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身备五弓,蓄发相间
诸家太极拳在谈到身法时,都注重一身浑劲,蓄发相问,收放相变,这是太极独特的身法。五弓”是指身驱犹如一张弓。两手为两张弓,两下肢为两张弓,五弓合一,即为太极拳的全身整体的形状姿态,蓄如伏猫”、发似纵虎”。能蓄能发,滔滔不绝。
身弓”人体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脊柱有四个生理性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劲曲、腰曲凸向前,胸曲、骶曲凸向后,这些弯曲是在直立姿势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身如弯曲时,腰弯前凸度变小,其他二个弯曲发生相应变化,四肢也相继发生位移,同样增强了脊柱的弹性,对运动或跳跃时所产生的震动起缓冲作用。
可见,身弓”运用得好,可以帮助我们在练习时缓冲一定的撞击力。
身体形成五弓形,同时表现出含胸塌腰”气沉丹田”沉肩坠肘”等身体表现特征,维持胸、腹内压平衡,和保持重心稳定,保证身体内外轻松舒展,气血畅通使胸腹部自天突穴至脐下阴交、气海、石门、关元等处犹如磬壁微躬。
总之,身弓”如能做到恰到好处,自然会出内劲含多而力,功夫日久,腰脊为气力之源,两足变得充实有力。举足投步,下盘稳固,安如泰山。
臂弓”以肘为弓把式,两臂从颈椎两侧的锁骨经肩肘至腕部,自然形成弓形。从生理上讲,肱骨同挠骨,两骨平行排例,形成一个自然弧形,同时松肩沉肘,气贯掌心。故和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和庆喜师云:肩松气沉稳中活,臂绵如蛇怀抱斗,肘坠微曲似豌豆,环连心会不可丢”。
腿弓”以膝为弓把,胯骨与足跟为弓梢。臼与股骨头在提肛敛臀的情况下。外旋移,形成弯曲,同时,膝、内外踝关节相应发生变化形成弓形,足骨借关节和韧带紧密连结,在纵横方向都形成凸向上方的弓形,有利于身体的平衡和运动,负重时起到重要的弹力缓冲作用。人体重心自然下沉,两腿蓄劲,足跟同五趾抓地,使腰腿之劲贯到足跟,使周身之劲相聚、相依、相顺、相随。
总之,五弓合一,是太极拳身法训练身体各部位表现特征。松肩坠肘、岔胸拔背、松腰敛臀、气沉丹田是太极拳运动所求和重要表象。符合拳理: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三、诸身之变合乎法规
在太极运动中,身躯多有起落进退之变化,如能训练得法,乃会事半功倍,走架打手。其身法繁多,现择其重要的作用做一浅谈。
进身:进步宜蓄身,进人要进身,步随身进步过人,身催步起步逼人,使对方失去重心尤如悬壁束手,然须进步进身相伴相随。如指挡捶,野马分鬃、十字手等式。
退身:退身起步后移、如有扶势之感。一可避开对方锋芒、缓化其力、又可诱敌深入,打其措手不及。如倒撵猴。
起身:高则扬其身,力源腰脊,意于领顶劲上提,使四肢随着起身而有增长之义。如闪通背、回头看画。
蹲身:蹲身蓄力,得机而发,即蓄而有余”特点是脚足下曲而不僵死,劲而内蓄、用之可速暴发。如海底针,跨虎。
伏身:随对方下移而下行,引化其劲,伏身而力不散,伏身不能低头弯腰,使力无头。如跌岔、砸七星。
翻身:身左右翻转,以四肢维持身平衡,借腰脊之力而旋翻灵活。如鹞子翻身。
转身:前后转身,以腰为轴,旋转以击敌,四肢皆打人,如转身揽插衣,转身进步平心锤。
纵身:全身猛力向前或向上纵跳,趁敌不备,纵而击之。如玉女穿梭。
闪身:侧身以避敌之劲力。闪后即进,至速至猛,令敌防不胜防,多在打手而灵活用之。如,闪通背、白蛇吐信等式。
太极拳之运化,身法之多变,可谓变中有变,其精微妙,都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总结。今习练太极者,只要天天坚持锻炼,勤学苦思。日久必豁然贯通,举手投足均含太极身法之规则,动之蹈之自然会随心所欲。
四、闪战腾挪、轻灵敏捷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闪战”指侧转身子,进退、左右动作迅速、敏捷。当对方进攻时先辟开其锐力,然再给对方措手不及的还击。《太极拳就释》云何谓闪,何谓进?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打人如迅雷,迅雷不及掩耳”。
进一步说明了动作灵巧,身法变换至多至疾。同时也说明了闪与进,攻与守的内在联系。太极拳同诸家拳术一样,都包含着攻”与守”的辩证关系。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犹如闪战”也体现了守中有攻、攻中有守、攻守兼备的特点。
腾挪:即腾腾挪挪、忽高忽低,转动幅度大,其特点腾挪颤抖,灵巧紧凑,转换运劲。以柔促刚,动作遒劲活泼,促步碾脚,咔咔有声,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快速利落。
总之,在走架或打手时,必须在沉稳的动作中含有轻灵圆活,快慢相间,错综复杂的变化不失于身法的规则,在闪战腾挪中,特别注意避免动作迟滞、呆板、不灵活,意向如发志必取,情活神足助虚灵”,一语道明太极真谛,把太极拳气、神、理、意、情等集于一体。既锻炼了功夫,又陶冶了人们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
故在太极拳运动中,中正舒展,身备五弓,含胸拔背,松肩沉肘、闪战、腾挪等身法的要求,凡是太极拳爱好者或专业训练者,应给予高度重视,习练太极拳者一定要体现太极拳的优越性,使太极拳真正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和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