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基生:叶柄长5厘米左右,基部的叶柄较短,具叶耳,叶片长圆形,长15~37厘米,宽7~10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圆形或三角形。
穗状花序,长约13厘米,总花梗长7~15厘米,具鞘状叶,基部苞片阔卵圆形,小花数朵,生于苞片内,顶端苞片较狭,腋内无花,花萼白色筒状,不规则3齿裂,花冠管呈漏斗状,裂片3,粉白色,上面1枚较大,两侧裂片长圆形,侧生退化雄蕊长圆形,药隔距形,花丝扁阔,子房被伏毛,花柱丝状,光滑或被疏毛,基部有2棒状附属物,柱头略呈2唇形,具缘毛。
生理特性
1、温郁金
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稍扁,有的微弯曲,两端渐尖,长3.5~7cm,直径1.2~2.5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纵纹隆起处色较浅。质坚实,断面灰棕色,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气微香,味微苦。
2、黄丝郁金
呈纺锤形,有的一端细长,长2.5~4.5cm,直径1~1.5cm。表面棕灰色或灰黄色,具细皱纹。断面橙黄色,外周棕黄色至棕红色。气芳香,味辛辣。
3、桂郁金
呈长圆锥形或长圆形,长2~6.5cm,直径1~1.8cm。表面具疏浅纵纹或较粗糙网状皱纹。气微,味微辛苦。
4、绿丝郁金
呈长椭圆形,较粗壮,长1.5~3.5cm,直径1~1.2cm。气微,味淡。
药材鉴别
温郁金表皮细胞有时残存,外壁稍厚。根被狭窄,为4~8 列细胞,壁薄,略呈波状,排列整齐。
皮层宽约为根直径的1/2,油细胞难察见,内皮层明显。中柱韧皮部束与木质部束各40~55个,间隔排列,木质部束导管2~4个,并有微木化的木纤维。
导管多角形,壁薄,直径20~90μm,薄壁细胞中的淀粉粒均糊化。
黄丝郁金根被最内层细胞壁增厚,有时木质部导管与纤维连接成环。
油细胞众多。薄壁组织中随处散有色素细胞。
桂郁金根被细胞偶有增厚,根被内方有1~2列厚壁细胞,成环,层纹明显。
导管类圆形,直径可达160μm。
绿丝郁金 根被细胞无增厚。
中柱外侧的皮层处常有色素细胞,韧皮部皱缩,木质部束较多,64~72个,导管扁平。
郁金的作用有哪些
理气解郁
郁金为血分之气药,既理气,又化瘀,辨证为气滞血瘀者常用本品。
临床上有气滞血瘀的疾病,如心肌炎、冠心病胸闷胸痛或伴心绞痛、慢性肝病或伴门静脉高压、免疫病肺损害或伴肺动脉高压、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输尿管结石伴血尿等,这些都需用理气化瘀的方法治疗,郁金是适用药,可与柴胡、白芍等同用。
①用于湿温病,痰浊蒙蔽清窍,神昏谵语者,可与菖蒲、山栀、滑石同用。
②用于痰郁内阻,情绪抑郁,心烦意乱,失眠多梦,可与茯苓、菖蒲、合欢皮等同用。
③用于痰迷清窍,精神错乱,胡言乱语,可与白矾同用,或与香附、蜈蚣、全蝎、巴豆霜同用。
保肝和利胆
郁金能保肝和利胆,对损伤的肝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有恢复功效。
郁金不但对慢性肝病和免疫性肝病能缓解症状,与柴胡、白芍、枳壳等同用,可先缓解症状,肝功能也会随之而好转。
难以治疗的是升高的胆红素,在复方中加入郁金、焦山栀后,也会慢慢地下降。
祛瘀止血
郁金止血的适应证古人是有明确认识的,主要是针对有瘀的陈血。
而药理研究提示郁金有抗凝血作用,能促进溶血。这证实了古人的认识是正确的。
郁金是祛瘀止血药,既有瘀血又有出血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没有瘀滞的情况下是不能用的,用了会加重出血,这在临床上是很难掌握的。
实际上是直接祛瘀、间接止血。因此,郁金是祛瘀药而不应是止血药。
郁金化瘀止血,没有瘀滞的出血,如上消化道急性出血,不明原因的血尿、急性支气管扩张咯血、妇科血崩等。这些都是新血,没有瘀滞,都是不能使用郁金的。
行气祛瘀
①用于慢性胃炎之上腹胀痛,可与川楝子、元胡、木香等同用。
②用于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之胁肋胀痛,可与丹参、赤芍、川芎、青皮等同用。
③用于痛经之经前腹痛胀满,可与当归、川芎、桃仁、乌药等同用。
④用于胸痹,即冠心病,胸闷胀痛、气机不畅,可与薤白、桂枝、川芎等同用。
凉血清心
用于血热的吐血、衄血、尿血。配生地,丹皮,山栀等凉血药,可起到祛瘀生新、凉血止血、而又不致留瘀的作用。
抗动脉硬化
能够主治中风后昏迷、偏瘫、语言不利、痴呆等之因气滞血瘀所引起者,常伴有精神抑郁、闷闷不乐、脉弦等临床表现。
活血止痛
用于血瘀气滞的胸腹胁肋胀痛,肝气郁结,经行腹痛,月经不调,腹中结块等症,如(宣郁通经汤)。
利湿退黄
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而出现黄疸者,可与茵陈、金钱草、山栀等药配用。
郁金的功效有哪些
性味
辛苦,凉。
①《唐本草》:"味辛苦,寒,无毒。"
②《本经逢原》:"辛苦,平,无毒。"
归经
入心、肺、肝经。
①《纲目》:"入心及包络。"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手少阴、足厥阴,兼通足阳明经。"
功能主治
行气解郁,凉血破瘀。治胸腹胁肋诸痛,失心癫狂,热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妇女倒经,黄疸。
郁金医家论述
1、《药性论》:"治女人宿血气心痛,冷气结聚,温醋摩服之。"
2、《唐本草》:"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
3、《珍珠囊》:"凉心。"
4、李杲:"治阳毒入胃,下血频痛。"
5、《本草衍义补遗》:"治郁遏不能散。"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6、《纲目》:"治血气心腹痛,产后败血冲心欲死,失心颠狂。"
7、《本草通玄》:"治痘毒入心。"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8、《本草正》:"止吐血,衄血;单用治妇人冷气血积,结聚气滞,心腹作痛。"
9、《本草述》:"治发热,郁,咳嗽,齿衄,咳嗽血,溲血,头痛眩晕,狂痫,滞下,淋,并眼目鼻舌咽喉等证。"
10、《本草备要》:"行气,解郁;泄血,破瘀。凉心热,散肝郁。治妇人经脉逆行,"
11、《本草从新》:"能开肺金之郁。"
12、《要药分剂》:"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