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承上一式单鞭掌,扣左胯,左脚胯根内收沉下,身体向左转,带动身后右脚掌、脚跟离地而起.还同时带动右勾手变掌往前画弧于胸前。
2、通过松腰、垂臀.带动身后右脚上前小半步。
3、右脚由虚逐渐变实.同时左脚由实逐渐变虚。变为左虚步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4、虚领顶劲、松腰塌胯、尾间下坠,身势下沉.右掌顺势沉肩坠肘.向前放松伸出去,左掌亦顺着沉势松肩垂肘.向后放松收回至左身软肋的旁边。
如果劲道不对.拳架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不管练什么拳架,只要没练出劲道,就可以看为空架子。根据拳势动作的不同,又细分为棚、捋、挤、按、采、捌、肘、靠、粘、沾、化、引、拿、发、接、抖、崩等其他劲。这就是劲道,但本质都是松沉劲。拳式斜飞势”和野马分鬃”,外形架势相似.但劲道不同。拳势的劲道练错了,在拆招和推手时的化发效果就会较差。
有了松沉””虚实转换””腰胯带动四肢”劲道”,就能自然地追求匀”和”连”,劲断意不断.意断神相连。在网上视频看到太极拳名家郑曼青盘架的珍贵镜头,他老人家从起势到收势,拳式有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无缺陷、无凹凸、无断续、完整一气,一举动周身轻灵.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内观神意气,外看筋骨皮,气势、神韵俱佳。
有些太极拳的练习者,自认为自己的太极拳已经练出了境界,能够如同行云流水般绵绵不断,事实上他们的连贯是比较空乏的连接。太极拳的拳架连接,是依靠你对太极拳的体用之法的理解,对太极拳的内涵的掌握以及长期坚持的拳架练习来做到的,而不是稀里糊涂的进行串联。
松沉到脚底的地面反坐弹力是太极拳动作的源动力,是借助人体的下沉力和上提力,通过以两脚为根的全身虚实变化.运化出具有太极内涵的动作。也有人对内动外微动的拳架定式看作是停顿、劲断、僵滞的拳式,这可能是错觉吧!殊不知这种内动外微动的拳式正处于化劲、发劲、蓄劲的状态,是忽隐忽现的连贯变化。比如在小成阶段的”搂膝拗步…’搬拦捶”定式,你再细点观察就会看出松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塌胯、气沉丹田的变化动作和精神贯注,始终保持一股似水似风似云之势。怎么看出人家或感觉自己盘架的定式是停顿、劲断、僵滞的拳式呢?
比如在小成阶段的左搂膝拗步”搬拦捶”定式.松肩坠肘”会使右手的肩胛骨、肘尖下沉一点,含胸拔背”会使胸膛、腰背稍有圆弧形的变化,松腰塌胯”会使尾间下坠一点,气沉丹田”会使带脉微微向外鼓胀,能明显看出身势下沉和眼神的跟踪(不要太刻意).定式将尽时有一股似水似风似云之势。如果人家或自己肢体和眼神没有以上的相应变化.定式将尽时又没有一股似水似风似云之势.那么这样的定式就可以看作是停顿、劲断、僵滞的拳式了。
如果没有松沉、虚实转换、腰胯带动四肢、劲道的匀和连,那就是太极操或是花拳绣腿了。没有太极拳内涵的匀”和连”,有何实际意义?太极拳练拳,首在认识,认识对路,惟练而已。
总而言之,从松沉”虚实转换”腰胯带动四肢”劲道”这四点来看,就知道拳架功夫的大概层次和质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