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局部平衡:这是人体不能缺少的一部份,是整个人体平衡的关键点。
人体整体平衡:为了使物体保持平衡,一定要使作用于物体的各外力相互平衡,一定要使作用于物体的各外力相互平衡,因具体条件不同,平衡状态有下列三种情况,即随遇平衡,稳定和不稳定平衡。
(1)随遇平衡:不论物体处于什么位置都能保持平衡,其物点是物体重心作用线始终通过支点或支撑面。球的滚动属于这种平衡。
(2)稳定平衡:物体从平衡位置位置稍一推动,重心位置就升高,但由于重力的影响,使物体仍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这称为稳定平衡。这种平衡典型是不倒翁。
(3)不稳定平衡:无、无论是什么样的物体在平衡的时候只要一推就会动,这就知道不稳定平衡在支撑下才会发生。
怎么样保持人体稳定?人体稳定的条件有以下几个:
(1)肌肉收缩力:这个条件是人体与物体保持稳定的最根本区别。人体稳定平衡最主要的是靠肌肉收缩力和肌肉的协调调节能力。这是内因,要有一定训练。
(2)支撑面:支撑面是指支撑部分的表面面积和支撑部分之间的面积。单足站立时足与地接角面的面积为支撑面,故支撑面愈大愈稳定。
(3)稳定角:稳定角是指重力作用线与重心到支撑边缘连线这间的夹角。人体支撑面有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因此稳定也有四个方向稳定角,稳定角愈大,则在该方向的稳定程度也愈大,若支撑面相同,重心高,稳定度也就小,重心低,稳定角大,稳定度也大,关于移民定性的大或小即稳定与不稳定在看则不能一概而论,身体稳定性大时,能完成大幅度的动作,但由于稳定性大做起协作就较为困难,在某些方面上稳定性小时,在该方向起动就快,要根据动作实际需要,采取调整身体重心位置,改变稳定或破坏稳定,调整稳定的条件或稳定的条件。
以上谈到的平衡稳定的条件是非常灵活的,也就是不但要注意到稳定,还要注意到和谐,尤其在太极拳推手练习时更是如此,在练架子时也在要注意到,不是架子低就好,稳定性好就好,也就是稳定性大做起动作就较为困难。我个人见到过很多太极拳的老前辈,在太极拳推手时,重心都 不是太低,而是偏高些,也就是不稳定的条件下求灵活,也正像拳论讲的:要应服自然。在三种稳定情况,当然以随遇平衡为最好,但稳定平衡也是比较好的,不稳定平衡是架子低,下支撑的情况下,因重力关系,重心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保持身体平衡的几个条件即肌肉收缩力、支撑面和稳定角,在太极拳的架子和推手运动中一定要运用合适才能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境界。太极拳是我国武术中的一个拳种,它不但是东方文化和哲理在人体为载体的一种文化,同时它也是非常运用了智慧和开发右脑的形象思维,所以练习 太极拳不是以姿式的低就好,虽然肌肉收缩力是维持平衡的主要条件,但支撑面和稳定角也是平衡的条件,更要注意到太极拳的要求是舍已求人”,后者先”,彼不动已不动”的后发制人,是要在平衡与不平衡求和谐,稳定与不稳定的变化中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