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杨家过去所用太极刀,都是环首的实用刀,特别是杨澄甫先师,对实用刀进行了改革实验,将护手做成S形(或如意形),下部向后弯曲,保护手指,上部向前弯曲,可用大拇指按住护手增大劈砍力度,也可挡住对方刀刃并施以弯折之力。下图是实用太极刀的两种形制。
练习刀”,即用于学习、表演或健身的刀,木制、刚制均可。其形制,可以和实用刀一样,但是为了增强观赏效果,现多用刀身较宽而扁薄轻巧的钢制表演刀,弹性好,挥舞发力时,刀尖可抖动有声,闪光悦目,用于格斗,则显软薄。
练习刀的形状及各部位名称,见下图。其中,护手亦称刀盘”刀格”,刀端亦称刀首”,有环者即称刀环”。端部装饰物一般为彩绸,称为抹头”,亦称刀袍”。实用刀各部位的名称与此类似。
很多人会疑问,如何才能练好太极刀呢?想要练好太极刀,首先要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功,这样在挥刀的时候才能完美。
太极刀亦称十三刀”,是以十三字刀法命名,或者说杨式太极刀的套路用十三句歌诀贯穿,其意都是附和八卦五行之数。对于刀法的叙述,说法不一,有的则不止十三字。
兹列出以下几种
砍、剁、刬、截、刮、撩、扎、捛、劈、缠、搧、拦、滑。(陈炎林《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
砍、剁、劈、截、撩、扎、刺、缠、扇、拦、滑、划、刮。(杨振铎《中国杨式太极》)
砍、剁、劈、搠、扇、刮、推、撩、挡、架、捛、拦、滑。(蒋玉堃传,张金普整理《健身太极刀》)
砍、剁、撩、撇、刮、扎、搧、捛、截、滑、划、刬、缠。(宋志坚《太极拳学》)
劈、砍、剁、截、挑、撩、椎、扎、托、切、抹、斩、带、拦、扫。(傅钟文传《杨式太极拳、刀、剑资料汇编》)
劈、砍、劀、截、挑、撩、推、扎、托、切、抹、斩、挂、带、拦、扫。(谢秉中《中国太极拳的学与术》)
三十六式太极刀口令
第一段
1、虚步抱刀。
2、提膝抱刀。
3、弓步扎刀。
4、右左推刀。
5、搓歩扎刀。
6、并歩劈刀。
7、架刀登脚。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8、弓步藏刀。
第二段
9、盖歩缠头。
10、弓步藏刀。
11、盖歩裹脑。
12、弓步截刀。
13、垫歩绞刀。
14、弓步扎刀。
15、丁歩点刀。
16、跳歩扎刀。
17、提膝扎刀。
18、马步推刀。
19、弾踢反撩。
20、提膝截刀。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第三段
21、缠头扫刀。
22、仰身推刀。
23、弓步平斩。
24、背花反撩。
25、并步扎刀。
26、回身二起。
27、仆步按刀。
28、提膝架刀。
第四段
29、左夻挂刀。
30、歇步按刀。
31、提膝劈刀。
32、背刀里合。
33、弓步撩刀。
34、架刀冲拳。
35、虚步亮掌。
36、抱刀收式。
太极刀诀
七星跨虎意气扬,白鹤晾翅暗腿藏。
风卷荷叶隐叶底,推窗望月偏身长。
左顾右盼两分张,玉女穿梭应八方。
狮子盘球向前滚,开山巨蟒转身行。
左右高低蝶恋花,转身捛撩如风车。
二起脚来打虎势,鸳鸯腿发半身斜。
顺手推舟鞭作篙,翻身分手龙门跳。
力劈华山抱刀势,卞和携石凤回巢。
坚持练太极刀的好处
1、太极刀有养生作用,亦称养生学
有许多同志通过太极刀的活动锻炼,慢性疾病无形中消失了。这也是一种医疗治病的手段。60年代我去上海,上海的医生在给慢性病人开处方时,就建议打太极刀。
因为打针吃药效果不明显,然而通过练拳效果很好。现在医生也采用这种方法,药物和锻炼相结合。
2、太极刀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太极刀要求动静结合,在习练过程中,要思想集中,处于平静状态。一般人们通过活动,都感到良好。 太极刀不仅是武术,它还是健身术、养生术,尤其在医术上作为医疗手段很起作用,但不是绝对的,不是练拳治百病,长生不老。
前面讲过,对某些慢性疾病是有一定疗效的。它的好处只有长期练拳者才能体会到,享受到。
正因为这样,练拳的人越来越多,国外练拳的人也很多,比如美洲、欧洲练的人比较多,日本是亚洲,他们学的东西都要切磋,很认真。希望我们今后练拳都要认真、规范。
太极内劲的特点
太极内劲的第一个特点是流动性
当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的叫候,内功由量”的积累达到了质”的突破,实现了太极拳功夫修炼的第次飞跃,在某一天的某一时间太极内劲豁然贯通。
内劲贯通后的第感觉是身体内部出现股新的力量,这股新的力量随着意念和动作在体内不停地涌动、流行,流到哪里哪呈都很舒畅,此时练功者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追求的内劲出现了。
此时练功者心情豁然开朗,有一种拨云见目的感觉。从内劲贯通后的体验看,流动性是它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前人把内劲的这个特点描述为浑灏流行”。
太极内劲的第二个特点是完整性
内劲初步贯通后,再继续努力修炼段时日后,就会感觉到内劲在不断增加、质量在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中间以丹田为核心、上至双管双手、下至两腿两足的一股整劲,一动俱动,一静俱静,节节贯穿。
发劲时,练功者能清楚地感觉到内劲起于足、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完整劲路,正如经典拳论所讲由脚而腿而腰,总需完整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由此可见,完整性是太极内劲的重要特点。
太极内劲的第三个特点是轻沉兼备
内劲贯通后,练拳时能清晰地感觉到内劲以丹田为核心在全身的四肢百骸开合聚散,时轻时重,轻沉兼备。
肢体时而如充满氨气的气球飘然欲起,时而又如灌满水银的袋子分量极沉,真是轻灵沉重兼而有之”。太极拳界的前辈曾将内劲的这个特点描述为轻如杨花,坚如金石”。
太极内劲的第四个特点是刚柔相济
不了解太极拳的人看到慢悠悠的太极拳,总认为练拳的人是柔软无力的,其实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事实上,柔”是为了刚”,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内劲贯通的人都能清楚地感觉到太极拳是外柔内刚、刚柔相济的。
杨澄甫讲臂膊如棉裹铁”,太极拳乃绵里藏针之艺术”。武式太极拳开派宗师武禹襄则讲得更加到位,他说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
九曲珠”讲出了太极内劲柔”的一面,百炼钢”讲出了太极内劲刚”的一面。而且,太极拳在推手、技击中的柔化刚发”也清楚体现了太极内劲刚柔相济”的特点。
太极内劲的第五个特点是渗透传导
练太极拳内劲贯通后,随着内劲质量的不断提高,会逐渐感觉到内劲具有明显的渗透和传导的特性。手握剑柄时,会清楚地感觉到内劲由剑柄传至剑身,直达剑尖,剑的分量瞬间增加,宝剑舞动时浑厚沉稳、震弹有力。
平时随手拿起一个物件,比如竹竿,稍沉气,竹竿霎时就会变得沉甸甸的。与人推手时,搭手后内劲迅速渗透传至对方体内,对方会感到脚下发飘、重心不稳、身体失衡,很容易被牵动。
图老师小结:综上所述,大家对三十六式太极刀的练习方法已有了解,练习三十六式太极刀能提高身体的稳定性,老年人练习三十六式太极刀能保持心情愉悦,还能预防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