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一种轻松健康的运动方式,有助于练习者身心愉悦、性格开朗,很适合大家去练习。
2、 开发右脑,产生-内啡呔,保持生命活力
近年来,右脑功能的研究有力匡正了左脑优势的传统观念,开发右脑发展形象思维,不但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也开始受到老年学研究的关注,并己意识到,经常使用右脑的人地较长寿,太极拳的练功、反复出现的形象教育训练,脑子里描绘着有条不紊地判断处理的全过程。开发右脑产生-内啡呔的荷尔蒙。
可以说,决定脑细胞生死存亡的是脑内吗啡,征服脑内吗啡的人就能征服人生此誉并不为过。
太极拳轻柔圆匀的运动,突出意识引导,追求虚、无、空意境,长时间地一边保持正常舒畅的呼吸-腹式呼吸,会促进前列腺素的分泌,并使血浓倔环加强,使人体副交感神经处于良好状态,一边轻松愉快地运动、氧气充足,脂肪不断消耗、炎症消除。
太极拳运动中运作肌肉里肌紧张纤维,丰富的血液大量流进骨头,防止骨头衰老,防止骨质疏松、NK细胞(Natural Killer) 是著名的抗癌细胞,脑内吗啡接触这种细胞,使其变得年轻而具有活力,返老还童,提高身体免疲力,防止老化,产生自然治愈力。
3、心理健康、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太极拳讲究舍已从人,忘记自我,去掉个人意识,凡事从客观事物出发,考虑他人避免主观、实事求是、心平气和、柔化矛盾。
对知识分子的心理测定充分说明:有抱负、有成就的科技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太极拳锻炼,对发挥正面A型性格,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有明显效果,更使其事业有成而心理健康,积极进步而情绪稳定,充分考虑和照顾周围人群和环境因素,谦逊随和,从而延缓生理、心理的衰老速度,改善人际关系,使社会安定。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据心理研究测试,太极拳对改变精神质这一维度的性格特征有良好作用。随着练拳时间增长对改变人物性格有更多影响。
太极拳论:恬谈虚无,正气从之;精神内收,病安从来,活百岁乃去。防病于未然,立足于全人类生命质量的提高,面向21世纪解决人类一大困境,以少资金、少费劲,出大成果,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
导引与吐纳,是养生法在呼吸和肢体运动上的创造——俯仰旋转屈伸以运动肢体的导引术”与腹式深呼吸的吐纳术”,完全符合了中医经络学说的原理,具有沟通表里、运行气血、阴阳平衡”的功能。
而太极拳则把武术中的手、眼、身法、步法的协调配合与导引吐纳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螺旋式的旋转缠绕运动按人体经络规律运行,在有规律的腹式呼吸中进行体内按摩,轻柔运动脏腑,以求得人体内各个系统的阴阳平衡和谐,从而达到祛病养生,强身健体的效果。
实践证明,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及其习练方法,具有行之有效的健身、养生、医疗作用。在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增强呼吸机能,加强肌肉骨骼系统运动,促进新陈代谢、畅通经络、刺激穴位、改善心血管系统健康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效果。
一、练太极拳要求心静体松,用意不用力,动中求静,意识引导动作,思想上要高度集中,心无杂念,意识贯穿于动作当中,是动中求静的一种气功导引状态。
当你按套路动作要求进行螺旋圆弧、松柔缓慢、均匀舒适的做运动,不得不静下心来进入忘我的状态,促使大脑内杂念消除而归于宁静,从而缓解心理紧张,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使身心得到放松。对治疗、缓解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头晕耳鸣、心烦气燥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练太极拳要求以心行气、呼吸自然,气沉丹田,太极拳的腹式呼吸要做到细、深、长、匀、缓等要求,腹式呼吸使胸腹部有节奏的进行开合折叠运动,使膈肌和腹肌收缩与舒张、促进血液循环;深长细缓的呼吸特点对提高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良好作用。
通过气沉丹田”进行腹式深呼吸的运动方法轻柔的按摩体内脏腑,有效地增强了脏器的吸收功能、排泄功能,经络气血得到畅通,体内微循环增加,可有效的减少动脉硬化、血栓、高血压、 心脏、肠胃、呼吸等方面的疾病。
三、练太极拳要求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尾闾中正,松腰敛臀,主宰于腰而带动四肢,全身一动无有不动。
研究发现许多疾病的根因是脊椎排列紊乱、错位、椎矩缩短等。而太极拳最基本的动作要求是撑直脊椎,背部拔长,腰如轴立,立身中正,头上顶而减轻脊椎的压力,腰部带动全身,腰肌、脊柱在运动中缓慢的进行拉伸、旋转,从而防止脊柱退化性变化,缓解颈椎、胸椎、腰椎疼痛、变形,腰肌劳损等疾患。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四、太极拳要求屈膝开胯、重心虚实变换,裆走下弧,动作有踢腿、独立、下势等静立性动作,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有效增强腿部肌肉力量,发达腿部肌肉,骨密度增强,有意识的在重心变换中控制平衡,犹如不倒翁”,从而延缓骨质疏松,避免引发骨折,有效防跌跤。大腿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人老腿先衰,腿部有力则心脏供血能力得到加强。
五、太极拳要求松腰敛臀,重心下沉,臀部随着胸腹部的开合、折叠运动,作到有规律的收肛提阳、收腹敛臀,一套拳打下来可以达到几百次的臀部收放,由于腰部的旋转、臀部的收放对肾脏起到牵引作用,加之裆走下弧的重心变换练习,增大了下肢的运动量,有利于血脉的畅通,从而精气充盈,对内分泌系统、生死系统均产生有益的调节。通过敛臀对治疗痔疮病症极为有效,也对延缓前列腺疾病、肾脏疾病等具有显著效果。
六、太极拳要求在练习时心静体松、内外合一,动作轻灵圆活、协调连贯、缓慢均匀,心神安宁、肢体有规律的进行开合,呼吸深长细缓,全身各部位协调行动,一动而全身皆动,全身关节、肌肉得到充分锻炼。
整套传统太极拳动作的达七、八十个,演练一遍需时几十分钟,从头到尾一气呵成的进行弧形运动,使人精神集中而引人入胜,动作完成汗流夹背,通体舒畅而不气喘吁吁,实为一项符合科学的有氧运动,既安全又有趣味。
其又适合各年龄层次,不需专用器械、场地等便利。太极拳被誉为思维运动”、体疗运动”、德育运动”、艺术运动”,实为我国古代先哲的智慧结晶。而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医疗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
养生之道,贵在平衡
养生,是道家气功中的一个术语。养生之道在我国历史悠久,它涵盖的范围很广,大致有食养、药养、气养、理养、环境养等方面。
所谓食养,就是强调素食和限制食量,以求身体清健;所谓药养,就是寻炼、服食丹药,以求长生不老;所谓气养,就是习练道家的各种养身功法,以求返老还童”;所谓理养,就是看破红尘,明理见性,脱离是非,以求超凡脱俗;所谓环境养,就是远离闹市,到空气新鲜、清净无扰的深山老林中去修身养性,以求成仙得道。
养生的内容,又可分为运动养生和非运动养生。运动养生是指通过符合人体规律的、规范的肢体运动形式,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
非运动养生就是除运动养生之外的其他一切养生形式和方法。但是运动养生和体育锻炼又有一定的区别。运动养生的运动形式多是轻柔的、舒缓的、圆润的、内外合一的、在心意指导下的有规律的松静运动。
不是努力、努气、大喘、大汗的剧烈运动。现代养生的定义应该是,以人为本的、以健康长寿为目的,与多种领域的科学知识密切相关的,并受其约束和指导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它的范围虽然也没有超过上述道家养生的食养、药养、气养、理养、环境养等方面,但其每个方面所包含的内容却丰富多了。
天地平衡,则地久天长。自然气候平衡则风调雨顺。民心平衡则国泰民安。人体阴阳平衡则气血和畅,脏腹安康。世间一切事物平衡则稳,稳则固,固则生,生则旺。
但是辩证法又告诉我们,一切事物的平衡都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不平衡才是绝对的。所以在我们求得自身或某一事物平衡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孕育或出现了不平衡的倾向。
这就要求我们从思想认识上、方法措施上适应新形势,努力去寻求新的平衡。
这就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宇宙观、矛盾论。矛盾就是生命,没有矛盾也就没有生命,生命的延续就是在不断克服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
人体在生理或心理上,因某种原因出现了失衡现象,就会出现某些不适、不舒,就会影响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影响气血经络的正常运行,如不及时调整,就会伤及人体的身心健康,长期处于失衡状态,就会导致脏腑的某些病变,影响健康长寿。
造成人体生理和心理失衡的原因很多,大体有3种。一种是自然气候的刺激如风、寒、暑、湿、燥、热,人体防御不当或适应能力低下,就会造成气血经络的淤滞而影响脏腑平衡;一种是饮食不当、不洁,或空气污染及各种有毒物质、有害病菌侵入体内,影响或破坏了人体内脏气血的平衡;再一种就是七情六欲不能克制,而导致的生理和心理的失衡。
上述三种造成人体失衡的原因,前两种都可以通过对客观环境的良性改造,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提高抗病能力和辅以必要的药物治疗,可以使之平衡。但七情六欲所造成的人体失衡的只有靠调整心理状态才能解决
生理和心理一阴一阳,对立而又统一。生理是心理的物质基础,但心理对生理又有反作用,心态不平衡,往往会影响生理的平衡。
在演练太极拳时强调势势时时都要保持中正安舒,内外三合,用意不用力。这是锻炼知己的功夫。太极拳在训练技击时强调沾、黏、连、随,不丢不顶,引进落空,顺人之势,借人之力,以柔克刚,合力发人,这是训练知彼的功夫。
太极拳实际上是一种具体研究如何以心理平衡促进、带动和提高生理平衡,研究如何以自身平衡控制和破坏对方平衡的人体科学。太极拳的至高境界就是实现天人合一”,锤炼人与社会高度和谐的人格风范。
图老师小结: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太极拳一定有了新的认识,太极拳不仅是一门武功,同时也是一门养生功法,经常学习太极拳有助于实现养生的效果,非常适合大众练习,太极拳有助于调整人的心态,可以帮助人们在工作中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