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用力”是万恶之源,不用力”是效益之本。所以,王壮弘先生告诫我们:练太极拳要养成戒‘力’的习惯,像戒毒一样地戒,不能说不戒就不戒了。要始终提醒自己戒‘力’!”人们说不用力不能打拳,我恰恰说不用力才能打拳。你用力,就不能像流体,不能像风,不能像水,不能像气体膨胀,能量就出不来。”
能量是哪里来的?如果用你自己的力量肯定不对。世界上最大的能量就是地心引力。”
膨胀也是靠地心引力,掺杂其他的力就不好了。”
用重量不用力量。”
王芗斋先生也说:身心不可用力,否则稍有注血便失松和,不松则气滞而力板,意停而神断,全体皆非矣。”
冯志强先生说:柔练为养,刚练为伤;……练意为养,练力为伤。”
其他许多太极拳家也有不少要求练拳不用力的论述。
不要怕松过头会懈,从而想松紧结合着练;只要精神领起、周身贯通,就只有松不够,没有松过头的问题。不要怕柔过头会软,想刚柔相济着练,结果如李雅轩先生说的:吾辈练拳,以全心全意地去想松而尚不能将身势松得干净,如在练功时,心中先存一个刚柔相济的思想,哪里还能将身势松得干净,而没有一点拘滞别扭之力呢?如这样的刚柔相济的练法,我相信一辈子也难以将身体松纯净了。”要长期坚持,须知练拳戒力就像长河之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必须时时、处处提醒自己戒力、放松,伸手出脚对称松,进退顾盼如滑冰,落如浑水泥沙降,起如风筝向上升。
用偏沉则随”的智慧开发自身重量
这是用意不用力”、用重量不用力量”练拳,把动作松”出来的方法。放松是有方向性的,可以向上、下、左、右、前、后等各个方向放”松。在向各个方向的放松之中,向下松是第一重要的。向下松的反作用力就是向上松;向下松就像将提着的半塑料袋水放在地上,水就会产生向周围的扩张力、膨胀力,这就是向四面八方松。只要掌握好了向下松,向其他各个方向的松也就同时产生了。向下松,就是凭着自身重量,顺着地心引力向下走,就是用重量不用力量”。向下松,体内意气就像水中泥沙向下沉。因此,向下松也叫松沉,简称沉。沉,也不是全身各处没有区别地一起沉,而是有的部位沉,有的部位不沉;有的部位先沉,有的部位后沉;有的部位显沉,有的部位隐沉。沉的部位或是偏上、或是偏下、或是偏前、或是偏后、或是偏左、或是偏右,总之是偏于一边,这叫偏沉”。与偏沉”相对称的部位因反作用力或杠杆力作用关系必然偏轻。偏沉处为实,偏轻处为虚。虽然处处都有偏沉、偏轻的区别,但不同部位偏沉对全身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在全身各个部位的偏沉中,胯,特别是实胯的偏沉是最重要的,对全身的引动效果最明显。因为胯是骨盘的主要构件,是腰身的底座、根节,又是下肢的根节是拳论所说的腰腿间”的中心,兼具腰的主宰作用和腿的发动作用,兼具腰的中轴作用和腿的支撑作用,同样是命意源头和动作开关。所以实胯一偏沉,全身就像通了电、通了水,就活动了,就随之动起来了。实胯偏沉,犹如开渠引水水自流,这边偏沉一点点,它就往这边流,那边偏沉一点点,它就往那边流。偏沉,一点点起来了;偏沉,一点点下去了。”(王壮弘语)偏沉,动作就一点点自己走出来了。每个有重心偏移的动作,都应从原实胯偏沉开始,到新实胯偏沉结束,要细细地走过两胯及其之间的每一个点,体会一路所经每一个偏沉点的感受,两胯偏沉依次走,意气如水贴地流。在两胯交替偏沉的带动下,全身一处自有一处沉轻变化,处处都随偏沉、偏轻而动作。凡需向下走的部位,应凭借自身的重量顺偏沉之势向下走;凡需向上升的部位,应借着其对称部位偏沉的反作用力或杠杆力往上走;凡欲向前移重心时则偏沉前边;凡欲向后移重心时则偏沉后边;若欲左转身则偏沉右胯右膝;若欲右转身则偏沉左胯左膝;欲出步则偏沉实胯;欲出手则偏沉肩胛等等。任何动作都可以通过偏沉的方法松出来,千万不要上抬下压、前推后拽、左搬右扯地用力”做出来。
结合上述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不用力的原因以及它的练法,但是仍然需要我们结合对用意的理解进行练习。用意不用力是一个完整的要领,是相互联系的,因而分别理解可以促进整体的理解,但练习就需要同时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