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或所受合外力为零的情况下,究竟是静止还是作勻速直线运动,这除了和参考系有关外,还要看初始时的运动状态。在推手时,一方只要保证与对方发出的力相等,作用力的方向相反,并且双方作用力的合力为零时就攔住了,但必须注意支撑点这一问题,即避免双重。何谓双重?凡太极拳习练者,在行动练拳过程中,以双脚(腿)支撑身体重量者,均称为脚下双重”。双手虽不支撑身体重量,但在练拳时,双手不分阴阳,用力平均,或在推手、技击时双掌用力,均称之为手上双重”;而在习练太极推手中须更多注意避免脚下出现双重之病,这是因为掤劲不丢的根本就在于力合一点于脚下”,且必须是一只脚的脚下,另一只脚必须是虚的,否则就会出现双重,就会拥不住。
此外,还需要注意对自身重心的把握,以此来协调下盘的稳定。
二、虚实转化
根据太极拳理论,一切动作内都有虚实,都必须分清虚实,从实际实施的太极推手动作轨迹分析,绝大多数动作的发动实际是源于脚下的直线运动,并通过脚下直线运动中虚实偏心的转化(脚下的螺旋运动),将力通过腰转化到上半身和上肢,进而发动上肢的圆周运动,主要体现为上肢的螺旋运动(包括手上的螺旋运动),只要把这些螺旋运动和圆周运动中的圆走完美,并适时将对手发出的力引向某一圆的切线方向,对手就会遵循杠杆和离心力的原理而跌出,但要想干净利落地完成这个动作就必须保证完成这个圆的整个过程中,圆心不能有任何方向的偏移。保证圆心不偏移的前提是拥劲不丢(以上陈述的是偏重于用力学原理对推手运动中具体手法的剖析,未涉及到练功。
在实际的推手训练和比赛时,是需要平时综合训练积累的功力和正确的手法紧密结合才能有效化解对方劲力的,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句话通俗地阐明了练功的重要性)。如想要达到拥劲不丢的境界,下盘的力量和恰当的虚实转化是根本和基础,而欲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只有靠平时多盘架子、练桩功和练缠丝劲,所以技巧、手法的掌握和练功皆不可偏废。
三、沾、连、粘、随、不丢不顶
要达到沾、连、粘、随、不丢不顶”,关键是”听”劲,正确的反应是”随”劲。听劲是靠全身皮肤触觉和体内的感觉,探知对方力的大小、刚柔、虚实、长短和速度,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全身皮肤触觉和体内感觉的灵敏性,以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意在人先。
做到这些,需要大家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在练习中得到领悟会使自己的理解更为深刻。
要真正做到能够有效走化对方的劲力,就需要随劲。从力学的原理看随劲的内涵,实际上就是两力相接触时,保持同一方向、同一速度,两力不产生相互作用,这样就具备了走化对方劲力的前提,加上不丢的棚劲和正确的手法,轻松走化对手的劲力就不是问题了,而且主要随好了对方的劲,己方的”沾、连、粘”劲也就有了。
不丢不顶”的关键是松”,太极拳最大的奥秘就是松”,太极拳中的”松”是无底的。 松”绝不是”懈”,如果在推手中把松”变成”懈”,必然出现丢”,但如果”松”不下来,顶”就必然出现。要想做到不丢不顶,细致地摸索体会棚”劲和正确的虚实转化运用是关键。
四、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四两拨千斤”是对太极拳”引进落空”技法的一个形容,而不是一个量化的概念。随”劲是引进落空的基础,在太极推手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不但可以靠随”劲走化对方进攻的力,而且在”随”的过程中抓住时机,在走化对方力的过程中适时地突然加快速度,只需用很小的力就可将对方从某一个圆的切线方向跌出,这是太极推手乘势借力”技击技能的一个具体体现。
五、采”与”捌”
采”是习练者在推手过程中用自身单脚支点的突然变虚下坠产生的力量带动对手,把对手沿一个竖圆或斜圆的切线方向跌出。釆”劲从力学角度看主要是在上下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即习练者身体以自由落体状态下坠产生的加速度乘上自身的重量而产生的力量。捌”劲实际上就是运用了力学上的杠杆原理,即: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在实战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支点的位置,以求达到最佳的技击效果,但由于捌”劲属于反关节,在正式推手比赛中是为规则禁止使用的推手技法。
以上是本人用力学原理对陈氏太极拳推手中的一些典型劲力和技法进行的分析,由于太极拳博大精深,太极推手本身更是综合了多方面内涵的一个系统工程,仅通过力学原理只能对推手技法进行简笔画式的描绘,是浅层次的阐述,无法涵盖全面。为了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审视和探究太极拳理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太极拳,将太极拳与自然科学相结合是一条必由之路,但这条路是艰辛和漫长的,需要广大热爱太极拳、热爱太极文化的广大同仁共同努力。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