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造型舒展,衔接紧凑,一招一式端庄、沉稳、凝重。观其演练,松静空灵、飘逸俊秀,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颇有一种古色古香的淳朴感,不知不觉中恍若远离了现代都市之喧闹,忘却了世间纷争之烦恼,仿佛将人带回了典雅、古朴、宁静、悠远的武林圣境。
二是技击特色鲜明
该拳从始至终无一闲招空式,用张万英老师的话说,即:连起势都可伤人。”以有式子,无不内含吞吐卷放、吸化击打之意。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如:肩靠、肘捣、腕打、指戳;胯击、膝顶、脚踢、足蹬、掌铲、后踩、上穿、下按、左掖、右挤、明掌暗挂、跪膝锁腿等等,无处不发,无招不打,128式、128招,前进后退、左捋右撩,一动是招,一扭膝身形一转又是一招,所有式子均可用于两人对拆对练。
这套拳法,包括了八卦掌、太极拳、形意拳的技法,可以说是取得了三家的精华所在。
三是身法奇特
该拳在行功线路上,无直来直往的运动,多为时正是斜、时东时西、时南时北、忽左忽右、忽前忽后,身法飘忽不定。运行中,犹若蛇之蜿蜓、雀之翔飞,旋进旋退,指左打右,点上击下,虚实莫测。
尤其是进退转换之际,无不内寓如鸡踏雪、似马蹚泥”的八卦步,动作异常轻灵敏捷。不少式子看似太极的外形,而抽招换式、脱身换影中,却渗透着穿掌如梭、回身似猴、换掌如鹰、翻身如鹞、行走如龙”的八卦味。
身形腾起时,节节而动,盘旋而起,犹如雄鹰展翅,翱翔万里太空,如摘星换斗、喜鹊腾空、燕子三戏水等式;而身形落伏时,则是节节而收,犹若雄鹰栖枝,羽翼收缩、神气内敛,状似捕鼠之猫,蓄而待发,如海底寻针、海底抱月、黄莺落架、卧虎听风等式;而在托枪打鸟、老妈妈纺线、进步吸肘、翻背捶、问心捶、上步盖马捶、翻掩肘等式子中,则蕴含着劈、崩、钻、炮、横之阴冷刚烈之内意。所有这些无不于潇洒中内隐杀机。缠绵中内寓刚意。
四是功法怪异
该拳队遵循一般太极顺项贯顶、松肩坠肘、含胸拔背、内外合一等要领外,所不同的是讲究以四肢带动躯干,走梢节”的独特行功心法,此乃《太极拳论》中其根在脚,发之于腿,主宰于腰,形之于手”等要诣的具体应用和展现。
行功中,有时一动无有不动,上下齐动;有时则走上不走下或走下不走上,走左不走右或走右不走左;时而,以指带腕、带肘、带肩、带身;时而则以腰催肩、催肘、催腕、催掌、催指;进退旋转起伏中,均含腰、胯、肘、腕、指相反相成的螺旋力,以及上下左右前后争裹的对应力和弹簧劲。
所有式皆可左右练习,而且每个式子演练起来,都可具备整个套路的典型内意,择其三五式即可组成一种自成体系的功法套路。
五是高难度大
该拳纯系以心行气,以气催力之上乘内功,身形招式方位多变,行功内意异常复杂,故而不之难记,习之难练。就求其技击的角度而言,多适应于具备一定功力基础的中、青年人练习。
即例如此,初学乍练这一套路,也常常会因下盘功力不及,难以承受。如其步型小、功架低,且多为松腰吸胯、前凸后坐的单桩步和和不丁不八、前撑后拧、里合外摆的小马步,倘若功力不具,则实难支撑上肢复杂的内意动作。
再如,忽左忽右、忽前忽后的原地变换身形方位的动作,虽说是在缠绵柔缓中完成,然这些式子恰恰最要紧的就是要象拧螺丝、搓绳子上劲一样,节节而进,切忌断力破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所有这些,均离不开腰、肩、肘、胯等各部关节的松柔。否则,韧性不足则敏性不备,而敏性不备则灵性不出。
该拳除早年秘而不授外,此点亦可谓多年未能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