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完县人(今河北保定顺平县)孙禄堂,从师李魁垣学形意拳,继而学于李魁垣的师傅郭云深,又从师于程廷华学八卦掌。
后又从师郝为真学太极拳,之后参合八卦、形意、太极三家拳术的精义,融合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所谓太极腰、八卦步、形意劲”即此。
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逐渐从战场搏杀转为体育健身,太极拳正是如此。 100多年前,太极拳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提法。
太极拳流传之久,派别众多,主要以陈式太极拳最为出名。
陈式太极拳,又分老架和新架两种,老架是清初陈王廷所创,原有 5个套路,又名十三势,另有长拳一百单八势 1套,炮捶1套。
从陈王廷起,经过300多年的传习,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原有拳套不断加工提炼,终于形成了近代所流传的陈式太极拳第 1路和第2路拳套。这两套拳动作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其速度和强度不同,身法、运动量和难度也不尽相同,但都符合循序渐进和刚柔相济的原则。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陈式第1路拳套现有83式,主要特点如下:
①缠丝劲明显,要求处处留心源动腰脊,用意贯劲于四梢(即两手和两足尖),动作呈弧形螺旋,缠绕圆转并要做到一动内外俱动”;
②刚柔相济,柔中寓刚,亦即能打出一种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沉重而又灵活的内劲;
③动作要和呼吸运气相结合,不仅做到气沉丹田”,而且在练动作的同时进行丹田内转”, 有时也可在呼气时发声(如呵、哂、嘘、吹),以加大劲力;
④快慢相间,亦即在动作转换处要快,一般行拳时要慢;⑤拳路架子可分高中低 3种,体弱有病者可以练高架子,青壮年体健者则可练低架子。
陈式第2路拳套原名炮捶,现有71式,主要特点如下:
①震脚发劲的动作更多;
②动作比第1路快、刚, 爆发力强;
③窜蹦跳跃,闪展腾挪”的动作较多,气势雄壮。第2路只适于青壮年练,流传不广。
陈式新架套路也有两种,一种是陈有本(陈家沟拳师)编创的,顺序与老架同,架式较老架小,转圈也较老架小,去掉了原有的某些较难的动作,陈家沟村人称之为小圈拳”,把老架称为大圈拳”。这种拳后来又传至陈鑫,他著有《陈氏太极拳图说》,阐发陈氏历代积累的练拳经验。
新架另一种套路是由陈有本的弟子陈青萍创编的,特点是小巧紧凑,动作缓慢,练会后逐渐加圈,以至极为复杂。因为是在河南温县赵堡镇首先传开的,故人们称为赵堡架”。陈式太极拳是古老的拳种,其他多数流派的太极拳(如杨式、吴式、武式、孙式)都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目前陈式太极拳掌门人为陈正雷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