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物学特点
腺癌具有高度浸润和破坏性生长特征。腺癌易侵犯血管和淋巴管壁,而出现较多的血行及淋巴转移。
肉眼所见
腺癌多位于肺周边部,界限清楚。还可以见到相关的纤维化和胸膜的皱缩。肿瘤可以穿过胸膜达胸壁。肿瘤是否穿透胸膜在临床分期很重要,可能需要弹力纤维染色来证实。肿瘤灰白色,可见出血和坏死。如果肿瘤产生一定量的黏液,切面可见发亮区或黏液样区。这些位于外周的肿瘤常与支气管无关,但常发生恶性胸腔积液,由于这个原因痰检标本中腺癌明显少于鳞状细胞癌。
镜下所见
常见的支气管腺癌形成腺腔结构,肿瘤可以由分化好和分化差的成分混合存在。细胞内黏液需要通过特殊染色黏液卡红染色或PAS染色来证实。另外乳头状或小管状结构也可以见到,腺癌还可以有不常见结构:透明细胞、印戒细胞和梭形细胞。病理上腺癌必须与间皮瘤相鉴别。这一点对于细胞学标本来说很困难,而且需要其他辅助的方法帮助才能准确分型。
腺癌细胞与鳞状细胞癌或大细胞癌相比,更加相对一致。细胞较大,核较大,核浆比值较高,有明显的嗜酸性核仁。胞浆内可见空泡,说明有黏液产生。与鳞状细胞癌不同,细胞的界限不清楚。组织学分级有分化好、中等分化或分化差三个级别,大多数为中等分化。腺癌一般不需要做免疫组化就能确诊,但在区分原发、转移或间皮瘤时需要做免疫组化。
症状表现
腺癌症状出现的早晚主要取决于肿瘤的位置,腺癌常会出现顽固性、刺激性呛咳,痰带血点或少量血丝,胸部刺痛或胸闷痰多等症状,如肿瘤较大可出现压迫症状,同侧膈肌麻痹(压迫膈神经),胸膜气促(侵犯胸膜),头面浮肿、静脉怒张(压迫上腔静脉),肢麻、面部无汗、浮肿、眼睑下垂(臂丛神经受压)。
一、远处转移表现
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脑、骨、肝脏和肾上腺。发生脑转移者可出现颅内高压和定位症状,主要包括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眩晕和一侧肢体无力、共济失调等。发生骨转移者可出现局部疼痛、骨折和高钙血症等。发生肝转移者可出现厌食、肝区疼痛、肝大、黄疸和腹水等。发生肾上腺转移者可能会出现高血压等表现,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此外,腺癌还可以转移到体表的淋巴结,最常见的是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局部可出现包块,但不痛不痒,多在无意中被发现。
二、呛咳
四十岁以上,无原因的、顽固性的刺激性呛咳,常为腺癌的早期先兆,尤以中心型更为重要,因大气管受癌瘤的刺激发生痉挛性收缩所致,故中心型肺癌较周围型肺癌其先兆信号的披露要早得多。胸痛胸部刺痛亦为较早信号,性质呈尖锐刺痛,多较早出现于未分化型肺癌。
三、咯血
为中央型肺癌的较早信号,因气管粘膜血管分布丰富,但血丝为极少量,周围型肺癌因离气管较远,咯血出现一般较晚。肺腺癌会出现不明原因的低热,尤其是间歇热(据报道占70%),并兼以上症状者,应引起重视。报标症刺激性呛咳,原发性气管炎的咳嗽规律改变,或经久不愈的顽固性咳嗽(治疗三周以上无效)。
治疗
肺粘液腺癌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CT不能确诊此病,但CT的外周囊液性或空洞型肿块伴囊液性或空泡型卫星灶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因此对于肺粘液腺癌的诊断需依靠病理检查才能确诊,并要充分排除其他脏器粘液腺癌的肺转移,以便指导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肺粘液腺癌的预后相对较好,少见复发及转移,不同于胃肠道粘液腺癌。而对于肺粘液腺癌的治疗与其他肺癌并没有明显差异,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化疗及细胞免疫治疗。肺粘液腺癌治疗原则遵循个性化和规范化的综合治疗方案,联合治疗,发挥各种治疗方法优势,尽可能将疗效最大化,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治疗方案可结合多细胞生物疗法进行,可以有效的防止癌症的转移和扩散,抑制癌症复发。
疾病预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1 、禁止和控制吸烟
吸烟致肺癌的机理现在已经研究较清楚,流行病学资料和大量的动物实验业已完全证明吸烟是致肺癌的主要因素。现就禁烟问题讨论如下。
(1)应立即禁烟。
(2) 国家应制定强有力的法律,宣传 烟草 含有致肺癌的致癌物质。
(3)减少被动吸烟的危害。
2 、减少工业污染
减少工业污染的危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在粉尘污染的环境中工作者,应带好口罩或其它防护面具以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
(2) 改善工作场所的通风环境,减少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
(3) 改造生产的式艺流程,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
3 、减少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是一个重要的致肺癌因子。其中主要有3,4-笨并芘 ,二氧化硫、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等。减少环境污染和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 限制城市机动车的发展,改进机动车的燃烧设备,减少有毒气体的排出。
(2) 研究无害能源,逐步取代或消灭那些有害能源。
图老师小结:看了上面的内容,大家是不是已经对粘液腺癌有了初步的了解呢,对于粘液腺癌的病理特征是不是有了更多的认识呢。粘液腺癌多发于人体的肺部,而引起肺部疾病的最大问题就是环境,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环境卫生,不吸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粘液腺癌的发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