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之,它当然就"短"了。各家拳的套路,多数都讲究"拳打一条线",各式杨式太极拳的套路,也是保持这个传统路线的原理继续流传的。
杨式太极拳的教学,是因人诱导,分别对待。是根据学者的年龄、体格、知识水平等各自条件而决定教学题材和套路长短。或以舒展筋骨为先,或以培元养气为主,或专务强身保健,或循序渐进内外兼修。
推广简化杨式太极拳,就是个例子,它的对象是老弱、病、残,面对这些体格羸弱的人,所以就删去原套路上的难度大和重复的招势,以便学者简单易学。
通过多年实践证明,在强身保健、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上,简化杨式太极拳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也不能片面地认为各式原有的杨式太极拳套路,就可以"靠边站",把它送进博物馆摈弃不传了。这是极端错误的,要知道,各种学术都是由浅而深、由卑而高地才能继续深造攀登高峰。
三、 着势名称的不同问题
杨式太极拳的着势名称,概括可分三个类型
一是观察禽兽扑打、搏斗的姿势动态、摹仿操习而得名。如白鹅亮翅、青龙出水、白蛇吐信,兽头势、野马分鬃、一堂蛇、猿猴献果、切地龙等势。
二是限于时代背景,加上神仙威武的迷信色彩而命名。如:金刚捣碓、玉女穿梭等势。
三是在教学当中,因授受两方面的文化程度,方言方音聆会错觉的关系,往往会产生以讹传讹和聆会错觉、似是而非的变名。
如:揽擦衣或懒扎衣与榄雀尾、白鹅亮翅与白鹤亮翅,六封四闭与如封似闭,初收和再收与手挥琵琶,掩手肱捶和掩手捶与搬拦捶,珍珠倒卷窜和倒卷肱与倒撵猴,抱头推山与抱兔归山,闪通背与海底针和扇通背等势。
除了上述三个类型以外。其余就属于第四个类型了。它是依据各势运行或定势的形状而定名的,就不需要一一的举例了。
杨式太极拳通过衍变过程,所呈现上述的姿势、套路长短、着势名称的几个不同,上面都作了具体的辩解。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现象是必然的、应有的。
不论任何学术,经过一定时间地学练钻研,是会有相当的心得和收获。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只要是遵循原则,能促进各项学术的发展,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心得,打破常规地进行一些大同小异的改革。
所以说杨式太极拳也应如此,绝不能单从练的姿势、套路长短、着势名称这些外表的异同来妄加指责,而应以其练的是否符合以意行气、动静适宜、内外一致、上下相随……这些要求,才是甄别杨式太极拳练的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