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头痛于后头部疼痛,甚至一个背,发热怕冷,脉象浮动。
厥阴头痛主要痛在头顶部,牵及头角,自我感觉有气逆感,或欲吐而不得吐,或吐涎沫等。
根据这些部位不同,用药也要有所区别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除在用药时需要辨证施治,治法各异之外,如果用针刺来治疗头痛,其取穴位置也大不相同。
如太阳头痛应疏通太阳经脉,穴取天柱、后溪、昆仑、玉枕、束骨等。
阳明头痛应疏通阳明经脉,穴取上星、阳白、印堂、攒竹、合谷、解溪等。
少阳头痛应疏通少阳经脉,穴位选取风池、率谷、外关、侠溪、阳陵泉。
厥阴头痛应疏通厥阴经脉,穴位选取百会、四神聪、太冲、肝俞、前顶等等。
如与风寒相关的疼痛,通过祛除风寒以恢复被风寒束缚的空间。
如果与颈椎相关的疼痛,治疗颈椎以改善受压迫的空间。如果是虚损或气血运行障碍导致的空间失常,就通过改善这些因素以恢复失常的空间。
辨证施治
外感头痛多新病,发病急,痛势剧,无休止,多实证,治以祛邪为先。
风寒之邪宜辛温发散。风热之邪宜辛凉清解。湿邪上蒙者,宜芳香辛化之。
内伤头痛多久病,起病渐缓,痛势由轻渐顽,时发时止,多虚证,治以扶正为主。
亦有虚实夹杂者,应邪正兼顾。属于痰浊、瘀滞者,当以化痰降浊、活血行瘀为是。
头痛伴见六经形证者,依据六经辨证而选方。
头痛伴五官,目、舌(口齿)、鼻、(咽)、耳各部见症者,与五官科辨证施治联系。
常见证型
一、外感
1、风寒型
头痛连项背,怕风寒,喜布帛裹头部则轻松,口不渴,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治宜发散风寒,选用川芎茶调散(川芎、细辛、羌活、白芷、荆芥、防风、薄荷、甘草、茶叶)加减。
按:上方中有“芎辛茶”与“都梁丸”(白芷一味)两个基础方,专治头痛症。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又加羌、防、荆、荷、草,散风邪、止痛功用尤强。市售有成药,一般伤风感冒头痛,亦可用以治之。
2、风热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头痛,目赤,口渴,发热,小便黄,脉浮数,舌苔薄微黄。
治宜辛凉清解,常选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黄芩、杏仁、桔梗、生甘草、芦根)加减。
3、风湿型
头痛如裹,肢体困重,或骨节酸楚,或胸闷呕恶,舌苔腻,脉濡缓。
治宜散风胜湿,选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藁本、川芎、防风、甘草、蔓荆子)加减。
按:呕恶,加藿香、半夏。或加苍术、苡仁,则化湿之力尤强。
4、邪火热毒型
头痛,高热,口渴,甚至抽搐动风者。
治宜泻火解热毒,当选清瘟败毒饮(石膏、犀角、黄连、山栀、黄芩、知母、生地黄、赤芍药、玄参、牡丹皮、连翘、竹叶、桔梗、甘草)加羚羊角、天麻、钩藤等。
二、内伤
1、肝火旺型
头痛、目赤、口苦、胁痛、易怒、尿黄赤,脉数,舌苔黄。治宜清肝泻火,选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柴胡、生地黄、黄芩、山栀、木通、车前子、泽泻、生甘草、当归)加减。
按:若肝火旺,而大便秘结者,可用当归龙荟丸泻之。
2、肝阳亢型
头痛眩晕,视糊,心烦少寐,易激动,颧红,口干,舌红,脉弦有力者,治宜平肝潜阳。
可选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山栀、杜仲、川牛膝、桑寄生、茯神、夜交藤、益母草)加减。
按:肝火旺、肝阳亢都可见于高血压头痛,以上二方证辨治俱有降压作用。若见阴虚阳亢,舌红少苔,甚至伴见腰痛乏力者,则宜选用杞菊地黄丸以补肾养肝,头痛眩晕自瘥。
3、肾虚型
头脑空痛,耳鸣,腰酸,舌红,脉细者,治宜滋补肾阳。
选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黄、当归、枸杞子、山茱萸、炙甘草、杜仲)加减。
按:传统滋补肾阴用六味地黄丸,大补元煎比地黄丸效用尤佳。
若舌质淡,苔薄白,形寒肢冷者,为肾阳虚证候,则宜温补。
可选右归丸(熟地黄、山药、杞子、山茱萸、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附子、鹿角胶)。
4、气虚型
头痛乏力,劳累即发,食少,大便溏薄,舌胖,脉软缓。
治宜补气升清阳,应选补中益气汤(党参、黄芪、白术、当归、炙甘草、陈皮、升麻、柴胡)加减。
按:《卫生宝鉴》有顺气和中汤专治气虚头痛证,即补中益气汤去陈皮,加蔓荆子、白芍药、川芎、细辛。
为补中气与止头痛标本兼施法。
《保命集》治雷头风用清震汤(升麻、苍术、荷叶),能升清阳化湿邪,是一良方。
5、血虚型
头痛且晕,多发于下午,目涩睑淡,易心慌,舌淡,脉虚细,妇女月经量少。
治宜养营血。可选加味四物汤(地黄、当归、川芎、芍药、蔓荆子、菊花)。
按:血虚头痛当以补血为主。补血须补气。
故圣愈汤(即四物汤加党参、黄芪)、八珍汤(即四君子合四物汤)、十全大补汤(即八珍汤加桂枝、黄芪)都可随其血虚之轻重而分别选用。
头痛吃什么中药
当归酒
当归30克,好米酒1000克。将当归洗净,与酒一同煎煮,取600毫升即成。装瓶备用。
功效与主治:活血养血。用于血虚夹瘀所致的头痛。
其痛如细筋牵引或针刺,痛连眼角,午后尤甚,兼双目发涩,心悸怔忡,面色萎黄,眩晕等,舌质淡红,可有瘀斑或瘀点。
蔓荆子酒
蔓荆子200克,醇酒500克。
制法方法:将蔓荆子捣碎,用酒浸于干净瓶中,7日后,去渣备用。
功效与主治:疏风清热。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所致头昏头痛及偏头痛。
服法:每次徐饮10~15毫升,每日3次。
藿香佩兰茶
茶叶6克、藿香9克、佩兰9克。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解暑热,止吐泻。主治中暑头痛,头晕,口渴等。
安神痛宁方
蓝布正、仙桃草、天麻、川芎、没药。水煎内服,一日一付,每日三次。
镇静止痛、养血行气。
桃仁酒
桃仁5粒,白糖5克,黄酒50毫升。将桃仁捣成泥,放锅中,加入黄酒,以小火煮10分钟,加入白糖,搅拌,即可。
活血止痛。用于治疗有脑震荡病史的头痛。
寒凝肝脉
一般见于发作期。头痛较剧,呈掣痛,多位于巅顶,常因受凉而诱发。多伴面色发青,呕吐清水痰涎,甚至四肢厥冷,或兼口唇青紫或紫暗。
舌淡或青紫,苔薄白,脉沉细弦。治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选吴茱萸汤加减,药用吴茱萸、川芎、生姜、白芷、藁本、细辛、半夏、茯苓。
针灸治疗头痛
1.基本治疗
(1)外感头痛
治法
祛风,通络,止痛。以督脉、手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列缺、百会、太阳、风池。
配穴
阳明头痛者,加印堂、攒竹、合谷、内庭。少阳头痛者,加率谷、外关、足临泣。
太阳头痛者,加天柱、后溪、申脉。厥阴头痛者,加四神聪、太冲、内关。
风寒头痛者,加风门。风热头痛者,加曲池、大椎。风湿头痛者,加阴陵泉。
操作
毫针泻法
风门拔罐或艾灸。大椎点刺出血。
方义
百会、太阳可疏导头部经气。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功长祛风活血、通络止痛。列缺为肺经络穴,可宣肺解表,祛风通络。
(2)内伤头痛
①实证
治法
疏通经络,清利头窍。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