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方法中广泛使用转动、滚动和凸凹的虚实变化。转动和滚动是圆弧运动,使对方的支点(着力点)沿圆弧轨迹转移;凸凹变化实际是直线运动,使对方支点(着力点)做直线后退。两者都是使对方进攻的劲力落空,从而遇劲即化,或转滚,或进退。转动是身体或手臂先顺转以化解敌劲,然后迅速逆转以击敌身。
当对方用大力作用于我身时,只要支点(着力点)不落在通过重心的中垂线上,就可以用腰做转动,化除对方的劲力而保持自身的平衡。由于我身体的转动,支点(着力点)必随对方的劲力在空间内位移,而不能直接作用于我的重心。
通常情况下,都是通过顺势方向来卸力,滚动亦是如此,只是多了圈形走势。
假设对方以大力作用于我手臂时,我即用相应的肩、肘、腕等关节为轴,顺应对方劲力微做滚卷,使其支点(着力点)的位置改变。此时,对方的支点(着力点)落空,其身体则因惯性继续前移,重心移动,从而化解掉对方的劲力。支点(着力点)的改变,除利用圆弧变化外,还可以利用直线的圆弧变化。此种应用主要是对方的支点(着力点)在我重心的垂直线上,先含胸塌腰,沉腰坐胯,使其支点(着力点)微向后移,卸掉来劲后,迅速向对方发动攻击。
另外,在重心垂直线以外的作用力,也可以同样的方法对待。因此,只要对方的劲力挨到我的身体,我身体上的受力部位,特别是腰胯部位,应立即随其速度做圆周运动,或左右水平旋转,或上下垂直滚卷;先顺其劲力以接定对方的劲力,随即转移其支点(着力点)与力的作用方向,化解掉对方的劲力。
最后,化劲除运用上述各项原则外,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对方进攻到我的何处,则何处运动,动要活,主要是用意走劲。比如对方打到我肩我意在肘,打到肘我意又回到肩,这样循环无端的变着,即叫做以意化劲”。
借力打力原则是太极拳技击技法的重要原则,也可以说是根本原则,有人把借力打力原则理解为化力打力是错误的。
化力打力是指化解对方的来力然后再打击。分一化、二打两个过程例如采用勾、挂、格、挡等化解方法后再打击对方。现在的散打和太极推手中都有这样的打法。这种打法不是太极拳法所要求的,是不符合太极拳理的。借力打力原则至少有两点是与化力打力不同。
其一,化力打力是两个过程即化了再打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而借力打力是一个过程,借就是打。要明了这一问题还要从太极拳理法谈起;太极拳理认为人体是一太极,包括阴、阳两个方面。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刚柔内外虚实静动松紧圆方都是阴阳的具体表现。练太极拳就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使之对立统一,达到阴阳和济化而合一,使自身形成真正的太极体。
所谓气遍周身不稍凝、不丢不顶、无过不及,都是太极体的运动状态;在技击上,大极拳理把对立双方看做是两个独立的太极体。要求在意识上做到彼此之力不混合,你是你,我是我,对方用力打来,我只是在保持自身太极体完整的前提下迎接对方,也就是;意在阻止对方改变我大极体状态或对我太极体进行损害的企图,仅仅使对方之力作用于太极体表层而不能伤内.所谓无凸凹处,更因为我太极体是运动的,对方的力就如同打在飞转的车轮上,即所谓动似轮行,那么,打来的力越大,其自损程度越严重。
其二,化力打力具有主动打击对方的意思
而借力打力是不存在主动打击对方的意思的.太极拳运动的唯一目的是保持太极体阴阳对立统一,丝毫没有取人的意思,太极拳技击是一种积极的防御,在两个物体激烈地碰撞时,谁能保持自己不被改变。那么对方就一定被改变,太极拳借力打力原则就是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使对方自作自受。
真正的太极拳永远不打人。它不欺弱,也从不畏强暴。现在有些人在推手中一心想推人,先将意埋于腰或足,对方推来,就用腰或足化解对方之力,然后用力推击对方空虚之处,这一方法尽管有效,但无异于笨汉争斗,是与太极拳借力打力原则相违背的,正如拳论所云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