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知己,养吾气;及知人,引落空,无不及,随屈伸,气未到,意先吞;意气君,骨肉臣。
若中庸[2],理为[3],立平准[4],气势腾[5]。
练千遍,义自见,少理论[6],勤实践。研修法,重桩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三性备[7],涵其中。首健身,略铺陈,正稳舒,圆缓柔,通心脉,畅血流,下肢壮,泵力张;活肺泡,息深长[8]腹内压,摩肝肠,精神爽,容颜养,中气足,代谢强,升免疫,医道彰。
任何式,源一宗,若此法,效相同。偏见者,贬新编,古即好,不分辨。
今传统,旧创新;世间事,日日新,与时进,理当然。明道理,善继承,去糟粕,取其精,再提高,更昌盛。
注
[1]含胸自然舒展,不可着意做成寒背。
[2]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不偏不倚,不疾不随”,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等等理念就是中;松静自然,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一切以平常姿态对待就是庸。可见儒家思想才是太极拳运动的哲理基础。
[3]王宗岳《太极拳论》: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
[4]《太极拳论》: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5]李亦畲《五字诀》:气势要有腾挪,精神要贵贯注”。
[6]杨家太极拳衣钵传人,杨澄甫的高足董英杰先生曾很
有见地地指出: 工夫昔人好,理论今人好;实在理论一多,工夫不专,进境反少矣。练功时最好少求理论,多做工夫。”
[7]即武术文化的三属性:健身性、实用性和表演性。
[8]息是呼吸,一吸一呼为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