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眼震十分特殊
在坐位训练改变至激发头位时出现一种旋转性的短暂的易疲劳的眼球震动,作耳向下时眼震为顺时针方向,右耳向下时为逆时针方向,眼睛震持续过程中,先是逐渐增强,其后逐渐减弱,当从卧位回至坐位时,出现一种方向相反的短暂低速度眼震。
3、病程
可为数小时至数周,个别可达数月或数年,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眩晕的成为变化较大,严重者于头轻微活动时即出现眩晕,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眩晕发作后可有较场时间的头重脚轻及飘浮感。
4、多见于中年人士
多见于中年患者45—50岁。
诊断要点
1、周身情况良好,只在某种体位或头位时发生眩晕、恶心、呕吐等,如变换体位到另侧,好迅速好转,重复某种体位后症状又出现。一般潜伏期2~3秒,持续时间很少超过1分钟,很少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现象,更少发生倾倒。
2、眩晕发作中无耳鸣、耳聋现象,已有的耳蜗症状亦不加重。
3、病情多在数周或数月内行缓解,个别人也可待续到数年。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4、病期中不头痛,亦无其他中枢神经体征。
鉴别诊断
1、中枢性位置眩晕
常见于大脑第四脑室肿瘤及血管病变,可有头痛、恶心、呕吐及其他阳性神经体征。常有自发性眼震,体位测试眼震持续在30秒以上,无潜伏期,无疲劳,CT及MRI可进一步确诊。
2、前庭神经炎
突然发病,可持续数天,冷热试验减低,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血象白细胞轻度增多。
3、颈椎病
颈椎骨质增生,可压迫椎动脉或刺激颈交感神经而引起椎动脉痉挛,使前庭供血不足,多见于40岁以上成人,眩晕发作与特定头颈位置有关。常合并其他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如头痛、视觉障碍及上肢麻木等。颈椎X线摄片可见第4~6节颈椎有骨质增生或其他畸形。
耳石病的治疗方法常见的有复位治疗和手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程病情不同进行选择。
一、复位手法治疗
耳石病症的治疗以管石复位治疗为主,该疗法的有效率为71%~92%。管石复位法主要用于后半规管和上半规管BPPV的治疗,通过手法使患者变换5个位置,从而使后半规管和上半规管的管石碎片 通过总脚进入椭圆囊。虽然本病有一定的自限性,但一般要经过数周或数月甚至数年症状才能缓解,发作期可伴恶心、呕吐,但一般无听力障碍、耳鸣等症状,无中枢神经症状及体征,缓解 期可无任何不适。而予手法复位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耳石复位成功后症状随即消失,快速为患者解除眩晕所带来的痛苦。
二、手术治疗
耳石病诱发眩晕症状的主要原因在于囊斑脱落的耳石随着头位的运动而撞击半规管,而后产生刺激传至前庭中枢产生的位置感错觉。因此,其间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即耳石漂移的流体动力学和耳石撞击半规管产生神经冲动的传导基础。根据这种推论,可以将BPPV的手术治疗分为流体动力学和神经阻断两类,前者包括半规管阻塞术,后者为单孔神经或 前庭神经切断术。
半规管阻塞术正常情况下,半规管的内淋巴液处于膜迷路内,能够随着头部的运动而沿管腔的轴线发生流动,这种流动冲击壶腹端的嵴帽偏斜形成半规管感受器的刺激。由于膜性半规管位于骨半管内,所处的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内淋巴液具有不可压缩的物理特征,因此,半规管内淋巴液的流动必须形成流体的循环。假如半规管存在阻塞的话,头部的运动就不能够形 成有效的流动,感受器也难以得到足够的刺激产生神经信号。根据这个原理,我们采用手术方法造成BPPV责任半规管的阻塞以破坏内淋巴液的有效流动,能够有效缓解这类患者的眩晕症状。
有效的预防措施
1、长时间蹲下不可快速起身
如果长时间蹲着或坐着,不能马上就站起来,应该头稍微向下,微弯着腰,缓慢地站起来,因为如果站起来太猛,可能会因为脑部氧气供应不足,而产生眩晕。
2、要多吃补血的食物
例如动物的肝脏,猪肝、鹅肝等。可以在家里多备些红枣,红枣具有很好的补血、造血功能,可以拿来当零食吃,也可以拿来泡水当茶喝。
3、可以有针对性的做一些运动,加强体质
例如仰卧起坐,可以很好的锻炼腰骨,有利于全身血液的流通。
4、日常宜多吃清淡利湿之品
如冬瓜、玉米、小米、荷叶粥、萝卜、豆类及豆制品、黑木耳、茄子、豌豆苗、西红柿、莴笋、橘子、柚子、桃、豆油、茶、鲤鱼、海蜇等。
图老师小结:看了上面的内容,大家是不是对耳石症有了初步的了解呢,关于耳石症对人所造成的伤害是不是有了一定的认识呢。耳石症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但是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平时,我们要注意养成好的习惯,加强锻炼,这样才不会被疾病所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