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三层功夫,你的太极拳水平已经达到了不错的水准。简单的以画圈来举例,初学者大都是以大圈开始然后慢慢的将圈变小直至无形,那么在第三层中你就可以把你的大圈变为中圈了,这样是不是可以直观的了解第三层功夫的境界了。
拳论中说 "'意气君来骨肉臣",即练习太极拳时要着重用意。在第一层功夫中,思想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学习和掌握太极拳的外形姿势,第二层功夫时注意力主要是发现运动中身手内外产生的矛盾,调整身法,达到内气贯通。进入第三层功夫,已经疏通了内气,要求用意不用力,动作轻而不浮,沉而不僵,即外柔内刚,柔中寓刚,周身相随,禁忌妄动。但不可只顾想气在体内如何运行,而忽视动作,否则,就会产生神态呆滞,致使气不仅不能畅通,反而会造成气势涣散的病象。所以说。'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在第一层和第二层功夫中,虽已掌握了外形动作,但内外尚未合一。有时应该吸气,由于动作僵滞,吸不满;应该呼气,由于内外不合,呼不净。所以,练拳时要求自然呼吸。而进入第三层功夫,动作比较协调,内外基本上合一,一般的动作与呼吸能自然准确地配合,但对一些比较细致、复杂、疾速的动作,还需有意识地注意与呼吸的配合,进一步使动作与呼吸协调一致,逐步达到顺其自然。
第三层功夫基本掌握了陈式太极拳内外要求和运动规律,有了自我纠正的能力,动作比较自如,内气比较充足。这时需进一步了解拳势的技击含义和使用方法,要多练推手,检验拳架、内劲和发劲,以及化劲的质量。如拳架能适应对抗性的推手,则证明掌握了拳架要领,进一步下功夫就会更加充满信心。这时可加大运动量,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如抖大杆子,以及刀、枪、剑、棍等器械和单势发劲,这样练习两年时间,一般即可进入第四层功夫。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第三层功夫虽然内气贯通,动作比较协调,在不受外界干扰,自己练习的情况厂,内外也能够合一,但内气还是比较薄弱,肌肉的活动与内脏器官之间建立的协调关系还不够稳固。因此,在对抗性推手和技击时,遇到一般比较轻缓的进攻能够舍己从人,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引进落空,避实击虚,运化自如。而一遇劲敌,就会感到棚劲不足,有欲将身法压匾之意(有可能要破坏不倚不偏、八面支撑、立于不败之地的身法),尚不能随心所欲,亦不能如拳论中所说 的那样。'出手不见手,见手不能走"。引进和发出对方,也往往生硬和勉强,所以说:"三阴七阳犹觉硬"。
第四层功夫
第四层功夫是由中圈而至小圈阶段,功夫已显高深造诣,接近成功。对具体练习的方法、动作要领、逐势的技击含意、内气运行,以及注意事项、呼吸与动作的配合等,都已完全掌握,但练习中还应注意,伸手迈步都需有临敌之意,即假设周围都是敌人。一招一势,要连绵贯串、周身相随,承上启下皆有中气收放、宰乎其中,练拳时, "无人如有人"。真正遇故交战,要做到胆愈大,心愈细。"有人如无人"。其练习内容(如拳、器械等)与第三层功人相同,只要坚持不懈,一般三年时间即呵进入五层功夫。
第四层功夭在技击方面与第三层功夫差别很大。第三层功夫是化掉对方进攻的力,解除本身的矛盾,使自己主动对方被动,而第四层功夫则可以连化带发。其原因是,内劲已经非常充足,意气换得灵,周身组成的体系比较巩固。因此在推手时,对方的进攻威胁不大,触着即变换身法,很容易地将其来力化掉,表现出随人之动而不断改变方向,不丢不顶,内部调整,处处意在人先,动作小,发劲干脆,落点准,威力大的特点。所以说, "四阴六阳类好手"。
第五层功夫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第五层功夫是由小圈而至无圈,有形归无迹阶段。拳论中说: "一气运来志无停,乾坤正气运鸿蒙,运到有形归无迹,方知玄妙在天上"。第五层功夫期间,动作已经非常活顺,内劲十分充足。但需要精益求精,仍然是费一日之功力,即可得一日之成效,直至身体空灵,变化无端,内有虚实变换,外面看不见,这才是完成了第五层功夫。
在技击方面达到刚柔相济,松活弹抖,周身处处皆太极,一动一静俱浑然。即身体各部位都相当灵敏,周身无处不似手,挨着何处何处击,蓄发相变,八面支撑。所以说: "惟有五阴并五阳,阴阳不偏称妙手,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
总之,完成第五层功大,大脑皮层中兴奋与抑制、肌肉收缩与放松、肌肉的活动与内脏器官的活动已建立了巩固的协调关系,即偶然受到袭击,也不易使这种协调动作受到破坏,而能随机应变。但是还应继续深造,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