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按摩的好处
舒筋活络、消肿止痛
受伤无论是急性期或慢性期,肿胀、疼痛往往是其主要症状,损伤后,由于血离经脉,经络受阻,气血流通不畅,从而出现局部肿胀,"不通则痛"而产生疼痛。
中医按摩则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的循环,加速局部淤血的吸收,改善局部组织代谢,理顺筋络,并可以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使气血通畅,从而起到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
整复错位、调正骨缝
肌肉、肌腱、韧带如果受到外界暴力,可以造成纤维撕裂或引起肌腱的滑脱,使所伤之筋离开原来正常的位置,关节在外界暴力的作用下也可以产生微细的错缝或引起关节内软骨板的损伤。
按摩可以使损伤的软组织纤维抚顺理直,错缝的关节和软骨板回纳到正常位置。关节的功能活动正常,疼痛就可以缓解或消失。
例如腰椎后关节错缝,并使关节囊及临近的韧带因受牵拉而损伤,用斜扳法或旋转复位法纠正错缝后,疼痛就可以减轻或消失,腰椎功能亦可恢复正常。
解除痉挛、放松肌肉
受伤后所产生的疼痛,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局部软组织痉挛,这虽然是肢体对损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妥当,痉挛的组织就有可能刺激神经,加重痉挛。
痉挛日久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疤痕化而加重原有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按摩之所以能够解除痉挛,放松我们的肌肉,主要是因为按摩起到了镇静作用,再者,按摩又可以直接作用于痉挛的软组织,使之放松下来,打破了恶性循环,帮助肢体恢复正常功能。
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急性损伤或慢性损伤的后期,损伤的软组织常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疤痕化。关节部位置的骨折后期也常见到这样的病理变化,使肢体关节功能活动障碍。
按摩治疗一是通过直接作用于损伤部位,加强损伤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二是通过被动运动手法,对关节因粘连而僵硬者,起到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的作用,对局部软组织变性者,改善局部营养供应,促进新陈代谢,从而使变性的组织逐渐的到改善或恢复。
散寒除痹、调和气血
《素问。痹论》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著痹也。
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按摩具有舒筋通络,利关节,和血脉而除痹痛的作用。
按摩脚上十穴位防治百病
照海穴:缓解咽喉干燥
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地方,“照海”顾名思义,指肾经的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的作用。按摩此穴位能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症状。
内庭穴:祛胃火
在第二趾与第三趾的分叉处,对手脚发冷,体虚多汗,脸部神经比如牙疼有显着缓解效果。内庭穴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说是胃火的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内庭穴。按摩内庭穴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太溪穴:补养肾脏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头,生命的原动力。每天只要坚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气血才会上达于面,下行于足。揉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在每晚上9点,一次按30下。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大敦穴:清醒头脑
足厥阴肝经,此穴在大拇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趾背上,由趾甲根正中致趾关节的外侧趾背上。主治肋胀痛、胸满、呕吐、腹泻、疝气、尿闭、腰痛、妇女小腹痛等。脚拇趾是一般所说“肝经”的起始处,肝经由此到生殖器、肝脏、脑、眼等依序。因此指压“大敦”的话,能使头脑清晰、眼睛明亮。指压时强压7-8秒钟,才慢慢吐气,每日就寝前重复10此左右。指压大敦有速效性。因此迟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压。
丰隆穴:祛湿化痰
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隐白穴:健脾回阳
足太阴脾经,此穴在大脚趾内侧,距指甲跟脚一分处。主治舌本强、食则呕,善意、倦怠乏力、身体困重、食不下、脘腹胀痛、大便溏泄、下肢内侧肿痛或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黄疸等。以拇指指尖或棒状物压迫此穴,或是以拇指与食指捏住脚趾两侧,加以揉捏,间接刺激穴位。
涌泉穴:滋阴降火
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就是此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很有意义,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方法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力气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较好。
窍阴穴:治疗偏头痛
此穴在四个脚趾最外侧小脚趾那边,距离趾甲根脚的一手指四分之一处。主要治寒热、嘴里发苦、偏头疼、,臀部、膝盖、小腿外侧、四个脚趾。
厉兑穴:通调肠胃
厉兑穴在第二脚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脚趾侧,按摩该穴,有清热利湿、通调肠胃的功效。用大拇指,指端点压脚趾上的厉兑穴,力度可慢慢增大,以有疼痛感觉就可以了。
至阴穴:清热散风
至阴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趾外侧,趾甲角外约一分处。湿热过盛易引起小便黄臊臭、尿频、尿急、尿涩痛。点按去火点至阴穴,可在15点到17点,此时是膀胱经最旺盛的时候,用大拇指按压此处,并坚持1~2分钟,然后再换另一只脚,每日2次。有清热散风、通利下焦的作用,对尿黄涩痛等症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大敦穴取穴法
在选取穴位的时候,可采用正着坐或着躺下来的姿势,大敦穴位于人体的脚底下,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主治疾病: 眼睛起花、肚子痛、腹肌疼痛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脚步底下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太冲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太白穴取穴法
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溪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申脉穴取穴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申脉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增进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丘墟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主治症状: 此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位,主治症状为:可以使头脑清晰、能使自己情绪稳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压力等。
昆仑穴取穴法
昆仑穴位于人体的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腰痛、高血压、眼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图老师说:以上就是全文的全部内容介绍了,看了图老师小编上文的介绍,您大概已经了解了足部按摩的好处都有哪些了吧,大家是不是没想到原来小小的足部居然还有这么大的作用呢?其实,脚底所有的穴位连接着我们身上的所有关节心脏,因此,大家一定要好好按摩哦,让自己有一个棒的身体!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