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流行的一些太极拳套路,由于过分地强调肢体动作的统一和它的观赏性,忽略了太极拳内在的东西,比如意”和气”的关系,经络的运行等。比如,《太极拳图说》中讲,太极拳,缠法也”,经络学说在太极拳中的运用,是太极拳的精髓。可惜,这种原生态的东西正在萎缩。如何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是保持太极拳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虽然冷兵器时代已结束,太极拳的技击功能已不是习练者最求的目的,我们不要求每个太极拳的习练者都成为武术家,但是从整体意义上讲,必须做好以下继承
第一要继承套路演练中的攻防意识
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有人把太极拳的原始功能讲成是以益寿延年为第一目的,技击为末技。我不赞成这种说法,那是现代人用现代的观点对冷兵器时代太极拳功能强加的解释,它有悖于太极拳问世的初衷。传承太极拳文化,不应该买椟还珠,忽视它原生态的东西,将其本质的东西丢弃。
现代社会,对于太极拳的练习,更多的是为了追求身体的健康,最终达到益寿延年的效果,这与太极拳在冷兵器时代作为一种武术的目的已经截然不同了。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对太极拳传统套路中的攻防意识加以理解与掌握,这是你练好太极拳的一项基础。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太极拳的每招每式都有其积极的攻防含义,我们可以不追求让每个人(实际上也不可能)都练出传统太极拳那种寓劲于静缓之中,发劲与瞬间的那种速度和爆发力,但是必须将技击的攻防理念始终贯穿于太极拳的习练过程,用这种理念指导套路的练习。没有这种理念,不了解太极拳每个招式的攻防含义,那就成了随意性的肢体运动,太极拳所讲究的意念和筋络运行也就没有了,那么,也不可能收到真正意义上的健身效果。
第二要继承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习练太极拳,必须了解太极拳的性质,了解它的文化内涵和基本理论是那些。尤其要了解它的阴阳平衡、相互转换、中庸思想、入静清心、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等理论,欲要健身,先要养性,身心合一、内外兼修。不然,就消除不了浮躁的心理,进入不了太极的境界,追求身心健康只能是一句空谈。
二是太极拳文化传授和技术传授的关系
现在有人传授太极拳,只局限于技术范畴的传授。产生这些的原因,正是前面所阐述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所造成的。
授人两升,己备一斗。如教拳者本身缺乏对太极拳文化的掌握,就不可能有向学员的灌输。如果将太极拳当作一个高雅的文化(体育本属于文化的范畴)运动,那么,当前有的太极拳高手,即使是冠军,只是技术方面的定义,并不是太极拳文化角度的定义,所以,称他们为太极拳技击高手”较为合适,如称为 名师”甚至 名家”,是盛名之下,其实难符的。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有的太极拳的技击高手,实际上是太极拳文化素养方面的低能。由于他们缺少武德和修养,行为有悖太极拳文化,虽有一技之长,但受不到人们的拥戴。所以,懂得太极拳文化,具备太极拳文化的修养,是每个当代太极拳的传授者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为什么要强调太极拳文化的传授
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太极拳文化功能在本世纪得到了大家充分的挖掘和展示。它已成为东方传统文化和文明的一个符号。这种文化和文明,是人类创建和谐社会共同需要的东西。它不分民族、不分信仰、不受地域和种族的限制。它蕴含的阴阳互变、刚柔相济,随曲就伸,以柔克刚等丰富的哲理”,对社会社会管理,企业管理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各个领域,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即使在冷兵器时代,修身养性、宽厚大度、与人为善、锐而不露、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中庸和谐等,也是太极拳的追求的最高目标。陈氏太极拳有门尊12严,即:端、公、仁、浩、忠、诚、敬、正、义、勇、信、德,讲的都是对做人的心态和处事原则的要求。
武术的武字就是以止”、戈”两字组成,这说明中国武术的原始本意就是创造和谐。老一辈武术家有句话:拳道之大,实为民族精神所需要,人生哲学之基础,社会教育之命脉。其使命在修正人心,抒发感情,改造生理,发挥良能,使学者精明体健,利国利群。”当今,太极拳要利国利群,就要充分发挥它的文化功能。
太极文化博大精深,是结合了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与先辈的经验总结的。对于太极拳文化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你的太极拳学习,促进你的太极拳水平的提高,还能够充分的对你的心性加以锻炼,让你能够以更加健康自然的心态进行生活,所以我们要重视对于太极拳文化的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