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太极拳时要求松、柔、慢,这是太极拳练功的独特的方法与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放松、柔和、缓慢的练习方法,突破去僵求柔的过程,达到疏通经络,引动内气,使内气与外形相机的结合起来,以意行气,以气运身。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chenshitaijiquan/)气到时,形就会随气而动,气不到,形依旧不动,逐渐内气充实、壮大、饱满,也就是习武之人常说的丹田之气充实,才会相汇合的感觉。
将内气渗透到四肢百骸,循环不已,才能起到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作用。太极拳追求的是先天自然之气,返朴归真;应放弃后天之气,僵劲拙力。
什么叫后天之气,僵劲拙力?就是人刚出生后,脱离母体,为了生存长大,劳动生产需要所吸收的水谷之气,产生的一种力量,叫后天之气,也叫僵劲拙力,这种力是学太极者必须舍弃而不取的。认识的越早,放弃的越快,才能及早得到先天自然之气。
怎样才能放松,去掉僵劲拙力?就是在练习时要求:松肩沉肘,松胯屈膝,肩部、背部、腹部、肋部肌肉均要松弛下沉。以单鞭为例:头顶的百会穴,右手腕顶部和左手中指端这三个部位向上领劲,其余部位全部松弛下坠,呼气放松,才能感到丹田饱满。
四梢气充足。如在这种状态下练发劲,如掩手肱拳一势,旋裆转胯,缠腿转腰,一瞬间将丹田之内气贯到前拳后肘,真正体现出陈氏太极拳发劲的松活弹抖,完整一气。
要求周身放松,是为了将内气顺利达到梢节,尽量在中途减少气损”。就好比电学里的导电原理,用铁丝导电与用铜丝导电的差别一样,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三、陈氏太极拳的放松及在放松状态下发劲所产生的效果
如果掌握了陈氏太极拳的松柔缠绵,稳健中舒,内气充盈,周身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生物电磁场,所以身上出现了一种灵感,使人触觉灵敏,行动速度加快。如达到这个阶段所产生的效果有三。
1.从健身角度讲,周身放松,肌肉松弛,呼气下沉,可迅速恢复大脑的神精疲劳,振奋精神,使精力充沛;肌肉放松,可加强皮肤弹性,润肤美容;骨节可得到柔和圆转的锻炼,可增强骨质密度和柔韧性,延援骨骼退化衰老。
总之,通过放松柔和的运动练习,对身体的神精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肌肉骨骼均能起到良好的保护和加强机能的作用,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强身健体。
2.通过周身肌肉放松的太极拳运动,可增强灵感,提高速度,缩短肌肉紧张到恢复正常放松的时间。陈氏太极拳的运动量、强度都较大,但恢复正常很快。
尤其是肌电图测试,在陈氏太极爆发力一瞬间,全身肌肉紧张到放松恢复正常只有0.015秒钟!所以陈氏太极拳的爆发力的速度和肌肉放松是非常快的,它所产生的是速度的力量,而不是僵劲拙力。
3.通过陈氏太极拳螺旋缠丝的放松练习,在应用过程中就自然表现出三种力旋贯力、化解力和穿透力。这三种力,我在论陈氏太极拳缠丝劲”的文章里已详细讲解过,这里再简单介绍一下。
通过持久练功,使内气充盈,在此基础上,陈氏太极拳螺旋缠丝劲在技击时就有三种表现:一种是受到外来侵力的冲撞时,用不失掤劲的旋贯力”将力点化解。
若其余力未尽,再加力相助使其扑空栽倒。若对方感到力点被化,随即回抽时,就马上转劲跟上加力打回劲,使其跌出,此为引进落空合即出之法。另一种是进击时的旋转穿透力”。
就是借机发人时,将周身之力集中一点,快速旋转加力,如子弹离开枪膛的来辐线,有穿透之威力。其三就是化解力”。在被人擒拿控制时,顺其劲别螺旋缠绕,避实就虚,无孔不入,将对方劲力化解,并能顺劲制人。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陈氏太极拳的放松与发劲已经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这样,在今后的练功过程中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陈氏太极拳发劲技巧
1、丹田吞吐逆呼吸
开合是太极,吞吐是内功。陈氏太极拳所练的是内劲,除预备式外,所有的形体动作都不离开合变化。通过动作的开合来调整气息的吞吐,以拳练功,从而达到内外兼修,产生内劲的目的。
口鼻之呼吸,不过借以通内外而已。太极拳之吞吐,是气沉丹田”之谓,为丹田之内呼吸之称。口鼻呼吸之外气与丹田呼吸之内气相接,心中神意下照丹田。
丹田是习武之人的重要部位,丹田主要有两种,即气沉丹田和意守丹田,练好丹田劲,发劲才会有力量。
与丹田之元气相交(心肾相交),运贯于周身,畅达于四肢,如此方是拳经所云之:上下相连,内外合一”。所谓内劲,是将人之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
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著,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此谓拳中之内劲也。”
所以,太极拳的身手开合、丹田吞吐即是内劲习练之法。陈式太极拳发劲中采用腹式逆呼吸与丹田呼吸之内气相接,上下鼓荡,激发真气,从而达到以内摧外的目的。
2、擤气口呼哼”与哈”
将逆腹式呼吸与丹田吞吐有机结合所产生的冷、弹、脆、快的抖炸之劲,外形上只是机灵一颤,劲已发出,只有运劲出于无心,鼓舞出于不觉”,才能在实战中自由运用,此时,粘、游、连、随、腾、闪、折、空、挤、捺,无不得其自然矣”。
内劲是在恰当时机中瞬间激发,可以在呼气、吸气、闭气三种状态下运用,其发出的劲决定于气的长短、强弱。
一般的说,擤气即上颚与舌微合,合而有隙,发劲时,部分气息从口鼻可呼出,气压下降,与丹田之气相交,鼻中自然发出哼”的声音,冷弹脆快。纯粹以口呼气,自然发出哈”的声音,相对于擤气,气息沉降,丹田之劲上升,力猛劲长。
在太极拳发劲中巧妙采用哼,哈”的发声来协助各种发劲.特别是在技击中,呼吸中的发声能使人体的肌肉得到快速的收缩与舒张.促使肌肉具有较高弹性,还能使肌体得到放长,可以使人体内的意气得到调动,达到以气催力,以声助威的效果。
擤气、呼气与发声的内在关系要在不断的发劲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身的发劲法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chenshitaijiquan/)3、蹬地拧裆紧四梢
拳论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一气贯通其根在脚,太极拳要求求轻而不浮,沉而不僵,”轻而不浮即为沉,要求脚下生根,无根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发劲时瞬间,脚下蹬地发力,根不移位,牢不可破,方能借助地面的反作用力,将劲力源源不断的传输到梢节。拳论曰欲练太极拳,先求内外通。 阴阳互为根,全在裆胯求。”只有裆胯关节放松,腰部圆活才能灵活。
两胯与两膝要撑开撑圆,而又虚虚相合,裆部突然拧扣,发劲一瞬间,小腹、腰、腿、肩背、手臂肌肉几乎同时,骤然一紧,劲冲出贯于四梢,全身骤然一紧,像急刹车一样,紧急制动,产生松弹、冷脆的惯性弹抖力,发力后立即放松、吸气,恢复自然。
4、内开外合对称求
拳诀云:拳打十分力,开合气中出,运气贵于缓,用气贵乎急,缓急神其术,尽在一呼吸。”修炼太极功夫即修练丹田之气,内气充盈、饱满,自会胜人一筹,拳谚云: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以意领气,气大胜三分。
太极拳发劲时动如闪电、声若雷音。以气摧力,促使内气爆发,做到心与意合,气与力合,意与气合,这样才能发出整劲。
有上必有下,有左必有右,”蓄于丹田又发于丹田,这便是太极拳的发劲特点,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的作用,上下的力量总是对称的,并且大小也相等,两力对顶,既快又稳,并且可以连续爆发,发即是蓄,蓄即是发”。
几乎同时出现,同时消失,这样的对称性发劲是太极拳发劲的基本规律。掌握了太极拳的发劲的对称性,有助于提高整体发劲的质量。
练太极拳放松的作用
1、有助于消除疲劳,特别是大脑可以得到净化和调整,思维清晰。同时,四肢百骸普遍受到良性功能刺激,各系统器官功能协调、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平衡,大大增强免疫力。
2、有利于气血经络畅通,达到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甚至气滞血糖等副作用。
3、有利于动作转换的轻灵、协调,否则,就显得僵硬、笨拙。可见,做到放松,可以使我们的肢体自然舒展,更加连绵不断。
4、便于内气下沉,上虚下实。既有利于身体稳固,又有利于发力扎实,因此,也可以说,不会放松,发力就不会有力。
5、有利于追求柔软,积柔成刚。只有松柔,才可生刚;没有松柔,就没有刚劲。同时,也可把练拳的过程作为品味太极拳深刻内涵的过程,加深对拳理拳法的理解。
图老师小结:综上所述,练习陈氏太极拳要掌握放松与发劲的特点,练习太极拳时,我们要身心放松,全神贯注,静心修炼太极拳,这样才能保证姿势的准确性,才能提高技击功能,更有助于提高太极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