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则心静,心静则意专,意专方可练拳。一虚则四体皆虚,但不排斥三实,即丹田实,腰劲实,脚根实。这是虚与实的辩证法。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只有做到一虚三实,则才能突出一个整字,或者理解为透。足跟实,那是力产生的源头。腰劲实,这是力传导的枢纽。丹田实,它是产生力的发动机。
四体皆虚才能达到真正的紧,这个紧的基础和前提是松。心静意专,才能做到精神集中,劲力才能整齐划一,才能体现出真正的精气神。
足跟实
力量产生于脚,脚是力的源泉。源泉必须要充实。足跟怎么实?两脚扑地才能实,怎么两脚扑地,十趾内扣抓(扑)地则足跟自然实。
腰劲实
腰,是我们发力的源泉,腰弱则上肢力量无法施展,所以切记注重腰部力量的练习。
腰要实,但关键点是要活、灵,因为它是枢纽,如果不活,不灵,就会上面的下不去,下面的上不来。 练拳的目的之一就是活,灵活,放松的目的之一也是灵活,而全身的灵活在于腰。
拳论说有不得机,不得势处,腰腿求之。 就是说,行拳走架,推手散打,被动,挨打,失去主动先机,都要从自身腰腿上去找毛病。只有腰腿灵活,才能虚实变换。作为轴心运动的腰部旋转必须松沉直竖,做到塌腰、直腰,同时要注意腰胯分离,从而达到腰劲实。
丹田实
丹田是力产生的发动(电)机。丹田实则气足,气足则力足。丹田朽则气不充,气不充则力不足。如何做到丹田实?一曰聚 ,二曰运。丹田气就是通过一聚一运而得的。 聚 ,就是一个小周天;运,就是一个大周天。 我们练内家拳时刻要使丹田气充盈,合而不流。通过练拳达到内外气合一。外气者呼吸之气,内气者,丹田之气。一呼一吸,一开一合,虚实互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刘文华先生曾经说过:丹田者,阳元之本,气力之府也。欲精技艺必健丹田。丹田就是一个发动机,一个银行。
总之,心虚则四体皆虚。三处一实则四体之虚者皆实,此之谓虚中实。
太极拳讲究轻沉兼备”、虚实分明”。这是行拳走架保持自身平衡的基本需要,也是太极拳莫测高深的技击法的基本要素。王宗岳提出:左重侧左虚,右重则右杳”。历来人们对这条拳论的理解比较含混,解释也不尽人意。这是因为对于太极拳的轻沉”、虚实”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作者根据研习陈式太极拳30多年的心得体会,在这里尝试给其一个明确的定义和内涵,是否完整准确,愿意求教各位太极拳同仁和广大的太极拳爱好者。
太极拳的轻沉兼备”指双手而言;太极拳的虚实分明”指双脚而言。轻沉”亦可作 轻重”。因此有上分轻重,下分虚实”之说。
那么在太极拳的套路动作和技击动作中,如何界定两手的轻重呢?定义如下:
一、双腿分撑全身重量时,上升手为轻,下降手为重。如披身锤”、白鹤亮翅”的最后定式时,左手在下为重,右手在上为轻。
二、两手平行随身体左右转动时,身向左转则左手为重边,右手为轻。如金钢捣碓第二个动作双手平行右捋;前趟拗步”转第二斜行”双手右捋。这时皆身向右转,则右手为重,左手为轻。
三、单腿支撑全身重量时,对应手为重。(左腿对应右手,右腿对应左手.)如金刚捣碓”、金鸡独立”左腿承重为实,则右手为重。单腿贴地铲出时,另一只腿为独立承重腿为实。
有了两只手的轻重,重要的是要分出两只脚的虚实”来.两脚的虚实”比较容易界定:重心偏重于哪只脚,或完全放在哪只脚上,哪只脚即为实”,另一只脚则为虚”,手重者,脚虚;手轻者,脚实。
现在我们就可以来验证前辈大师的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重心学说的科学性和严密性。注意:这时重”与沉”同解,杳”与虚”同解。无论哪家太极拳,哪门哪派,哪一招哪一式都将毫无例外地符合这一原则。练拳者觉得自身别扭,必定是违背了这一重心学说;推手中失机失势,站立不稳,也必定是违背了这一重心学说。
其实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处处验证这一重心学说的科学性和广泛性。你平时走路,抬左脚,左手必挥下;起右腿,左手必向上。就因符合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才有你的平衡和潇洒。比如说你右腿在前,踩中了一块西瓜皮,身体迅速前俯,右脚负重前滑。这时如果你本能的举起左手,那么左手上升为轻,而此刻左脚已虚,不符合重心原理,你必摔倒无疑;如果你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是右手挥起,那么必定有助于你重心迅速前移,符合右重则右杳”的原则,则跌一跤的尴尬,瞬间便可解除。君不见滑冰运动员往往一只脚负重长距离滑动,而他同侧的手必定高高举起,就是因为也要符合同样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