习惯
食生冷和不洁食物、便秘、急速奔走、精神紧张,导致肠功能紊乱,妨碍阑尾的血循环和排空,为细菌感染创造了条件。急性阑尾炎的原因还有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厌氧菌。
阑尾管腔梗阻
阑尾为一细长的管道,仅一端与盲肠相通,一旦梗阻,可使管腔内分泌物积存,内压增高,压迫阑尾壁阻碍远侧血运,在此基础上管腔内细菌侵入受损黏膜,易致感染。
有人发现坏疽性阑尾炎几乎都有梗阻存在。导致阑尾管腔狭窄的因素有粪石、食物残渣、毛发团块、肠道寄生虫滞留,阑尾发生损伤而肿胀、扭曲。
病菌感染
也有无梗阻而发病者,其主要因素为阑尾腔内细菌所致的直接感染。阑尾腔因与盲肠相通,因此具有与盲肠腔内相同的以大肠杆菌和厌氧菌为主的菌种和数量。
若阑尾黏膜稍有损伤,细菌侵入管壁,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少数病人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因此也被认为感染可由血运传至阑尾。还有一部分感染起于邻近器官的化脓性感染,侵入阑尾。
阑尾壁上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病菌可经血循环进入阑尾引起急性炎症,发生红、肿、疼痛,易导致急性阑尾炎。
临床表现
1、腹痛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初期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
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腹膜时,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
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有时阑尾坏疽穿孔,腹痛反而有所缓解,但这种疼痛缓解的现象是暂时的,且其他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并未改善,甚至有所加剧。
2、胃肠道症状
单纯性阑尾炎的胃肠道症状并不突出。在早期可能由于反射性胃痉挛而有恶心、呕吐。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可有排便次数增多。
3、发热
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伴有寒战和黄疸,则提示可能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4、压痛和反跳痛
腹部压痛是壁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随阑尾解剖位置的变异,压痛点可相应改变,但关键是右下腹有一固定的压痛点。
反跳痛也称Blumberg征。在肥胖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的病人,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
5、腹肌紧张
阑尾化脓即有此体征,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时腹肌紧张尤为显著。但老年或肥胖病人腹肌较弱,须同时检查对侧腹肌进行对比,才能判断有无腹肌紧张。
6、皮肤感觉过敏
在早期,尤其在阑尾腔有梗阻时,可出现右下腹皮肤感觉过敏现象,范围相当于第10~12胸髓节段神经支配区,位于右髂嵴最高点、右耻骨嵴及脐构成的三角区,也称Sherren三角,它并不因阑尾位置不同而改变,如阑尾坏疽穿孔则在此三角区的皮肤感觉过敏现象即消失。
检查
1、血常规
急性阑尾炎病人白细胞计数增多,约占病人的90%,是临床诊断中重要依据。一般在(10~15)×109/L。随着炎症加重,白细胞数随之增加,甚至可超过20×109/L。
但年老体弱或免疫功能受抑制的病人,白细胞数不一定增多。与白细胞数增多的同时,中性粒细胞数也有增高。二者往往同时出现,但也有仅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具有同样重要意义。
2、尿常规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尿液检查并无特殊,但为排除类似阑尾炎症状的泌尿系统疾病,如输尿管结石,常规检查尿液仍属必要。偶有阑尾远端炎症并与输尿管或膀胱相粘连,尿中也可出现少量红、白细胞。
3、超声检查
阑尾充血、水肿、渗出,在超声显示中呈低回声管状结构,较僵硬,其横切面呈同心圆似的靶样显影,直径≥7mm,是急性阑尾炎的典型图像。
但坏疽性阑尾炎或炎症已扩散为腹膜炎时,大量腹腔渗液和肠麻痹胀气影响超声的显示率。超声检查可显示盲肠后阑尾炎,因为痉挛的盲肠作为透声窗而使阑尾显示。
超声检查也可在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因为它可显示输尿管结石、卵巢囊肿、异位妊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因此对女性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有用。
4、腹腔镜检查
该项检查是急性阑尾炎诊断手段中能得到最肯定结果的一种方法。因为通过下腹部插入腹腔镜可以直接观察阑尾有无炎症,也能分辨与阑尾炎有相似症状的邻近其他疾病,不但对确定诊断可起决定作用,并可同时进行治疗。
诊断
1、结肠充气试验
病人取仰卧位时,用右手压迫左下腹,再用左手挤压近侧结肠,结肠内气体可传至盲肠和阑尾,引起右下腹疼痛为阳性。
2、腰大肌试验
病人取左侧卧位,使右大腿后伸,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说明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盲肠后位或腹膜后位。
3、闭孔内肌试验
病人取仰卧位,使右髋和右大腿屈曲,然后被动向内旋转,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4、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特点
(1)病情发展较快而且严重,早期即出现高热和呕吐。
(2)右下腹体征不明显,但有局部明显压痛和肌紧张。
(3)穿孔率高,并发症和死亡率也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