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漫长的训练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对肢体和神意控制的习惯。如果你经常这样训练,由脚下向上松,由头顶向下松,把身体各个关节松开,就能真正做到松。松透了,心意也就能够专注了。肢体的放松,也反过来帮助心意的安定。肢体的放松,首先要心意安静。这是内外互相作用的一个过程。松静,既是整体要求,也是对某些部位的训练要求。比如丹田,我们进入太极状态,马上就有一种松沉感觉,叫气沉丹田,肢体的僵硬马上就得到缓解。这种松静的状态,人人都有体会。但是,松静到什么程度,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
其次,谈谈虚静”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松静的状态是对身心的要求,更倾向于身,而虚静,则更倾向于心神。肢体达到一种放松的状态后,就要寻求进一步的、深度的松。这个深度的松,就是虚静。道家非常讲究虚静,庄子、老子都有相关的论述。《道德经》说:致虚极,守静笃。”静,是安静:笃,是更深度的静。虚,就是要把人练空了,像个衣服架子。这个虚,有着混混沌沌、阴阳二气交融的状态。虚静状态,我以为是处于先天气和后天气混合的状态。松静的状态,倾向于后天气,倾向于后天的有为”;而虚静,则是先天,后天混合的状态。太极拳是道家的内丹功,是从松静功夫入手,然后到达深一层的功夫——练习虚静。虚静,在道家看来,就近于合道的状态了。道家讲炼虚合道”,就是这个意思。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就是说,在虚静的状态下,体内的精气、津液才能生发,兴旺,生机盎然。虚静,是道家修炼的高级阶段。
太极拳,作为拳,是武术,本质在于搏击;作为功,是修道。太极拳修炼到高深处,就是以武演道,以武证道。这是修炼武术的方向。现在,太极拳作为全民健身的一项运动,离道家功夫的修炼要求就远了,不是每一个练习太极拳的人都能够以武进道,以武演道,以武证道”,所以,也就没有必要要求人们都按照修道的方式练习太极拳。太极拳练到虚静的状态,就是中层以上的功夫了,这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
第三,讲讲空静”
所谓空静,是引入了佛学的思想。空,是佛家讲究的,认为万法皆空,不着一物,讲究无形无相,全体透空。空静,就是全体透空的境界,练功的人内里没有一点东西了。李经梧说:当人与你搭手时,感觉到你是空洞无物的东西。”这就是空静的状态,对方感觉不到你的一点东西,没有任何着力点,如临深渊。到了这个境界,与人搭手,对方会感到你的一切都不存在了,有如临深渊的感觉。这个时候,对方感到什么都没有,但又是什么都有;这个时候的无,就是有。练到这个境界,你会感到心身泰然,与天地合德,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人体处于最大的松静状态,就是达到虚静、空静状态,这对身心的健康是有益的,因为它能使人体的阳气旺盛,气血充盈。在技击中,这种空静状态是否能够发挥最理想的效果?我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对此,我还略有保留。引进落空,就是把对方引到自己的空处。要把对方引进来,才能空。如果你不空,对方就不会有如临深渊的感觉。吴式太极拳特别强调化劲,化劲的空,是没有限度的。
松静、虚静以及空静是太极拳中一个层层递进的状态,而空静是其中最高的一种状态,所以也比较难以达到。在我们的练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习太极拳的拳理内涵,并结合太极拳的拳架进行练习,才能逐步的达到空静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