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太极拳,内合其气,外合其形,位居其中,形气相含,神形俱妙,容武术养身于一体,偕称绝妙玄学。
由此可见,武当太极拳也是相当的具有内涵要求的。
太极十三势
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攻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
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绵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三丰太极拳
是第二代太极拳法,有108式。相传乃为三丰祖师门下弟子,根据十三势演化而来,虽五步八法,功防精要,五脏八脉,养身特点,没有明显表现,但尽含其中。其它动作特点要领,内修功法,练习要求,尽与十三势相同。三丰太极拳,亦能通经活络,益寿延年,历为门下弟子普修之法。
武当太极拳的发展,当然是离不开张三丰前辈的苦心经营,现在一提起武当太极拳,大家就会想起张三丰。
原式太极拳
武当原式太极拳,又称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传为武当丹士张三丰所创。该拳架古老补实,易学易练,具有形态自然,正直平稳,闪躲圆滑,动作柔和的特点。
该拳尚具有矮裆,变化多的特点。矮裆,则使下盘稳实,有利于内气下沉,腿部肌肉得以充分运动,具有很好的健身和技击价值。
简化武当八式太极
这套简化武当拳共八式。全套演练由起势到收势仅一个来回,所需时间约1分30秒左右。演练动作由慢至稍快,再由稍快到慢结束,形成一个高潮之后,静神平气收势。
如果感到演练意趣还浓厚,可按反式再练一次。整个套路演练起来宛如动静自若、神表自在的游龙,轻松奔放地拧转翻裹,使练习者感到明快西藏畅,舒适快慰,神怡爽心。老中青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习练,均能起到养生、健身、防身的作用。
简化武当拳是在武当拳初级综合套路的基础上选编而成的,便于武当武术爱好者初学和入门。一般情况下可在120分钟内基本掌握全套动作;两天训练,可以熟记全部内容。
这套套动作虽少,但每一个动作都隐含养生、技击内容。认真习练到一定程度后,善悟者或对武当拳研练有造诣者,均能阐释或领悟其健身、防身作用。具有隐秘的养生,尤其是技击性。
动作要求
(1)动作阴阳,交合运变,体现势正、招圆、松静、柔绵之功;
(2)手眼身法步高度配合一致,做到手到、眼到、身到、步到;
(3)动静相间,刚柔并济,蓄气轻缓,发劲快打;
(4)稳定时无物无我,运动时得意忘形,轻松自在。
(一)无极起势
1、预备势
两脚并步自然站立,身体中正,两臂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舌轻搭上腭,齿轻叩,口微合,呼吸自然,双目平视,心意纯静。
2、无极桩法
双手从两侧合抱于丹田处,手势成阴阳八卦子午诀(即左手拇指与其它四指轻握,右手拇指从左手空拳眼中插入,指尖顶于食指、中指根节处,其作四指并掌拢覆于左手背上)。然后,用鼻轻、匀、细缓深吸一口气,闭气,鼓荡丹田8次,再呼气。微静,将口中津液分三口咽下。
要点:轻松自然,收腹提肛,含胸拔背(腹微收,肛有自提之势;胸微含,背有自拔之形,调节身体中正);虚领顶劲(意觉脖领中空,并微拉脖领使其中空之气上提百会,调节得法必使百会至尾闾会阴有气贯相融之感,微拉领脖时须配之下核内收,方才奏效)。
说明:无极桩法属道门养生桩法,如得要领,站之得法,全身会有虚无飘渺之感。气之行身,无处不通,无处不透。但初学者不必刻意追求。知此理法,仅做外形即可。
(二)两仪掳带
1、两仪楼丹
①双掌外旋,使掌心向上呈龙心掌型;屈肘后移,双拿后移至两肋旁,然后以肘腕为轴同时拧转外旋。
②接上动不停,双臂外展,双掌向体侧外伸,掌心向上,拇指向后。
③继而双臂内合,同时双掌两臂向内旋转180度,掌心向上;双掌当从体两侧向前旋转摆动至体前时,双掌回抽至两肋。
④接上动不停,如前动作重复两次。
要点:动作要柔和缓慢;展臂旋掌要划平圆,不能中断;意如丹田一股气在随势转动
2、掳带连环
①接上动不停,当双掌又从体两侧向前旋转摆动至体前时,身体向右转90度,同时,右掌向内翻掌下按至右肋外侧;左掌随体转向右横掌,掌心向上;双脚不动,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跟踮起,身体微薄。
②接上动不停,左掌下按,右掌垂腕上提,当两掌相接触时,左掌附于右腕背部,然后,双小臂同时外旋并转掌,使两掌都成阳掌,即手心向上,左掌附于右掌背,掌指朝前;接着,双掌同时内旋180度,使双掌成俯掌,掌心向下;右掌 在前,左掌在后,接着双掌同时向下,向腹部捋按。
③接上动不停,左掌不变,右掌垂腕上提,如此形成一个运用立圆手法运转徨,连续二次。
(三)鹤飞气沉
1、仙鹤展翅
①接上动不停,双掌向下向腹下捋按的同时,左腿后退一步,并随捋按而将重心移向左腿。
②接着再由左腿向前推动右腿,使重心由左腿再移向右腿,并将左右腿伸直,左脚尖点地;同时,双掌外翻并向内旋,逐渐向身体两侧伸臂展开,至头顶上方时两掌成勾手,二手之间距离约与肩同宽或稍宽,目视双掌。
要点:展臂旋掌时,运动轨迹呈半圆弧形;动作要轻柔舒展。
2、气沉海底
接上动不停,身体向左转动90度,左脚跟落地,重心位于两腿之间,双臂不动,两勾手同时向内旋拧,同时勾手变掌,使掌心相对;然后屈臂下按双掌,掌心向下成俯掌。双掌由头顶下按至腹两侧,高与腹平,同时屈膝下蹲成马步。
要点:下按双掌时呼气。古拳谱曰:吸气鹤飞起,呼气沉海底。注意,呼吸是武当拳一大特征。
(四)旋转乾坤
①上动不停,胯向右旋,两腿由马步转换成右弓步,上体随胯右转90度,同时两臂仍成弧形向右摆动,两掌拇指伸直向内,中指相对,掌心朝下,高与腰平,目光平视。
②上动不停,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左腿成右虚步,同时两肩后沉,两臂仍撑圆,两掌按至胯旁不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③上动不停,胯向左旋180度,两腿成左弓步,但双脚不动,脚尖朝正前,上体随胯左转;同时两臂仍成上功姿势,随胯向左转动,两掌仍按于两胯旁,掌心朝下目光平视随转。
④上动不停,上体姿势不动,重心平行后移,身体后坐于右腿,左腿撑直。
⑤上动不停,重心仍落于右腿,身体不起伏,收左腿,在脚尖轻点于右脚旁,呈左丁步,同时,双掌以腕为轴向外旋转360度,双掌心向上,拇指朝外,眼向左侧平视。
(五)野鸡蹿林
①左脚向左侧方横上一步,脚尖朝左前方,左勾手变掌由下向上向左前方呈弧形撩架,掌心向左前方,右掌自然向右胸侧右肋下划弧按掌。
②左脚不动,右脚由后向前方弧形扣步,左右脚呈丁八步;左掌随身体左移,自然回落于左大腿侧,掌心向后;同时左掌由下向上向左上方随各大臂摆动砍掌。
③接上动不停,身体随之向左拧转90度,同时右掌由上向左向下按掌。
④接上动不停,左脚向右脚后叉步,身体继续向左拧转90度,右脚以脚掌为轴心,随之拧转90度,同时,左掌随左转身,以左肘为轴心,抬左掌,使之由下向后胸、向上向左前方呈弧形甩掌,力点在左手背。
⑤接上动不停,右脚向左前方迈进,同时,左掌翻掌下按于左腹前;左掌由于向上塌腕提起,然后向前按掌。
⑥接上动不停,左脚继续向左前方上扣步,重心位于右腿上;左掌内旋上提;右掌同时同旋并微微回收,与左掌呈十字手,环抱双臂,双掌心向内。
⑦接上动不停,上体向右转体180度,双掌呈十字,自然拧摆,同时右脚向左脚后叉步。
⑧接上动不停,重心后移右腿,左脚自然回收到右脚内侧,脚尖虚点地;同时双掌翻转下按于小腹前,掌心向上。左掌压按于右腕之上。
⑨接上动不停,左掌压于右腕上不动,右掌内旋翻掌,使左右掌背相贴,呈十字交叉手法;然后左右掌同时外旋,掌心向下,左掌下按,右掌前劈,但右掌仍附压于掌背上;同时左脚向前急上一步,右脚随之急跟半步。
(六)五龙暗渡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接上势,双臂同时向右向下向左向下向右侧划弧圈,当划至360度时,两掌变换成左掌伏按于右腕上,右掌手心拇指均朝下。同时,重心前移至左腿,右腿向前蹬出,高不过膝,目视右侧前方。
(七)仙人打钟
1、仙人驾雾
接上动不停,右蹬脚向前自然落地,重心前移至右腿,左腿屈膝后撩,脚背绷直,边达脚掌;同时,双掌先内旋成十字掌,双掌心向内,然后再双掌变拳,外旋臂腕,左小臂向前撩架,拳眼向下,力点在左小臂上;同时右臂向下向后撩击,力达拳轮。双目向后平视。
2、压打金钟
接上动不停,左拳的左肘关节为轴,向前外旋打出,力达拳背,拳心向上;然后左脚向向前落步,重心前移,同时收左拳于腰间,右臂抢拳向前盖打;然后,右拳收回腰间,左拳点打向前击出;同时重心后移,成形意三体式步型。目光向前击出;同时重心后移,成形意三体式步型。目光向前平视。
要点:整组动作连贯,架、压动作稍缓,点打动作稍快。
(八)阴阳别翅
①接上式,重心后移至后腿,左腿伸直,以左脚跟为轴,脚尖内转90度,同时,左拳变掌,由左向上向右划弧至右肩前,左肘垂肘对心窝,腰顺势右转,上体随之右转;右拳变掌顺带脉向后擦插至命门(后腰部位),掌心向后。
②上势不停,左掌由右肩右侧往下经胸腹前到右肋,再向右侧后腰部划弧,同时右掌后插掌由左臀部向右向上向前至左肩上划弧,成右抱掌。同时,以左脚为轴,向左转脚尖180度,重心随之前移,右脚以脚掌为轴,沿逆时针转180度,上体随之左传180度,目随转体视右掌。
③上势不停,右腿收至左腿侧,上体不许起伏,接着右腿向右侧方迈出一步,脚跟为轴,脚尖翘起,右腿伸直,然后,右脚尖向左转90度,重心由左腿渐转向右腿,脚全掌落地,成为四马步势;同时,右掌自然随身体右移,而回拉至腹前,掌心向上,目光平视。
收式(合抱太极)
接上式,身体不许起伏,重心向腿平移,随之收左脚于右脚旁,屈膝并步,然后慢慢直膝站立,同时,双掌自然放下,然后向两侧平举至头顶,再翻下按至小腹前,掌心向上,目光平视。随后自然站立收式。
武当太极拳步法要领
拳论讲,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又说五行运行皆在步,一身要基定于足”;拳谚也说步不稳则拳乱”,这些都充分说明,走步是 太极拳运动的基础和先导。
步法动,全身才能动;步不动,其他无从动。否则,定会被动失势。如何习练好武当太极走步?除加强基本功锻炼,提高腿部力量外,还应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起落要轻灵
这是步法的核心功夫。掌握好轻起轻落、点起点落、缓起缓落的步法原则。既要把握猫步”中轻灵、柔和、敏捷、无声无息、软着陆”的特 点,又要领会迈步如临渊”时,思想高度集中,谨慎小心,轻缓、窥探,随时可以收回、迈出的精神。同时,还应匀速、连贯、绵绵不断。否则,既会影响步法的 任意互换,又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
第二、落脚的方位要准确
这是检验拳式是否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每个动作都应按照基本要求,把脚落到应落的位置。准则是四正四隅”。
即东、西、南、北四个正方向为基本方位;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与正东、正西方向线形成夹角45°者,为中间方位、为斜方向。
在四个斜方位中,还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套路行进方向线左或右,成夹角约30°;二是夹角小于30°,这是以八卦”五行”来表示太极拳定势的方位, 也是太极拳独特的人体空间定位坐标。
既符合人体机理活动规律,又能使动作变换自如。因此,行拳时必须朝上述四个正方向前进、后退,或某个斜方向斜进、斜 退,不可偏离。如失于准确,则会造成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错误。
第三、提脚的高度要适中
原则是进步宜低,退步宜高”。低是贴近地面,高为不超过踝骨。这就应特别注意步法转换时摆胯的高度要适中,并保持一致。不能过 高过低、忽高忽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