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式太极求劲,首先是将站桩所得之内劲,直接运用到周身,是将周身与空气的阻力感练到如同的水下行走一般;之后在求得整劲的前提下,着重练腰的中枢作用,也就是求上半身与下半身的阴阳分合之感,最后练到身如行走水面,是身法上极轻灵、内劲的运行也无迹可寻,与人接手,别人找不到我的点,而我则可以用身体的任何一点重创对手。这种练法,实际上就是形意的三层功夫。
孙式太极在练习时,要注意单式,而且要左右演习。孙门武学重中和,重视为体的平衡发展,形意是左右单练,八卦左旋右转,惟独太极是一套拳。它种太极是从左往右,手往左右运行,而身体基本上是朝前方,顶多是脸转一下;而孙门则在拳式中将身体始终对向手的远行方向,也就是对准敌人。同时,也加强单式的练习,太极三十七,招法要单操,进退全练到,方可明道艺。而且单练是占去全部练习时间的十分之九以上。
孙门太极是道艺拳,内练精气神,可以通过拳式来调动内气,达到静坐丹道的功用。孙先生的《拳意述真》一书中的《练拳经验及三派之精义》一文中谈及自己的体会,拳与道合,不是空言。而这种体会,我认为是孙先生了解到三拳本为一理,一理并无二致的道理。这一理就是中和之理,也就是一气贯通,外用为武,内用为道的一理。孙式太极与道艺相合,此道为练虚还神的内丹之道。孙先生练就马阴藏相,就是内丹的高明境界。他当时练的拳应该就是孙式太极,因为孙式太极的不少拳式,也同时具有培养运化内气的功能。举例来说,通过反复单练开合手,可以使人产生一开谷道上提,内气潜升;一合周身劲敛,内气归田的感觉,内中之意与丹道运作并无异处。关于拳与道合需是练习者长期坚持不断的修习、体认、探求,绝非此处 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在孙式太极拳中,练法和它自身的用法是一样的道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通过单操可了解每式的用法,而且孙式太极中包含大量的形意(心意)、八卦的招法(或者说运动轨迹)在有形有迹阶段,还可以通过练习孙式太极体悟到其它拳法的神髓。而且,孙门讲究一步到位,不论你练什么,练好了,多实战,就能用上。
太极拳用法的原理是避实击虚。讲究敌人打不到我,而我能够打到敌人。即人不知我,而我独知人。这讲起来容易,做起来极难。就像杨班侯与人交手,将其打飞,而自己的袖子却被撕掉了,还是遭到父亲的责骂一样。真正对手时,能够击倒对方就很了不起了,还哪管得了其它?孙门的要求不 同,第一、它要求习者有较好的身体素质,是能够抗打;第二,是通过训练将身体的感应能力发挥到极至,要在敌人的重心将其震出;第三,是达到敌人找不到我的点,好像面对着一大气球,而我可以调动周身的力量集中到一点来打击敌人,好像气球突然被针扎破,啪的一声爆炸了,打到你一机灵,与气球爆炸不同的是内劲已经渗入,伤及内脏。这也就是神明的境界,看似神秘,实际上需是有一定的悟性,是掌握人体结构和运动学的知识,比如孙先生曾经举例:敌人欲起腿,必先抬肩,所以敌人一抬,我就知道他下一步要怎么。这也是说得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但是确实有人能够做到,而且还可以做到让自己的一举一动全不露兆机,外形不动重心任意转换。所以老人可以胜壮汉,一在明理,二在可用集四两之力于一点。
太极拳的应用是遵循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原则。招法是有限的,用法是无限的;只是合乎太极之理,就可以应用无碍。那么太极之理是什么呢?阴阳变换,阴可以为阳,阳可以化阴,攻可为守,守亦可为攻,打既是顾,顾既是打。形意是功夫拳,讲究硬打硬进无遮拦,我的整劲比你的整,我就能赢你;八卦是悟性拳,讲究以少悟多,参透造化;太极是道艺拳,是不断的摸索其中的道理,到最后是泯灭后天的思虑,全面发展先天的灵机,不但左右平衡,内外如一,先天与后天也是中和,如此方为阴阳合和,名之太极,习而用之,终身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