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不顶劲,不丢劲,不让先,不落后,静心以求同步,这是感觉双方劲力消长变化的高级知觉运动。
练习者务求两臂放松,周身绵软,不用力,求轻灵,通过长时间的磨炼,去掉身上的强硬、拙力,化僵为柔,完全做到用意不用力。
这样就能轻灵奇巧,内劲暗藏,相随不悖,对彼方的劲道了如指掌。
因此,做到不用力”几字最难。很多练习者不明白这个道理,喜欢用蛮力,不能做到舍己从人,如果遇到对方力大于己,便败下阵来,这和杨式太极拳要求的四两拔千斤相去甚远。
所以练习黏劲,除了勤习不辍,还要用心参悟。练拳不仅要动手,更要动脑。
走劲——虚领顶颈
化劲中的另一种劲叫走劲。所谓走劲,即不顶”。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在对抗中,一旦感觉到对方使蛮劲向我逼迫过来,千万不可硬顶,而是应该顺着对方劲道的方向,把他的劲引到另一边去。
打个比方,就好像治水,洪水汹涌袭来,光靠筑坝抵挡,毕竟不是良策。但是如果采用疏导的方法,把水流引向低处,便可起到长久的缓解作用。
走劲的道理也是这样,对方大力袭来,如果硬顶,势必有受伤的危险。倘若把对方的劲引向一边,则对方的劲力必然落空,我则可以乘虚出击,事半功倍。
因此拳谱上有偏沉则随,双重则滞”。双方使劲硬顶,就是双重,这是我们杨式太极拳练习者要竭力避免的。
走劲练习的最高境界,应是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稍微有一点劲加在身上,都可以化去。
练习走劲的关键在于学会用腰。腰脊要做到垂直中正而放松。垂直中正,则易转动;拉长放松,则不易受力。
所以练习杨式太极拳首先要虚领顶颈”,指的便是腰脊的垂直中正如放松拉长。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在化劲中,黏劲是走劲的基础,走劲是黏劲的目的。黏劲是感受对方的劲道,为走劲做准备。走劲又是为发劲打基础。
发劲——引劲、拿劲
如果说化劲是采用逆来顺受的办法,引人入彀,那么发劲则是后发制人。引劲的动作是圆弧形,随机应变,讲求一个顺”字。
对方劲道既然已经被我化去,那么制敌之时,只要顺其自然即可。我顺人背,对方纵有千斤之力,也使不出来,这就是杨式太极拳的奥妙之处。
引劲后对方失去主宰,我便以拿劲克敌。拿人须拿关节部位,如指、腕、掌、肘、肩等处。拿劲非常重要,只有拿得准,才能发得狠。
发人不准,原因多半是引劲不合,或者拿劲不准。杨式太极拳拿与发有极密切的关系。
陈照奎先生曾经指出,发人的方向、时机都很重要,如果能做到时机得当,方向不误,则发人如弹丸脱手,抛之即出,浑身各部位皆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