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抗原抗体比例超过此范围时,反应速度和沉淀物量都会迅速降低甚至不出现抗原抗体反应。可逆性是指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后,在一定条件下又可解离恢复为抗原与抗体的特性。
由于抗原抗体反应是分子表面的非共价键结合,所形成的复合物并不牢固,可以随时解离,解离后的抗原抗体仍保持原来的理化特征和生物学活性。
抗原抗体的应用
免疫动物
(1)抗原
免疫动物是制备抗血清的第—步。免疫所用的抗原可用病毒、细菌或者其他蛋白质抗原,如果使用半抗原如小分子激素等,必须与大分子载体连接。抗原的用量视抗原种类及动物而异,—次注射小鼠可以少至几个微克,免、羊甚至更大的动物每次注射的量就相应增加,从几百μg/次至几mg/次。
〔2)佐剂及乳化
佐剂可以帮助抗原在注射部位缓慢释放,增加免疫刺激的效果。辅助完全和不完全佐剂。完全佐剂灭活结核分枝杆菌(如卡介苗)或棒状杆菌。弗氏佐剂可以从试剂公司购买,羊毛脂和石蜡油也可以用1:24混合制备用于自。按1:1比例混合均匀的乳化液乳化佐剂和抗原,放置后不会出现油水分离。
(3)免疫动物
常用于制备抗血清的动物打豚鼠、家免、小鼠、大鼠等,如果大量生产可用动物羊、马等,动物接受免疫的乳液量小鼠为1.0—2.0mL,家兔为2—4mL。抗原免疫动物的途径取决于动物种类、抗原特性和是否使用佐剂。
腹腔注射(i.p),肌肉注射(i.m),皮内注射(i.d.)和皮下注射(s.c.)适合于任何抗原,这些途径主要刺激局部淋巴结发生免疫应答,初次免疫和免疫加强注射均可使用。静脉注射(i.v.)则只适合于可溶性抗原及分散的单细胞悬液,且不能使用佐剂,其诱发的免疫应答主要发生在脾脏。
此外,在单克隆抗体制备时,亦可用脾脏直接注射或体外免疫方法,尤其对微量抗原比较实用。体外免疫方法也常用于人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体外免疫时将脾细胞或外周血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及抗原递呈细胞)与抗原一起作体外培养,然后再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初次免疫后要经过2—3次以上的免疫加强以保证能形成较高水平的IgC抗体。两次免疫注射之间的时间间隔,一般3—4周比较适合大部分动物,小动物可间隔10—14d,大动物则在2月左右。在免疫加强最后一次注射后的一周内采集抗血清,可获得高水平的抗体。
抗原抗体反应影响抗原抗体反映的条件
1.抗体方面
不同动物的免疫血清,其反应件存在差异,如家免免疫血清等价带宽.通常在抗原过量时才出现可溶性免疫复合物;马的免疫血清的等价带较窄,抗原或抗体的少量过剩便易形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
早期获得的动物免疫血清特异性较好,但亲合力偏低;晚期获得的免疫皿清亲合力一般较高,但抗体的类型和反应性复杂;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最好,但其亲合力较低,不适于沉淀反应或凝集反应。
2.抗原方面
抗原的理理性状、抗原决定簇的数目和种类等均可影响试验的结果。
3.浓度
出现合适反应的抗体与抗原的浓度是相对而言的。须通过实验寻求合适的浓度比例。
4.温度
抗原抗体反应的由温度范围一般在15—40℃,最适温度为37℃。在这个范围内,温度升高加速抗原抗体反应,温度偏低时,反应速度减慢。某些特殊的抗原抗体反应需要特定的温度。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5.pH值
抗原抗体反应溶液的pH范围在pH6一9,过碱或过酸,均可导致抗原抗体的反应性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但是不同类型的抗原抗体反应又有不同合适范围。
6.电解质
适当的电解质缓冲液是抗原抗体反应出现可见的沉淀或凝集现象的一重要条件。反应系统中电解质浓度过低不易出现可见反应,过高,则会引起非特异性蛋白质沉淀,即盐析。
7.适量的振荡
有利于抗原抗体的结合,有利于快速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现象。
8.时间
实验过程中,选取适当的时间观察结果,有的实验出现结果快,有的慢,同一实验在不同的时间观察,结果可能会不同。
图老师小结:通过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对于抗原抗体的反应也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吧,抗原抗体在我们生活中是比较多见的情况哦,希望上面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患者早日康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