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解: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
配以当归、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气,并能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寒胜者加制川乌、细辛。风胜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风。
2、寒湿凝滞
主证:肩部及周围筋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
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主证分析:年老肝肾亏虚,正气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当,外界寒湿之邪侵及,滞留局部。
日久寒湿内结,致使局部经脉闭阻,故见局部疼痛、麻木。
寒凝邪实,故疼痛剧烈、畏寒。湿性重着,故有沉重感,得温则痛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均为寒湿之征。
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方药:乌头汤加减。麻黄10g,制川乌12g(先煎),白芍15g,黄芪30g,甘草6g。全虫12g,羌活12g,细辛6g。
方解:方中的制川乌、羌活、细辛、全虫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用麻黄散外寒表湿。芍药、甘草缓急舒筋。
黄芪益气固表,并以此缓和麻黄、乌头之性,以防伤正气。诸药配伍,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伤正,以达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之功。
3、瘀血阻络
主证:外伤后或久病肩痛,痛有定处。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肩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
主证分析:外伤内挫,局部经络损伤,气血逆乱。或久痛入络,血脉瘀阻,故见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且有定处,拒按,或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均为血瘀之征。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活络效灵丹与桃红四物汤合并加减。当归15g,丹参15g,生乳没各15g。白芍 10g,川芎10g,熟地10g,桃仁10g,红花10g。桂枝10g,桑枝20g,鸡血藤15g。
方解:方中用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止痛。熟地配当归以养血。白芍缓急止痛,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
用桂枝、桑枝、鸡血藤祛风通络。诸药共奏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效。
4、气血亏虚
主证:肩部酸痛麻木、肢体软弱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挛缩,肩峰突起。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主证分析:久病体弱,气血亏虚,外邪乘虚侵袭,闭阻经络,肩部筋脉失于荣养,故见肩酸痛麻木、肢软乏力、肌肤不泽、肌肉萎缩、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无力均为气血亏虚之征。
治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方药:秦桂四物汤,或用本方加味治之。秦艽12g,桂枝12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0g,生地12g。黄芪15g。
寒甚加羌活、独活、附子。湿甚加苡米、海桐皮。筋缩不利加木瓜、鸡血藤、忍冬藤。痛甚加全虫。
方解:本方以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养血柔筋,以秦艽祛风散寒,以桂枝、黄芪益气温经通络散寒。
共奏益气养血,疏经散寒之效。
二、治疗肩周炎的中成药
1、伸筋丹
伸筋丹的组成有:地龙(炒)500克,马钱子(制)、红花各350克,汉防已、乳香(醋炒)、没药(醋炒)、骨碎补(制)、五加皮各150克。
具体制法为:马钱子用砂烫至外表呈棕黄色并鼓起祛毛屑,骨碎补用砂烫祛毛。
将上述药物粉碎成末混匀,装入胶囊,每丸含0.15克。
用时,每日3次,每次5丸。15日为1个疗程,停药5日,再服15日。
药效:该药有较好的解痉镇痛作用。
药理分析结果表明其镇痛作用不属于中枢性镇痛,而是通过局部的消炎,消肿以达到消除疼痛症状的目的。
2、黄芪桂枝五物汤
药方组成为: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生姜3片,大枣4枚。细辛3克,制川乌、制草乌各5克,止痉散粉1.5克。
用时,除止痉散粉随饮片煎汤送服外,其余诸药加水煎,分2次服。
药效:由于中老年人肝肾渐衰,筋骨、筋膜等组织逐渐退行性改变,在风、寒、湿、邪浸袭的诱因下,造成肩关节局部的肌肉、筋膜、软骨等组织发生紧张、僵硬、变性、增生或萎缩等病理改变,因此,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
肩周炎按摩穴位
肩周炎是人们常得的疾病,不论男女,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发生。尤其是上了岁数的人,由于身体自身的原因,显得更加普遍而严重。
得了肩周炎,除了肩部的疼痛外,在身体的其它部位也会出现一些感应的信号,尤其是疼痛等症状,反应相当明显。
除了药物治疗外,可以从经络养生的角度告诉大家用穴位进行日常保健的方法。
肩髃穴
大肠经上的穴位,用于治疗肩周炎、上肢瘫痪、臂神经痛等,配合肩髎、肩贞、臑俞等共同治疗肩周炎和上肢不遂等。
该穴位于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按摩时一手按住患病的肩膀,用食指或中指用力按揉2—3分钟,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佳,早晚各一次。
肩井穴
胆经上的穴位,主治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等,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高处。
按摩时先以一手食指压于中指上,按揉患肩一半的肩井穴五分钟左右。力量要均匀,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佳。早晚各一次。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肩贞穴
小肠经上的穴位,主治肩臂疼痛、瘰疬、耳鸣等。配合肩髃穴、肩髎穴、曲池穴、肩井穴、等治疗肩周炎和上肢不遂。
该穴位于人体的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按摩时用一手拇指在患肩一边肩贞穴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患者能承受的疼痛度为宜。
肩髎穴
三焦经上的穴位,主治臂痛、肩重不能举。位于人体的肩部,肩髃穴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按摩时用一手拇指在患肩一边肩贞穴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患者能承受的疼痛度为宜。
膏盲穴
膀胱经上的穴位,可以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该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或左右旁开三寸),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毎侧点按20—30下为宜,注意按摩力度,不可用蛮力,以患者感受能承受为度。
环跳穴
胆经上的穴位。按摩时可在疼痛肩部的对侧臀部找穴,用力点按会找到痛点,坚持用力按摩2—3分钟为宜。此处穴位较深,需增加按摩力度,让患者能感觉到疼痛为度。
后溪穴和前谷穴
小肠经上的穴位,对缓解肩周炎、颈椎病和肩臂疼痛有很好的效果。取穴时自然微握拳,在手掌小指侧,小指的掌指横纹外侧末端处和掌横纹末端处。按摩时手握拳向上,左右手撞击两穴位100下左右,症状很快缓解。
以上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使用,依适合的环境、地点和喜好灵活选择使用,都可达到缓解效果。个别疼痛敏感的患者不要因疼痛而轻易放弃,贵在坚持才会真正的达到效果。
要注意日常保护,晚睡和外出注意肩部的保暖,防止受凉。坚持运动,每天坚持活动肩臂,促进筋骨和血液循环。坚持做健身操,晨起和晚睡前都可以坚持20—30分钟。
图老师说: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对肩周炎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如果得了肩周炎也不要慌,可以照文中说的方法平时多做锻炼或者向中医求助,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到你哦。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