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Indian Buead, Tuckaho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olfiporia cocos(Schw.) Ryv.&Gibn
【生物学分类】隶属于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 ,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茯苓属Wolfiporia。
【生境分布】生于松树根上。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
【功效分类】利水药;渗湿利尿药。
加工品种
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肿。
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能渗利湿热。
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切成小方块,功能渗湿健脾。
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细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宁心安神。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出自《神农本草经》。《别录》曰,茯苓、茯神,生太山山谷大松下。二月、八月采,阴干。
茯苓是一味延年益寿之药,“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魏晋、唐宋时期服食茯苓已很普遍。到了清代,茯苓被当做养生益寿要药,尤其是慈禧太后,不但自己食用,还将茯苓制成茯苓饼,赏赐给大臣。有人对慈禧太后的长寿补益药方进行研究,发现使用率最高的一味药就是茯苓,在78%的方中皆有。
茯苓含蛋白质、卵磷脂、胆碱、茯苓多糖等有效成分,能够增强机体组织的生理活性,促进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诱生和促诱生干扰素和白细胞调节素,间接抗病毒、抗肿瘤,减轻放疗与化疗的副作用,且能够保肝降酶,延缓衰老,美容养颜。茯苓所含的卵磷脂和胆碱,能增强和改善大脑功能。其所含的茯苓素利尿功效较佳,有助于降血糖和减肥。
茯苓的功效
(一)茯苓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健忘等症。
《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二)茯苓的名家论述
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陶弘景:"茯苓,白色者补,赤色者利。"
《本草衍义》:"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
《用药心法》:"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
《汤液本草》:"茯苓,伐肾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涩能利之,与车前子相似,虽利小便而不走气。酒浸与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真。"
《本草衍义补遗》:"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药也,若阴虚者,恐未为宜。"
茯苓的作用
(一)茯苓的作用
利尿作用
茯苓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抗菌作用
茯苓的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另对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
降低血糖
茯苓能降低血糖,对于高血糖人士来说,茯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对心脏的作用
中医认为,茯苓可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实验也表明,酊剂、浸剂能抑制蟾蜍离体心脏,乙醚或乙醇提取物则能使心收缩加强。对洋地黄引起的鸽呕吐无镇吐作用。
抗肿瘤作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茯苓多糖体在动物试验中呈现了强烈的抗肿瘤作用。茯苓具有抗胸腺萎缩及抗脾脏增大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增加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2)羟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脾抗体分泌细胞数以及特异的抗原结合细胞数。
(3)增加酸性非特异酯酶阳性淋巴细胞数。
(4)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茯苓能够使得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能使离体健康人红细胞上升约25%,并能有效地延缓温育过程中血细胞的耗竭。实验表明,茯苓可使小鼠血浆皮质酮明显升高。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茯苓煎剂有镇静作用。茯苓与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茯苓煎剂(10g/kg)未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用40g/kg的剂量则使麻醉时间较对照组更显着延长,随着剂量的加大,镇静指数也随之增加。这种协同作用,可能是由于它们的中枢抑制作用所致,也可能是妨碍了戊巴比妥的分解与排泄而致麻醉时间延长。
抗癌
茯苓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补气健脾
中医认为,茯苓可用于脾虚泄泻。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又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治痰
茯苓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茯苓的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
1.1.将茯苓生药用70%酒精冷浸,使用时将浸得液的酒精蒸发,加蒸馏水稀释,至一定浓度,然后选择健康兔按体重注射给药,慢性实验结果表明,用药后尿量有明显增加。
1.2.给犬静脉注射茯苓煎剂(0.048g/kg),结果尿量并未增加,对大白鼠亦无效或功效很弱;以尿排量和氯排泄量为观察指标,用茯苓煎剂给大白鼠(禁食12小时)灌胃,结果在此实验条件下,茯苓也不能表现其利尿排氯作用。
1.3.茯苓不具有抗去氧皮质酮的作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2.抗菌作用
茯苓的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茯苓对用试管法的抑菌试验结果是无抑菌作用。茯苓的乙醇提取物在体外能杀死钩端螺旋体,但水煎液无效。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另对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
4.抗肿瘤作用
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很高。茯苓聚糖本身无抗肿瘤活性,若切断其所含的β-(1→6)吡喃葡萄糖支链,成为单纯的β-(1→3)葡萄糖聚糖[称为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则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可达96.88%。
茯苓多糖体在动物试验中呈现了强烈的抗肿瘤作用,把肉瘤180细胞接种在ICR/JCL小鼠皮下,24小时以后腹腔注射各种茯苓多糖体,5mg/kg剂量每日1次,连用10天,5周后处死小鼠,剖取肿瘤称重,计算抑瘤率。结果表明,茯苓聚糖未能呈现抗肿瘤作用,而茯苓多糖抑瘤率为95%;羧甲基茯苓多糖抑瘤率为73%;羟乙基茯苓多糖-1抑瘤率为9%;羟乙基茯苓多糖-2抑瘤率为61%;羟乙基茯苓多糖-3抑瘤率为99%;羟乙基茯苓多糖-4抑瘤率为100%。新型竣甲基茯苓多糖注射液在ICR/JCL小鼠上试验,发现100mg/kg剂量连续给药10天,对肿瘤U一14抑制率92.7%。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与艾氏腹水癌培养液混合均匀后温育4小时,用台盼兰染色观察艾氏腹水癌细胞的死亡率(>50%时表示有效)。当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浓度为0.25%及0.50%时,死亡率分别为54.7%和61.7%。给接种艾氏腹水癌小鼠连续腹腔注射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100mg/kg/天)10天,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23.49%,腹水量减少71.53%,癌细胞总数减少139.20%。给小鼠腹腔注射茯苓多糖5-200mg/kg.天,连续10天,10mg/kg以上组均对S180有明显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