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胸腰折叠运化规律,马虹先生在《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一书中,将胸腰折叠运化方式分为胸背开合、左右折叠、前后折叠、上下折叠、斜向折叠,并对胸腰折叠的生理机制和这五种折叠运化的基本规律进行了详述。
3.节节贯串。是指太极劲在传导、运化的整合过程中,各组成部位之间劲力传导、运化的基本规律。人体有200多块骨骼,有许多关节,两个关节之间就是一节。因此从骨骼关节的角度看,人身有若干节。节节贯串规律就是运劲时,沿劲路将劲力从一节传导至另一节,节节贯串起来。对节节贯串规律的外型表现特征,陈照奎先生曾作了比较形象的表述,即像毛毛虫运行一样,一节一节地向前涌动。
4.手(劲)走圆弧。上面已经说过,太极拳劲是有着一定的路径的,通过各种方式的传导,而在于体外,技击的部位就是要沿着路径呈现着圆弧。
太极拳的外型表现特征就是圆弧运动,非圆即弧。只有在发力的瞬间,技击部位才变成直线运动。太极拳要求手走圆弧,不要使其出现凹凸、断续。不出现凹凸就是在走圆弧时,要走得圆,走不圆就出现了凹凸。不出现断续就是走圆时不停留,要连绵不断,停留了就出现断续。那么发力出现直线运动,又怎么继续运动呢?要迅速用小圈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相对做到不出现断续了。
(二)走劲发劲规律
通过螺旋缠丝、折叠运化、节节贯串的方式,将劲运化到技击部位后,按太极拳引进落空合即出”的要求,在技击对抗中这个劲还不能发,还要等到双方劲接触,我方接劲、听劲、引劲跟劲,使对手劲力落空或断劲时,才能发劲。
1.简单地说就是在技击对抗中将对手的来劲接住。具体地说,对抗中,对手运劲向我方*近,我方迅速将劲运到手的部位,向对方的手*近,并贴住、粘住对方的手,使接触点不松开,确保我方的劲力与对手的劲力接上。接劲是太极拳技击对抗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技巧,对方的来劲接不住,就谈不上后面的化打问题。
是否能接得住来劲取决于接劲的角度、手法及其运行轨迹、来力大小、技术技巧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接劲的角度。对手运劲袭来,不能迎面接劲,否则,我方的劲会与对手劲发生迎面相碰而使接触部位弹开,我方的手就难以贴住、粘住对方,两个劲根本无法对接上。所以在接劲时,我方出手一定要与对方来劲保持一定的角度(夹角),从而最大限度减少两劲对接时的碰撞协和,这样手就容易贴住、粘住对方。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其次是手法及其运行轨迹。手法及其运行轨迹要圆弧滚肘。手的运行轨迹不能是直线。如果是直线运动,你出去的劲与对方的劲的夹角超不过90º,作为改变对方劲力运行轨迹,破坏对方的进攻可以,但要贴住、粘住对方,还比较困难。因为这个角度超不过90º,两个仍然会有碰撞需 使接触部位弹开,只不过碰撞协和比正面接劲时要小而已。所以,接劲时手的运行轨迹要走圆弧。夹角最好走到90º至135º之间,再与对手的劲力接触,两个劲力在运行方向上夹角小于90º,正向碰撞协和没有了,只有斜向的碰撞协和,这样就比较容易贴住、粘住对手了。除运行轨迹外,手法也很重要,因为两个劲力斜向碰撞垢,相互碰撞的两个劲力,虽然夹角小于90º,但仍有一定夹角,使两个劲力分开。除要求手走圆弧外,还要求运用手肘旋转手法,即滚肘。接触时你一滚肘,劲力沿切线方向出去再与对方的劲力接触,相互碰撞劲力的夹角又会减小,这样更容易贴住、粘住对方了。
假如对方力比较的大,速度也比较的快,应对这样的方法只能去躲力,不能硬拼,以不变应万变。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