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气功元素
太极拳与气功同属传统民族体育的范畴,但气功的起源远早于太极拳,故气功中的许多因素”,如调身、调息、调心(合称三调”)的理论与方法,三调”合一的要求与操作等,被各派太极拳创始者及其传人所借鉴,在以养生保健为主要作用的静练”中,气功元素”也就格外突出。
在三调”内容方面,气功以《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为指导,强调三者缺一不可。气功的调息古人认为吸新吐故以炼脏”的作用,其形态有风、气、喘、息四种,方式有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又可分为顺、逆两种)和混合呼吸三种,根据它们的特征与意义,练功时提倡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稳,情抱悦豫”的息相,并以深、长、细、匀、轻的腹式呼吸(尤其是逆腹式呼吸)为追求目标。这在太极拳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练功有素者的呼吸方法,与上述要求与目标多是一致的。气功调心的方法和操作手段有多种多样,但总以放松入静为基本要求和入门”路径。这些特点体现在太极拳中,就是用意、练意与用意不用力的要求,练拳前的心平气和、思想集中,练拳中的心静体松、以意导气等的练拳注意事项等。气功对调身重要性的认识,体现在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功不成”的古语中,包括姿势与动作两部分。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反映了早期气功调身方式的多样性,其中似乎也可见到太极拳的某些影子”。但无论是难度还是对身体各部作用的广度,气功均不如太极拳,故太极拳的形体动作可谓源于气功又高于气功”。至于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垂肘等的形体要求与特点,太极拳与气功完全一致。
在三调”合一方面,气功认为……调身……调息……调心,此三应合用,不得别说”,要令……身息及心三事调适,无相乘越,和融不二”,即有三调融一”或三调合一”的练功要求。太极拳虽没有相似的文字,但也有类似的要求,《太极拳论》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通,宜鼓荡,神宜内敛”;《太极拳之练习谈》的以意运臂,以气贯指”等拳手”之论,及太极拳特点中的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等,都含有三调合一的意思。
太极气功与太极拳
自上世纪50年代起,出现了不少冠以太极”的气功功法,如太极内功、太极动功、三十六式太极导引保健功、太极运气功(法)、太极气功十八式、太极气功十三桩……仔细分析这些功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以太极拳的某一架式为基础编排而成。如三十六式太极导引保健功,以杨式太极拳中架为基础,并以绵绵不断的抽丝劲为主要特点。此类功法的操作、作用与太极拳非常相似,习练者也都需要有一定的太极拳基础,否则难以把握其要领。
二是移植”太极拳的某些动作,并将其配上”特定的气功调息、调心方法。如太极气功十八式中的起始调息、马步云手、定步倒卷肱、按掌平气等;太极气功十三式中的起式、十字手等,基本上是从太极拳中复制”而来。此类功法的运动量一般较小,比较适合年老体弱者学练。
三是参照太极拳的某些特点,设计气功三调的操作,或以太极拳的动作特点设计气功的调息操作,再配以相应的调息与调心操作。多数太极”类功法均属这种类型。此类功法的数量难以确切统计,作用也难以评说;动作往往比较简单,其中不少还有明显拼凑”的痕迹,一般只在较小的范围内、较短的一段时间内流行,可谓各领风骚二三年”。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