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拳经》曰:看似至柔,其实至刚,看似至刚,其实至柔。”此刚”是随机随势迅速地将隐蓄于体内的全身之力聚于一点,在刹那间迅如奔雷地爆发出来,这种力不是发后断劲的,而是变柔和之力继续运动。
太极拳的这种内劲是在内力松柔的基础上,经过有规律的长期训练获得。当具有了一定的刚力基础,再把内劲功力过渡到动作自然、轻松的技巧之中。
长时间的习练柔化运动,久而久之便练得棚劲弹力随心用,胸腰叠化随气行。我们再看看武术的一般劲力。它也是通过肢体的运动表现出来的一种力。这种力量也是在意识支配下,通过气息吐纳和肌肉舒缩有序化的配合而产生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意识支配是指神经呼吸和肌肉的控制,有序化的配合是指对气息吐纳和肌肉舒缩按照武术技击动作的一定顺序和规格,同时起动同步运行,同时到达一定部位。
太极拳的内劲,正是按照这一劲力原理,通过由内及外的训练培养出来的,它不同于外家拳由刚硬、直出、快猛、吐气开声等训练方式而获得的劲力。
太极拳是由缓慢、轻松、柔和、曲旋,并通过走螺旋、划圆疑难、腕缠丝、胸腰伸长叠化而由内到外产生劲力。
太极内劲特别注重内中意识的锻炼,主张用意不用力”,意念神经的指导又有独特的运行路线,再配以肢体的圆运动,练就一种混圆一体的圆匀力场。活动在这个圆匀力场内的身体就是一个不凹不凸的太极体,且是应付一切外来侵入的变化无端的圆形体。
时时慢练心悟,突出以柔化、借力、粘走化发的攻防意识,形成以棚、履、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为主要特色的劲路,加以灵活多变的和、眼、身劲、步的同步习练,从而显示出太极拳独到的攻防技击特色。
太极拳内劲中的刚发,是在得机得势时,即中实”之后的突发,这时内劲的来源是靠后足蹬地的反作用力推动整体,在后足蹬地发内力的瞬间,后胯往下坐,前腿膑骨向前指,前脚猛然往下一沉,压缩横膈腊膜。
使腹腔突然膨胀,肚皮绷紧,好像一在块石头落入水中,一下子把水溅物很高。要求小腹突然一震,腰部用力,这时是力由脚起,集中于腰肾,意念经脊骨、膻中,再经肩井布于两膊,达于手指。
这样发力,实际上是在瞬间调动和集中全身各处潜在的强大的内功力量,恰好对准其被引化落空的不平衡处,如激光冲射出去,这种高压式的内劲功力,是无坚不摧的。
发劲时必须做到沉着松净,专注一方,腰脊用力,前腿弓,后腿蹬,脚趾抓地,上下相随,完整而富有弹性,即将全身所蓄之戏一呼即出,由脚而腿而腰至于肩、肘、手,疾似电掣,三节齐到力增加。
在懂得原理后,我们在平日的行功走架以及推手锻炼时,就必须遵照上述原理,反反复复多次练习,由运劲、发劲,节节贯串地把刚劲练熟,有意识地整体行动。学发劲也由慢到快,由快到熟,由熟到随必所欲。
太极拳除适时的刚发外,更多的是以小力胜大力,以慢胜快。它的柔化原理,即以柔克刚过程也就是一种灵活、轻便、敏捷而力整的内劲的体用。
固然这种内劲力度不一定要强大于对方之力,甚至比对方力小,但运用太极原理和技巧,可以击倒对方而达到制胜之目的。太极拳手与对方接手时,总是先用比对方弱小的力去棚住,然后顺着对方力的方向粘化。
这样既不引起太大的反作用力,又能借对方之力,运用合力来打击对方。通常用手、腕、小臂去搭接对方。通过极为灵敏的反应,用手缠丝,臂腕转动、滚卷,粘随上对方拳脚,顺其力进身。
一般是塌腰、收腰、坐胯、转脚,在对方刚猛、短骤之力将尽时,我迅速发力反击。反击时,我迅速发力反击。
反击时的特点是大接触对方身体后开始伸臂发劲,而发劲则是在与对方相接触时刻制敌,力不是瞬间快发快收,而是要使对方身体产生倾斜换重,这种柔运骤发随即柔运的特殊劲力能使对方陷入我的控制之中。
与此同时自身是以分清虚实和重心偏移不来产生偏心力矩作为力量源泉。也就是说,太极拳的虚实一定要掌握分寸,虚实变化产生重心移动这是产生动力的基础。
上面所述的前弓后蹬发劲要快,始终注意自身重心下降和平衡,这样就是靠两脚的移动,随时地变换虚实,并协调身、手等各部位,以保证身体平衡和偏心力矩打击对方。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培养太极拳内劲是平时日积月累不断地锻炼而逐步提高的,具体训练方法是中各自师传基础上,广泛吸收现代成功经验,明白和掌握其中的力学原理,先从盘架子入手,掌握呼吸、意念与呐劲的直接关系,认识它们三者缺一不可的重要性。
再花时间下气力,按照上述体会,遵循太极拳法则,选择个别动作,逐个逐个认真练习,练出功力来,切莫囫囵吞枣。
现流传陈发科先生所传的缠丝抖劲就有三千多个动作,相传张三丰之徒武当七子”之一的宋远桥之后人所承袭的太极拳法是一个架式一个架式地单独练好,不像现在的一套流水线套路,世称三世七”。
这都有助于我们提高太极拳的训练水平。同时,加强推手练习,多做发力训练,把太极拳技艺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内功心法-打坐,就是坐桩。对于调理内气,更加深刻的理解陈氏太极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陈瑜先生传授给我的打坐内功共有六个动作,每个至少要做五分钟,我从今年正月初三开始练习,目前一周多的时间里,感到手掌发涨,好象手掌过敏似的,非常涨,师父讲这是刚练的正常现象。
太极拳内功修炼七层功法
第一层功法逆腹式呼吸法
在盘架子时配合动作吸气时收小腹、微提肛,呼气时小腹自然放松。
动作与呼吸匹配的原则是:起吸、落呼,合吸、分呼,退吸、进呼,屈吸、伸呼,仰吸、俯呼。
也就是吸合虚蓄,届退起,仰来入收化,引柔阴;呼分实发.伸进落,俯往出放打,击刚阳。呼吸配合动作非常自然以后.就可进入下一层功法。
第二层功法意守丹田法
在盘架子时意念放在肚脐下1厘米丹田处保持逆腹武呼吸。直至丹田有发热的感觉后.进入下一层功法。
第三层功法意守重楼法
意守的位置在喉头下、天突穴上内里1厘米的地方。随着盘架子,逆腹式呼吸照常进行。呼吸要慢匀直到听不到呼吸出入,方可进入下一层功法。
第四层功法意守命门法
在盘架子时将意念放在肚脐后.对着命门穴,直至意守处发热,然后再进行下一层功法。
第五层功法丹田内转法
此功法分三步练习。
第一步,在练拳的过程中继续采用逆腹式呼吸.当动作向左时吸气,用意念引导腹内内气由下边耻骨处,先向左再向右走阴阳鱼的路线至脐下,吸气结束。
此时,收小腹,横膈膜自然下降,肛门微缩,如忍粪状,气聚于丹田上部。
随即缓缓以鼻呼气,用意念使腹内轻轻向左顺弧形走一个半圆下沉至耻骨处,肛门随即松开,气沉于丹田下部。
当动作向右时则反之。这一步做熟练以后,再做第二步。
第二步,不分动作左右,吸气时,意念由会阴向前再向后走阴阳鱼路线,升到肚脐与命门中间停止。
呼气时,由此位向前走弧形,经丹田前到会阴。再吸气时,气向后走阴阳鱼到肚脐与命门中间,呼气时向后走弧形到会阴。这步熟练以后再进行第三步。
第三步,随着呼吸像第一步那样,使气从耻骨向左再向右走阴阳鱼后,随呼吸向左走半圆至耻骨,然后不分动作左右,再吸气时向右走阴阳鱼,呼气向右走半圆下至耻骨,左右连续不断做下去,直至练完拳。
第六层功法丹田呼吸法
此呼吸法为上逆下顺,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神意内敛,外示安逸。吸气时气走手三阴、足三阴,再在内视的配合下,手三阴经过天突、任脉,足三阴经会阴、气海内聚于脐下丹田。
吸气后,气向后射命门,提肛,呼吸微停。呼气时气上经督脉、大椎走手三阳到指端,下经环跳走足三阳到末梢。熟练后进入第七层。
第七层功法经络周天法
随着逆腹式呼吸,吸气时气由涌泉穴经足三阴至会阴,绕前阴至长强、命门,沿督脉上行百会,过天目(上丹田)、玄关,下重楼、天突,分手三阴至劳官,经少商、商阳走手三阳,到重楼、天突走任脉。
下中丹田、下丹田,绕前阴至会阴,分至环跳走足三阳,绕至脚背、脚趾至涌泉。
太极内功练法
定式
初学太极拳要先学练定式。定式顾名思义,是在原地不动练拳式。这样学练姿势准确,功底扎实,桩功牢固。每个式子分解成若干小动作,一动一动的教,而每一动停留三口气至六口气,再练第二动。
一年下来学习十几、二十几个式子.这样练功功底扎实,从不返工。如果图快,跟着老师划道,一个月练一个套路,学得快忘得也快,根本谈不上功夫,像煮夹生饭。基础打不好,改拳之难难以想象,甚至一辈子也改不好一套拳。
原地式
在学好前面的基础上,要不断的练习。这样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效果。
原地可以练习一个拳式,也可以练两个或多个拳式。现在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一天到晚没有大块时间、也没有较大空间练拳。
原地式就能解决这种困难。正所谓拳打卧牛之地”,练拳不拘时间、地点随时可练。如揽雀尾”和单鞭”,在原地练,东西南北四正方向,十几分钟可练l2个揽雀尾,13个单鞭,单鞭和揽雀尾是最吃工夫的拳式,这样练功底也扎实。
联式(动式)
从字面上看,联式就是将学到的拳式联起来练,这就需要场地,第一段二十五式有2米宽6米长一块长方形空地就足够用了。
如果能在短时间内,并且在固定的地方就打完一套拳法,说明你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太极拳的一些步骤。但是还是要不断的练习。
图老师小结:综上所述,太极拳内功心法非常的重要,太极拳内功是检验一个拳家的重要标志,练习武术若是不能懂得心法,则失去了习武的意义。练习太极心法能提高太极境界,同时具有防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