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元穴在脐下3寸,居丹田,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元气为温煦五脏六腑,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而关元穴为真元之根、元气之关隘。关元穴又为小肠募穴,与足三阴经(肝、脾、肾三经)、足阳明胃经、冲脉以及督脉等联系密切,可谓一穴集聚多经之功能,穴属阴中之阳,为生命之所系,一身元气之所在,故灸本穴能补肾固元防寒,治疗身体怕冷的症状,也是古今保健强壮的要穴。
关元的主治功能
明·张景岳的《类经图翼》对关元的主治功能有非常完整的概括:“主治积冷,诸虚百损,脐下绞痛渐入阴中,冷气入腹,少腹奔豚,夜梦遗精,白浊,五淋,七疝,溲血,小便赤涩,遗沥,转胞不得溺,妇人带下瘕聚,经水不通不妊,或妊娠下血,或产后恶露不止,或血冷月经断绝。一云但是积冷虚乏皆宜灸……治阴证伤寒及小便多,妇人赤白带下,俱当灸此。”
由此可得关元的主治功能可概括为补肾固元防寒,由于关元穴为真元之根,有补肾固元之功,元气又具有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激发和调节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作用,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肾的元阳不足,不能温煦精液、温暖胞宫,导致冲任虚寒,失于温养,可致腹冷痛,夜梦遗精,阳痿阴冷,胞宫虚寒,月经不调。灸关元穴补肾固元防寒,可治疗男科、妇科等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及各种虚寒之证,同时灸关元穴也具有良好的延年保健作用。
此外,关元穴可调整肝脾肾三条阴经,有健脾补虚、养肝疏泄、补肾益精的作用,并能通调三焦,以调经通下焦为先,可主治泌尿、消化、肝胆等方面的疾病,如脾肾虚寒引起的泄泻,均可灸关元穴。
取穴方法
方法:脐至耻骨联合上缘为5寸,关元在脐下3寸,即脐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上五分之三与下五分之二交点处。
注意:一般人常用的手指比量法,即四指相并为3寸的“一夫法”,不适合在躯干部取穴用。
艾灸方法
取穴时仰卧位或坐位。艾灸燃后放于穴位上方,距离皮肤约2~3厘米左右进行熏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可隔日灸1次。
注意:此法孕妇不宜采用。艾灸后会出现口干、小便增多等现象,属正常反应。若口干舌燥现象明显,则要减少艾灸的次数,或灸后喝少许的淡淡盐水。
适合艾灸关元的几种情况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艾灸关元穴可治疗男女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如遗尿、阳痿、泄泻等病症。
2.真阳不足
由于本穴有补肾阳的作用,因此,凡属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导致的脾阳不振、脾肾阳虚等,都属于本穴的主治范围。如虚寒型小腹痛,真阳不足引发的腰部冷痛等病症。
3.下肢痛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艾灸关元,有温通下肢和温阳补虚的功效,可治疗风寒湿痹、痹阻经络的下肢痛及痹症。
为什么艾灸要用陈艾不用新艾
孟子曾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所谓“三年之艾”就是我们今天常听到的三年陈艾。说明早在将近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对如何选择艾灸的材料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了。
艾的新陈对艾灸的功效会有显著的影响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因此艾灸所用的艾绒或艾条的材料以陈艾为上品,而且越陈越好,所以艾绒或艾条制成后应该经过一段时期的干燥贮藏才能使用。
为什么呢?因为新艾所含的挥发油比陈艾多,燃烧快、火力猛、燃着后不易熄灭,令人灼痛,而且艾灰易脱落,容易烫伤起泡,此外新艾燃烧后的烟也比较大,刺激性强。反之,陈艾所含的挥发油少,易燃易灭,燃烧比较缓慢,火力温和,大大减少艾灸过程中的灼热感,而且烟少不易掉灰。这就是艾灸用陈艾不用新艾的道理。
有一些人认为做艾灸后一定要有排病反应,否则就没有效果,其实这不是绝对的。首先艾灸后的排病反应主要表现为病邪排出的一系列表现比如出汗、出疹、水泡、腹泻、尿多、月经、白带、痰饮、鼻涕、眼泪等等。但是这些往往出现在病程比较长,症状比较重,尤其是体内湿气水汽盛的情况。
其实,病邪以什么样的方式排出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可以是显而易见的,也可能消失于无形之中,这些是和被施灸者的疾病和自身体质状况密切相关的。——因此不能以是否出现艾灸的排病反应作为判断艾灸效果的一个标准。判断艾灸效果的标准还是要以主症是否改善,饮食睡眠二便精力体力等整体状况还有抵抗力免疫力是否逐渐提升来评价。
图老师说:上述内容就是对于艾灸的一些养生方法的详细介绍,大家看完之后对于对于艾灸养生是不是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了呢?艾灸关元穴可以帮助我们固元防寒,但是有一点我们是需要注意的哦,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艾灸关元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