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的作战行动,必须服从司令部的号令;车轮的转动,必须先有车轴转动的带动。
可是,人的四肢拳脚动作,在后天背离了力源”,养成自动、直动的不良习惯,已成积习,因此,短时间不易进入太极力道”里去,这是要有思想准备的。
学习太极拳还是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有所提高和觉悟。
在学习中,不可道听途说、不可自作聪明,要严格按照太极拳的要则理法锻炼,尤其要严格纳入被腰脊带动的状态。
即四肢拳脚不可直接出动,不可自行其是,不可局部比划,不可乱动。
并且,腰脊的带动必须本着太极拳腰脊的规范,而不是人们习惯上理解的那种腰的带动,如此,才能逐渐体现出太极轻、柔、绵、缠的劲道与腰的奥妙功能和独特感觉。
底盘无腰换,进退如拌蒜”,顺项贯顶”起自腰,这是前辈们用经验来说明腰的作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可以说,处处是腰,腰无处不在,所以,太极先师们指出:命意源头在腰际(脊)”,刻刻留心在腰间(脊)”。
谈到中盘,就自然联系到肘,因为,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是肘离中盘最近。
二者密切相关,互相协作,是内里与外面、手臂与周身相合的关键之处,因此,要求肘要屈坠,意向中盘。中盘合乎要则理法了,行拳走式的纲就抓住了。
三盘在运作过程中,同时伴随着内气的运行。
要说明这点,还须接着前面提到过的一句话往下谈,这句话是:这时气就下沉丹田。”当丹田之气达到一定程度,就向外弥散——向下,经裆沿两腿内侧至涌泉,再由涌泉顺两腿外侧而上至胯;
向后,即向丹田背后弥散,再及两旁,与由下而上之气会合,共同形成胯气圈”。
胯气圈之气上行至腰,形成腰气圈”。腰气圈之气上行至肩,形成肩气圈”。
肩气圈之气再继续运行,弥散至两臂及双手。这样,三盘气圈”都形成后,就气遍全身不稍滞”了。
三盘及其相关部位的要则理法体现得越充分,运作就越得体,气感就越酣畅。
这时,可以说就达到了练意、气、神的阶段了,盘起拳架来内里的意味就浓厚了,即便是外行人看了,也会有舒服的感觉,这与单纯地比划个拳架的所谓的太极拳完全是两码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