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人体的肺部和大肠是相互表里的,在排便不畅的情况下,大肠容易影响肺部就会出现感冒的症状。
其次受夏季暑热湿气、饮食、起居不规律,过度劳累等双重因素的影响,导致身体正气受损,从而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而导致风热感冒。
风为六淫之首,虽可单独犯人而致病,但临床多见合邪为患,尤以风热合邪更为常见。临床中精血津液虚及阴虚体质之人,最易感受风热之邪。风为春季主气,风热感冒,每在春季易于罹患,是其时令之特点。
风热外感,多发生于春季。春季多风,气候转温,故风与温热之邪多相兼致病。风热感冒系风热之邪侵袭肺卫,致卫表不和,肺失清肃而出现的证候。
风热感冒症状
主要的症状
1、身体发热、微感风寒,没有汗或者是有流汗的的情况,头痛身体酸痛。
2、会有鼻塞、流鼻涕、咳嗽和咽喉肿痛的感觉。
次症
微汗,口干渴,咯痰黄稠。
舌脉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一般症状
(1)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
(2)流浓涕,通常黄色。
(3)舌苔带点黄色,也有可能是白色的,舌体通常比较红。
(4)便秘。
(5)身热、口渴、心烦。
(6)脉像通常为数脉或洪脉,就是脉搏比正常为快。
小儿风热感冒的症状
小儿风热感冒主要表现为发烧重,但怕冷怕风不明显,鼻子堵塞流浊涕,咳嗽声重,或有黏稠黄痰,头痛、口渴喜饮、咽红、咽干或痛痒。
大便干,小便黄,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咽部充血,舌苔薄黄或黄厚,舌质红、脉浮而快。
中医治疗风热感冒
风热外感,多发生于春季、夏季。
春季多风,气候转温,故风与温热之邪多相兼致病。
夏季室外闷热,室内又较为凉爽,室内室外温度不定,也易患病。
风热感冒系风热之邪侵袭肺卫,致卫表不和,肺失清肃而出现的证候。
1、主症
(1)发热,微恶风寒,有汗或少汗,头痛身楚。
(2)鼻塞,流黄浊涕,咳嗽,咽红干痛。
2、舌脉象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具备主症
(1)及次证,或主症。
(2)及次症,并见典型舌脉象者,即可诊断为风热感冒。
证候: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则:风热感冒的治疗,主要以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为主。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加重、头痛、咽喉红肿干涩疼痛、鼻塞涕黄,咳嗽痰黏或黄,且口渴喜饮,怕风。
对镜可观察到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还可能加重头面部痤疮、便秘等。
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
治风热感冒的三汤
(1)薄荷粥
薄荷煎取药汁候凉,取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薄荷汁及适量冰糖。
稍温即服,得汗最佳。薄荷为疏散风热之要药,加粳米、冰糖制粥,能促使出汗,又有护胃作用。
此汤饮对新感风热者最适宜。
(2)桑菊薄荷饮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桑叶、菊花、薄荷、苦竹叶、蜂蜜少许,加适量水,煮沸,代茶频服。
桑叶清肺热。菊花疏散风热,明目平肝。
薄荷为疏散风热之要药,能迅速解除发热头痛等症状。
有高血压或头痛、目糊之患者也较为适宜。
(3)贝母沙参蒸雪梨
将雪梨1个去皮去核,把贝母、沙参、薄荷及冰糖适量填入,合起放在碗内加水蒸熟,早晚分食,连吃数日。
此汤润燥止咳,化痰宣肺,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儿童感冒后热病伤阴引起咽干咳嗽、肺热痰黄,或津伤口渴、大便燥结等症。
银翘散
方中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又配伍淡竹叶加强清热之力。
薄荷、豆豉、荆芥辛凉解表、轻散风热之邪。
其中荆芥虽属辛温之品,但温而不燥,与辛凉解表药配伍运用,其解表退热的功效更著。
桔梗、甘草、牛蒡子合用,能宣肺解表,清利咽喉,祛痰止咳。芦根能清热生津。
全方共奏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功。
本方为辛凉解表的常用方剂,虽然偏重于清热解毒,但总属清疏兼顾。适用于外感风热而发热重者。
如津伤口渴欲饮者可加天花粉生津止渴。痰黄粘稠不易咯出者可加瓜蒌皮、知母、黄芩、鱼腥草清热化痰。
痰多还可加象贝母、前胡、杏仁化痰止咳。
若风热壅阻于上,咽痛项肿者,可加马勃、玄参解毒利咽。
热盛衄血者,宜去荆芥、豆豉,加白茅根、侧柏叶、栀子炭清热凉血。
桑菊饮
方用桑叶、菊花甘凉轻清,既能疏散肌表风热之邪,又能清肺中之热,故为主药。
薄荷辛凉解表,杏仁肃降肺气,桔梗辛开肺气,三药助桑菊解表宣肺,共为辅药。连翘辛寒质轻,能清热透表。
芦根甘寒,清热止渴,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全方共奏疏散风热、宣肺止咳之功,若气粗似喘,加生石膏、知母。
渴甚,加天花粉。咳嗽痰稠黄,加瓜蒌皮、象贝母。咽痛者,加马勃、牛蒡子。
清解汤
方用薄荷叶辛凉解表,发汗透窍。蝉蜕微凉微淡,发汗祛邪,以皮运皮。
生石膏辛寒,透热解表。甘草和中,并防过寒伤胃。
药虽四味,但解表清热之力甚佳。
若咳嗽不爽者加牛蒡子。
口渴甚者加玄参。咽红干痛者加山豆根。
茅苇汤
方中茅根、苇根清热生津并轻宣风热。
葱白通阳解表。白芍、大枣酸甘化阴。
竹叶清热除烦。杏仁、桔梗宣降肺气。
诸药共奏散风清热兼顾阴液之功。若头痛甚者加菊花、牛蒡子。
咳嗽重者加枇杷叶、象贝母。咽干甚加麦冬。咽痛加射干、马勃。
针刺疗法
(1)风池、大椎、合谷
先针风池,针感应向后头颞部散射,后针其他各穴,强刺激,留针20分钟,每日1次。
鼻塞重加迎香、上星。头痛加太阳、印堂。
咽痛加刺少商放血。咳嗽加风门、肺俞。
(2)少商、中商、老商
均用三棱针微刺出血。咽痛加天突、合谷。
头痛加太阳。咳嗽加身柱。鼻塞加迎香。
均用毫针中等刺激,徐徐提插,短促行针。
(3)少商、太阳、肺俞、大椎、手太阴肺经
取消毒三棱针,在少商、太阳穴局部消毒后,点刺出血。
在肺俞、大椎穴处,以投火法拔罐15分钟。
用梅花针对手太阴肺经循行沿线叩刺出血。
(4)大椎、然谷
局部皮肤消毒后,以消毒大头针在大椎穴处挑刺出血,然后火罐拔引。
再以消毒三棱针在然谷穴点刺出血。
指针疗法
取穴:太阳、攒竹、风池、风府、肺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