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缩疾发,随即松开,这样久练,既能增加爆发力,又能经济用力,能引化来力,能得机击发,能达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功夫。
四、腰裆的旋转。腰裆的旋转是爆发力的来源。拳论曰:腰为主宰”、命意源头在腰隙”、主自穹于腰”、腰为车轴,气如轮”。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强调了腰部的重要意义。腰是身体上下转动的关键,它对全身动作变化,调整重心的稳定以及推动劲力达于四梢,并产生爆发力起了重要作用。
试想若人们患了腰脊骨病,他就什么活也干不了,连行走也不能自理。对于腰部要爱护并加强锻炼。身体虚实的变换,关键在以腰脊命门为轴心的左右腰隙(两肾)的抽换。腰隙向左抽则左实而右虚,腰隙向右抽则右实而左虚。意导呼吸,内气潜转,路经腰脊,运行于四肢。朱天才大师讲:对腰的练用要求有三种:练柔劲要活腰,起到圆活作用,引化得法;练发劲要拧腰,起到增强爆发力,加速直射作用;定势时要塌腰,起到稳定下肢,气收归于丹田的作用。”
拳谚说:腰胯微转鸟难飞。”强调了腰胯在技击上的特殊功能。事实确实这样。整个拳架姿势离不开腰胯旋转,下肢实虚变换,引化打发,腰为主宰。有的拳架直接靠腰胯旋转产生爆发力。例如:护心拳”、三换掌”等拳架。拧腰练习要选定拳势。如:掩手肱拳,青龙出水,撇身捶”等。练时要注意起点、中点、落点三点变化。
起点要作好蓄劲准备,腰部要塌松,丹田气要充满。中点要注意出力点,即圆切;注意速度与方向。落点要注意位置,力度,压强。上下肢合住劲,腰绷,腹实,劲冲,动疾,瞬息弹抖完成。做到稳、准、狠三要素。五、丹田的运气。不论是气功,还是武术,都讲究用丹田之气,不过各自求丹不同。太极拳的爆发力产生于丹田的鼓荡。它的鼓荡是有规律的。内功深者,不见外形之动,就能抛人丈余。而被抛之人感到莫名其妙,像触电一样。这是丹田鼓荡的爆发力作用。练太极拳要求里边不动,外边不发”。
关于内动有两个内容
(1)练丹田的鼓”。动作熟练后,逐渐地把每一个姿势结合腹式逆呼吸,使腹部的膈肌升降活动和胸部的肺呼吸活动协调进行,并逐渐加深;胸腔和腹腔好似气桶,内脏肺气扩张膈肌好比活塞。呼吸推拉活塞,呼气向下推动,气送丹田,再行四梢;吸气好似提拉活塞向上,使气桶装气一样。这样推拉练习,胸背部和腹部的肌肉,随着沉肩垂肘,松腰落胯,就能获得细密的锻炼。这样久练爆发力产生,不论丹田之气升与降,都能发人。
(2)凡动作欲向何处,先将内脏器官作好动向安排,这是荡”的前提,以内动转圆带动外形之圆,内脏器官不断地作轻微的自我挤压转动。
腰部像平转的大轮子。启动击发,利用圆转的惯性把内气送到圆切线上,这种圆变方的刚力,击发迅猛异常。分力没有合力作用大。太极拳技击时,尤为重视合力的作用,要求气势团聚”,即力学上说的合力”。打手歌曰:引进落空合即出。”句中合”字讲的就是合力。太极功夫是辩证的,既要求与对方合拍,练四两拨千斤”;又要求自身的合力,练成浑身合下力千斤’。这种功夫都是画圆缠丝得来的。因为,同圆上的对应切线是相反的,旋转自然形成合力。再加上不同的圆圈交织组合,时时都能合住劲。
练太极拳的合力遵则
(1)意欲向上,必先寓下;
(2)意欲向左,必先右去;
(3)前去之中,必有后撑;
(4)上下左右,相吸相系;
(5)对拉拔长,曲中求直;
照此遵则练习,合力定能产生。总之,爆发力产生不是朝夕之功,要持之以恒。先求小目标,再求大目标。以理练拳,以拳证理,反复验证,不断总结,水到渠成。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