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髋关节挛缩屈曲或者松弛不稳,甚至形成髋关节脱位。膝关节屈曲畸形、小腿向内弯或者向外弯等均为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症状。
(2)肢体肌肉萎缩无力、肢体变形、上下肢活动困难、关节不稳定、双侧肢体不等长等。
(3)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症状也在脚,脚都能畸形,如走路时脚跟不能落地或脚不落地,也可能是马蹄内翻足侧走。
另外,身体其他处也可发生畸形,如上肢的畸形、脊柱的弯曲畸形、骨盆的倾斜畸形等等。
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的注意事项
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专栏
康复训练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训练应一步步来,不可操之过急。活动次数由少到多,关节活动范围由小到大,使用的力量由轻到重。训练量逐步增加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任何培训不应引起明显的疼痛。在训练中可能会产生轻微的疼痛和疼痛,但活动结束后,疼痛就要消失了。如果在训练中严重的疼痛,休息后不消失,往往是手术的信号,停止训练。如果训练后的疼痛,甚至下肢水肿,这说明过度运动,也应暂时停止训练。
3.训练不应感到疲劳。如有疲劳感觉时,应休息5-10分钟再训练,以免过度劳累造成伤害。
4.掌握适当的训练尺度、数量和方法。训练量不够,无明显效果;而训练过量又可造成肢体的损害,比如:肌肉拉伤、关节肿胀、骨折脱位等等。所以必须掌握好这个尺度,训练量要适当。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诊断
诊断要点
1、有急性小儿麻痹症病史。
2、年龄多发于6个月―3岁儿童。
3、程度先重后轻。
4、仅运动功能丧失,感觉及大小便功能均正常。
5、麻痹多数不对称,呈节段性、非集群性,股四头肌受累最多。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症状和病程分为3期
1、急性期
自感染开始到肢体瘫痪,历经潜伏期,为全身反应期,有短期发热,出现类似感冒症状,约2―5天体温恢复正常,突然出现肢体瘫痪。
2、恢复期
全身症状消失,肢体瘫痪程度逐渐减轻。
3、后遗症期
相应神经支配的肌肉麻痹,可因姿势、负重等不平衡,出现各种畸形及功能障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在我国的肢体残疾者中,相当一部份是由于患了小儿麻痹症后遗留残疾,叫做’小儿麻痹后遗症"。根据1987年普查推算,我国约有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183万人。
自从1988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的康复计划后,到1995年底,全国已有50万有,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残疾人接受了矫治手术,改善了功能。其中广东省在"八五"计划期间,就完成了二万多例的"儿一麻"矫治手术。
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小儿麻痹症的发病率已大大降低,儿麻后遗症患者也逐年减少。尽管如此,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儿麻后遗症患者有待矫治和康复,因此,在"九五"期间,继续为小儿麻痹后遗症等肢体残疾者进行矫治康复,仍然是一项重大的任务。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图老师小结:通过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对于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也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吧,小儿麻痹症在我们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情况了,我们需要及时的查明原因对症治疗才是比较好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