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体自身结构的优化
陈式太极拳训练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通过各种训练手段增强人体的自身素质。
由于传统陈式太极拳学关于人体解剖学方面的理论来源于中医,所以传统陈式太极拳训练在强化身体素质方面的指导思想也以中医的经络脏腑气血学说为主,因此与西方体育理论指导下的依靠跑步深蹲推杠铃等手段增强体魄的方式有所不同。
如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传统陈式太极拳训练方式,是以气血充盈为目标,通过周身气血的充盈鼓荡,来滋养脏腑,强壮筋骨,从而达到强化自身构造,增强身体素质的最终目的。
因此陈式太极拳的训练主要依靠疏通经络,放松筋骨,调节脏腑等手段来进行。经络的畅通,以及从外到内从表皮到筋骨脏腑各套体系的协调运行,保证了气血的流通、滋养和充盈鼓荡。
而气血鼓荡反过来又调节了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并对表皮筋骨脏腑各套体系予以滋养和维护,从而更加促进了各套体系的协调运作。
因此陈式太极拳的训练过程往往以松入手,从摧僵化柔来一步步推进。实践证明陈式太极拳的这种训练方式同一般的体育锻炼相比,在却病健身方面更加有效,因此深受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的喜爱。
人体自身结构的优化,还包括某些物理构造的优化。如骨密度的增加,脏腑的抗击打能力提高,皮肤组织的强化,肌肉的增强,筋腱的放长松弹等等,通过陈式太极拳的针对性训练均可获得效果极大的改善。
这方面的训练有盘架(功力架)、桩功、内功等多种手段。这些训练手段所产生的作用也不仅仅是强化作用,还可以使得关节筋腱更加灵活,以及柔韧性的提高等。
2.运动间架结构的优化
合理、科学的运动间架结构在技击当中意义重大。好的间架结构在运动过程中能保持上虚下实,支撑八面,周身平衡,在攻防转换变化时能够维持良好的结构强度和应变能力,做到攻防合一,无懈可击。
而不合理的间架结构在复杂多变的对抗过程当中往往会导致空门大开,破绽百出,使自身疲于应付,被动挨打。
陈式太极拳运动间架结构的训练,同样基于自然放松的原则,依靠放松状态下人体结构本身的自然生理规律来进行调节和优化。
传统陈式太极拳的拳架结构要求形不破体,力不出尖,八面支撑,周身平衡,整体浑圆,这些规矩是非常细致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由于时代的变迁,今人练拳的目的,生活的方式以及追求的目标与前人有所区别。
有一些陈式太极拳爱好者致力于传播与表演,把陈式太极拳的拳架朝着美观、舒展、大方等方面进行改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如果目的是为了技击功效,则应该尽量避免与前人创拳原则相违背的改动。
运动间架结构的素养,要求练习者能在各种速度下保持随遇平衡。今人往往容易在静止或者缓慢运动当中保持合理的间架结构,但在快速或者变速运动当中就会失去间架结构的平衡。
所以需要在高速、变速的运动当中,甚至在激烈的对抗当中,加强对动态间架结构的训练,提高维持平衡和间架结构稳定性的能力。
传统陈式太极拳训练当中,单式的操练、器械以及推手当中结合身法步法的操练等手段,对优化动态过程中的间架结构都十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