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无疑在太极拳的修炼中占有最核心的地位,可以说意念是太极拳的灵魂。然而,拳势动作易练,意念却无形无迹,怎么着手练习呢?其实,太极拳的练意,正是贯穿融合在太极拳的盘架和推手的过程中,笔者练习太极拳多年,每日不辍,颇有体会经验。本文就抛出自己浅见,旨在抛砖引玉,和大家交流进步。
法无定法:练意的不同阶段
太极拳练意”,首先在于心静。心静是练意的基础,也是太极拳的根本所在。心静,要求思想集中,意念专一,精神贯注,排除一切杂念。严格的说,不能心静,就不是太极拳。如果在心不能静的情况下练拳,不但起不到保健养身作用,反而对身体有害无益。笔者有这样的经验,在心情烦乱的时候行拳,练不到十分钟,就感觉头晕恶心,身体难受之极。心情烦乱必然影响内气运行,所谓心浮气躁”,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一旦心情平静下来,凝神清虑,杂念全无,必然气息和畅,这正是心平气和”的道理。所以练拳之时,应该始终调心,使心灵静若止水,不起丝毫微澜。如此就可以使心灵澄澈敏感,对外界反应和自身的判断都能做到准确无误。
太极拳身法,有着自身的规律。笔者总结之,就是坐胯”、松腰”、沉肩”、坠肘”、涵胸”、拔背”、竖项”、虚灵”,可称之为身法八要”。坐胯”,也可以说是敛臀”,就是要尾闾中正,不偏不倚。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坐胯可以说是所有身法的基础。要做到尾闾中正,就应将处在自然状态下的尾椎,在屈膝沉胯,提肛敛臀配合下,尾椎梢向前收起,同时尾椎根部向下卷沉,有直插入地之感。过犹不及,不及是为突臀,过之则为挺胯,都为太极拳所忌。其余的七要,经典拳论《太极拳十要》中已经阐述的很清楚,笔者在此不再赘述。
在身法纯熟以后,要逐渐开始体会内气和内劲的运转,这个阶段要把意念贯注到每个细小的动作之中,体会起式走螺旋,力从足底发,节节要贯穿,周身是一家”的练功状态。这个阶段的意念,在身体内部随着内气和内劲进行流转贯穿,以意领气,意气相随,意到气到,意到劲到,逐渐达到的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内三合”状态。同时,由内催外,腹内如海形如潮,转换折叠在于腰。进退起伏身要稳,上下贯穿形指稍”,经过摧僵化柔,全身的僵力逐渐化掉,身体产生柔劲和整劲。逐步达到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外三合”。
在这个阶段,练意贵在体会,每练完一遍太极拳,都能感觉心静如水,心平气和,神清气爽,遍身舒泰。每个动作的虚实开合全凭意气转换,动作可以做到空松圆活、旋转自如。
万法归一:练意的基础内涵
太极拳是阴阳充满辩证法的拳种,在练拳的不同的阶段,用意”的重点均有不同。但是,无论哪个修炼阶段,也有共同的练意的内容。
无论哪个阶段,练习太极拳有一个贯彻始终的内容——放松,可以说放松是太极拳一辈子的任务。在任何时候练拳,心中始终都要有一个松”字。松是产生太极拳内劲的前提条件,太极拳在行拳中放弃了肌肉的练习,全身上下处在放松状态,就是要催僵化柔,把全身上下的分散的僵力,转化为整体的柔劲。柔劲贴筋走骨,武术界有宁可筋长一寸,也不肉厚三分”之说。柔劲来源于内劲,是在不断的放松状态下,日积月累,在松柔中产生的劲,正如同和面一般,开始时候面团只是柔软,但是和之日久,逐渐产生一种拉不断的柔韧之感。内劲形成于以意行气,轻轻运动,发于丹田,运行骨缝之内,再由骨缝运于肌肤,贯注于四梢(两手尖,两足尖);复归于丹田,缠绕往来,轻灵圆转,逐渐产生一种绵软而又沉重,外似棉花、内如钢条的一种劲;功夫越深,内劲的质量越高。 拳谚说:有心求柔,无意成刚”。刚劲是在日积月累的松柔基础上,自然而然产生的,日久才有棉里裹铁,刚柔相济。
太极之松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全身放松是太极拳修炼的必然条件,不松下来,不成太极拳。松到什么程度呢?松到全身通透,柔若无骨,松到全身似三尺轻纱挂在树梢,松到两臂如同挂在两肩之上。全身上下不着一丝浊力,完全以气运身,以神贯注,全凭意行。
太极拳的松不是松懈,而是以内气贯注的,神气引领的一种松,所以必须有丹田的内气和意念在里面。每一动中必有丹田开合,要时时留意在腰间”,以腰为主宰带动,以意念引导内气贯注到全身,直至各个稍节。
太极拳练意”除了始终要把松”放在首位,还需要有技击的意识。练拳时要无敌似有敌”,真正遇到敌人才能有敌似无敌”。太极拳来去无空手”,是高层次的内家武术,是经过无数次的实战经验积累提炼而成,其核心灵魂就是技击,每一个招式动作都是有其精深的攻防含义。在练拳的时候,始终要有一个假想敌,自己和自己搏斗,把自己掌握的太极拳技击技术,充分的发挥起来,以贯彻拳理。拳练万遍,其意自见”,说的就是在假想敌的情况下,逐步的领悟拳中的技击奥义。行拳时要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同时每一动作都要逐势逐动究其攻防实战之意,发劲时心静意专、沉着松净,才能放得远,动短、劲长、意远”,运行合度,不多动、妄动,无过之、无不及。
在练意”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三种倾向:着意、着想、执着。因为练意的诀窍在轻”,而这三种倾向均是用意过重的表现。正确的做法应是:若有意、若无意,勿忘勿助。用意太过便为用力。至于意、力之间如何掌握,要多多体会。古人说:不可用心、不可无意,用心则着想,无意则顽空,有意无意为功夫,其中尺度还需要读者自己领会。
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被誉为杨无敌”。他说,有三种人打不了:木头人、铁人、石头人,余着不在话下。为什么他要这样说呢,并不是他自大狂,不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古语,而是,普通人,凡是争强好胜的人,都有杂念、妄念、好胜心,而这些人的意念往往不存,没有力量,因此,用太极拳的有意若无意的意在气、意囊括气的功夫,可以战胜之。这话的真意,其实还是太极拳的意念功夫,带动气,催动形体产生的作用。
那么,太极拳的意念活动和普通人的意念活动,有什么区别呢?普通人的意念是杂乱无序,和功夫修持没有关系;而太极拳的意念活动,则是主动、灵明的、专一心念、有力量的,可以调动内外之气,和形体产生互动变化的。可以说,如果没有了意念的功夫,则太极拳和其他以力、以动作姿势、以技巧为主的西化体育或者武术拳种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正是因为意念主动性,融到拳架、拳功、拳道上,太极拳才别开生面,让人的尊严和伟大,体现在出一种修为。
《唱道真言》对意念在整个功夫修炼过程中的重要性,作了如下描述:泛意非意也,游思妄想也,意者的的确确从心发,意发心空,故又曰有意若无意,意之为用大矣哉,初时阳生,意也,既生之后,采取元阳,意也,既采之后,交会神房,意也,既会之后,送入黄庭,意也,意之为用大矣哉,不特此也,阳神之出,意也,既出之后,凭虚御风,意也,游乎帝乡,返乎神室,意也。
那么,意念运用于太极拳上,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一、以理作意 意在形先
首先,要明白太极拳架的来源,是古圣先贤创造的身心修养智慧,是把大自然的物象,内化成借假修真的修炼模式,从而抵达优化生命的目的。明了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就是把日月星辰、大地山河、风雨雷电、龙马龟蛇、虎熊鹿兔、雀雁鹰鹤、鸡犬鸭鹅、树木花草、漩涡海螺等大自然的事物,内化成拳架内涵,日久天长,则自然具备了内外混化的太极功夫——大自然处处有龙象,时时在说法。太极拳为什么讲究意在先,因为只有实现了这个先,才是内动——内里的运动,方可濡养身体这个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为了实现意在形先,必须先练内功太极拳,如此,才能养成习惯。初学内功太极拳,不能仅仅去学招式招法,哪怕学得慢,也要先掌握意的规律和法则,掌握之,就能以理作意了,在未来,则会日日精进,反而能事半功倍地获得太极拳的效益。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二、意念造型 气催姿势
由于意无形无相,虚无渺茫,不好理解,所以,老前辈慈悲为怀,创造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意念造型”——仿效大自然的事物,制造出相应的形象思维,带动气产生律动,催动形体运动。那么,如果实现之,根据所学太极拳的每招每式之名称,做意念想象,通过意念活动,制造出具体的物象来,比如揽雀尾”、白鹤亮翅”、白蛇吐信”、小七星锤”、抱回归山”等,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我们所传授的内功太极拳中,传说前辈已经于细微处,编出这个意之运用的法则了,这个法则,就是内功心法——意念造型的实质,就是由心生出的方法。此外,意念制造出这些物象,跟本出,不在其外在的形象,而是物象的特征、本性。古人说,写诗要功夫在诗外”,而练太极拳更要在拳外,拳外如何下功夫,悟大自然之事物的理,归拢其性,表达其意,如是揣摩,则必然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太极拳的真意。意念造型,决定着动作姿势、招法技艺的生发、生机、充实等内功修为。气,是内外之气的混融,如何混融,必须意到,意到,则气之混融运动,会催发出动作姿势;意念造型不同,则动作姿势也不同。
三、 意发即空 空而不空
杨式内功太极拳大家汪永泉先生反复强调:发落点对即成功。这是告诉后学者,太极拳的意念活动,在开始阶段,可通过模拟、想象的办法,在身体外,凝聚出气态的点(迷茫之点、虚拟之点、想象之点、观想之点),进而发放之、移动之、和虚空混融之,这个点,是凭空凝聚、隐现的,虽然,一般人肉眼,并不能看到它的客观存在,但日久天长,凭空运动的意念之点,可产生一定的作用,使得自身,带动、调动内外之气的能力提升,催动形体的能力强化,运拳走架,自然协调、舒适自然。
不过,一定要注意,意念发出来,马上要空掉,不要留恋之,否则,就会僵滞,不灵动。这个意,和练拳密切相关,则为太极拳谱中所说的专注一方;这个意法而空了,则在空中并不是没有了,而是成刹那间的混沌状态,气成块然独立的朦胧状,等待新的意念之生发,从而酝酿出新的走向。空而不空,虚空法身和灵觉化身、报身,此时是一体的。
四、意虚灵明 圆满无碍
我们所称之的智勇太极学体系,是由内功太极拳+松腰太极拳、水性太极拳、圆觉太极拳等三大次第组成的,而贯穿始终的,是意的修炼。意的修炼,是为了抵达有意若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的境界。
真意,就是《伍柳仙踪》所云:故真意即虚无中之正觉,所谓相知微意是也。通过非常安静、非常虚明的状态下行拳走架,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意识状态的那部分功能就是真意。
真意,才是太极拳所说的意,一般要经历有意、淡化意、无意、真意四个阶段,才能逐渐地养成习惯。真意,就是驾虚摩空,乘幽控寂,这是从练太极拳学练之始,就要反复揣摩的练法。驾驿着意,摩擦于空中;乘载着意这个幽冥之君,注于、遨游于意之本体的空寂中。
真意,才能让太极拳的动作姿势,实现一动无有不动,才能在太极拳演过程中,内里显得充实沉稳,外在显得飘逸轻灵,内外一如;行如行云流水,静如安适平和,动静一如。
图老师小结:看了上面的文章相信你对意”的理解以及如何练习应该有了充分的认识,太极拳修习注重坚持,如果不能持之以恒是很难练出真功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