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拳者在画弧走圈中,对外物、外声浑然不觉。耳听呼吸之声,听自身血流奔流如虫鸣之节律、如钟鼓之余音,很静很净中又似乎连小草拔节、蚂蚁爬行的声音也能听到;双目似乎返观体内、四肢百骸,对身后之物也似乎能看得见。
若习拳者有上述五种感觉,说明拳已经练到了一个高的境界,只要坚持练习,就会达到延年收益的效果。
太极训练感觉与一般感觉有共同点。一般感觉依赖人体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意必须具有一定的感受性,还要依赖外部的刺激,两者结合构成感觉域限。太极感觉也受一般感觉的规律支配,但与一般感觉有很大的差异,其表现主要有两点。
1.心意主导性
意向性在太极感觉中起主导作用,当客观并没有刺激物刺激时,依靠心意导向,仍然可以引起感觉。比如,练拳中练搠式如风行于水,练按式如揭箱盖活叶然后如按玻璃屏风,练挤式如钱投鼓,练捋式如箭穿莲,练白鹤亮翅、练风
摆荷叶、练倒撵猴等时,尽管没有白鹤、荷叶、猴子出现,但都要有相应的感觉。
2.虚幻性
这是太极感觉的重要特征,既真实又虚幻,若有若无,真中有假,假中含真。在太极训练拳境中,要做到老子所描述的恍兮惚兮,有象有物有精有真,但真中含虚妄、幻影。这是依靠心意达到的境界,如果这种感觉全真必执著,而正是这种虚幻才使太极感觉比真还要真。
明确了太极感觉的特点,下面谈感觉的方法。
1.意引气行法
用意的前提是意境,即用意之境。有些习拳者不太注意意境,认为打拳则拳境自来,这是错误的。有的人练拳好多年还不能入境,这是很遗憾的。注意境界的感觉训练对于初习者及成熟的习拳者都是十分重要的。老子日:清静为天下正。
故意境主要为入清静拳境。至于清静境有什么特点,如何才能进入与维持清静,是任何习拳者始终须关注的内容。<<<老年人再次生龙活虎不是梦
2.虚实互导法
此法在感觉训练中占重要地位。虚实有十余种演化形式,含前后左右、上下内外、中旁方圆等,根据动作招式又有复杂的表现,无非是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虚实互含互导互转互化。
既有动作本身的虚实,又有身形的虚实,还有比拟物的虚实,这几种虚实和谐统一在一起构成运拳者的感觉训练。比如,我们常讲脚下训练沉劲、手上训练棚劲,沉劲向下、搠劲向上向前。
当两种内劲结合训练时,必定有运拳如在水中的感觉,这种感觉稍为鲜明一些,上虚下实、左虚右实、外虚内实、内实外虚、实中有虚、虚中有实都会得以合化而练,拳味自现。
3.阴阳主辅法
虚实已涉及阴阳,这里进一步谈阴阳主辅。总体而言,太极拳以阴为主,以阳为辅,但阴阳又是调和的,不应有一亢一衰。阴阳的关系要处理好,这是太极感觉训练中的难点。
以笔者体悟言,抽象孤立地看阴阳之理就会觉得玄乎,但将阳阳落实于动作中就很实在、很真切。我的主要办法是在十组矛盾中落实避阳走阴,以阴带阳”,注意运用阴中阴。这十组矛盾是:刚柔、动静、开合、快慢、上下、方圆、内外、左右、大小、曲直。
这十组矛盾,就刚柔而言,是刚中寓柔柔蕴刚,刚柔一体柔即刚”。就动静而言,是动中求静静中动,动静相依互为根”。就开合而言,是开合无定开中合,合中有开开中合”。就快慢而言,是快中有慢慢中快,快慢相间内里求”。
就上下而言,是三盘九节上下随,无上无下方是随”。就方圆而言,是出圆成方方化圆,化圆成方圆即方”。就内外而言,是大无外来小无内,一呼一吸通内外”。就左右而言,是欲左先右右养生先左,左右相应两不离”。
就大小而言,是大中容小小寓大,大小同时变无穷”。就曲直而言,是直中有曲曲中直,随曲就伸妙变化”。
当然,还有一些矛盾,如出与入、呼与吸、吞与吐、高与低、紧与松、轻与重、偏与中、进与退、前与后、聚与散、打与化、收与放、蓄与发、沾与黏、棚与按、捋与挤、采与捌、肘与靠等等,但上述十种矛盾是主要的。
下面以刚柔为例作些说明。首先须明确主辅,柔为主,刚为辅, 以柔胜刚”是太极拳的本质特性。刚柔又是互含互转的,刚柔同体,互和互济。笔者曾拜师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旅美太极推手专家李品银先生。
笔者让先生用两指敲打臂部,先生手指举上举下很柔、很轻,似乎没有用劲,而敲打在臂上却如小铁锤,停止敲击后我的感觉又极舒适,可见其柔中有极坚刚。
欲练刚柔须注意两点
一是炼内气,将内气与天地浑元气结合,这当然需要正确的方法与下工夫,久行必养我气浩然”,与天地共往来。
二是动作的松柔练习,手、步、身、腰都要很柔很柔,步行如猫一样轻灵,手出如脱腕随机,身子如猴机灵,腰如转盘灵活,外观有气势,内里藏刚猛,柔往往看得见,刚常常摸不着,运行拳架如随风摆柳,又如风起浪涌,刚与柔俱在其中。
极坚刚靠什么得来?靠专气至柔”获得。这个柔与刚的主辅关系就是阴阳的主辅关系的具体化,通过刚柔便可了解其他九种矛盾的演化。
十种矛盾的演化是辩证的,练感觉实质上就是练智慧、练灵敏度。老子告诫人们的人生大智慧是什么?根据阴阳关系,老子主张一个藏”字,不要锋芒毕露,要隐藏自己刚的一面,做到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无穷,大直若曲,大辩若讷”,还要注意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以至大智若愚”。这种辩证法的根本是由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决定的,其最核心的内容是有无相生”。
故我们在练感觉中必须十分重视有无”的相生、相转、相对的关系,用有无”转化原理处理好十组矛盾,使阴阳主辅得以具体落实。
上述三种方法不能赅全,更不能孤立训练,实训中往往相互渗透、圆融运作,习拳者可根据提示加强体悟与体解,久行则有效。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体悟太极拳五字诀”
心静
心静,就是心里宁静,心思专一,专心致志。太极拳推手练功,首先要求心静。只有心静,才能专心一意地体察对方动静、虚实变化。推手练功务必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不可自我伸缩。
如果心不静,意不专,主动妄动,则会自我被动。推手只有心静,才能做到他有力,咱也有力,咱力在他先;他无力,咱也无力,咱意仍在他先。要时时刻刻,用心用意,人家挨咱何处,心便想何处,不丢,不扁,不顶,不抗;我挨人家何处,心便用在何处,不顶,不抗,不丢,不扁。此都是用意,不是用力。照此天天练功,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功夫便能上身,而后久而久之天天练,就可达到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
身灵
身灵,就是说形体要灵动,活泼,不可呆滞。呆滞,则进退不能自如,如此绝对不可以。必须满身轻利,灵动活泼,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达到推手练功时,对方的力挨我皮毛,我的意已人对方骨里。
要想身灵,必须体如雷达,侦察试探,凭借感应,反馈信息。为此,全身关节须节节松开,且一气贯穿,轻松灵活。对方左来我左虚,而右去之。这就是左为阴”来右为阳”,阴阳相济”;左为走”来右为粘粘走相随”。右与左相同理。
推手练功需气遍身躯”,如轮旋转;周身上下,相随相通;内外一体,不可散乱。如果感到形体散乱不整,需研究、体悟腰的运行和步法的应用。
推手练功,须以心运气,以气运身”,舍弃自我,随从对方。只有如此,才能得心应手,身能从心。虽是由我所为,仍是随人所动。
推手练功,不可自我盲动乱动,如果妄动胡动,必然自身僵滞,导致被动。舍己从人,随人所动,便能轻灵活泼,感应灵敏,便能掌握好对方形体运行的尺度与力度,尺寸分厘毫,了如指掌;斤两锱钱铢,丝毫不差。前进后退正好好,一点儿也不差;左顾右盼可巧巧,恰到好处。如此久久,功夫则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精,越来越妙。
气敛
先说敛”字,敛,是收敛的意思,可以引申为集中、聚合之意。气不可散漫、散乱。气务必收敛于脊骨之内,聚合于周身骨髓之中。
气要流行遍布于周身,无处不有;气要贯注于体内骨髓,无微不至。吸气,为合为蓄,蓄势待发,泉清水静”;呼气,为开为发,汹涌澎湃,倒海翻江”。吸气,可将人提得起,拿得起;呼气,可将人按下去,发出去。务必明白这都是以意运气”,都是在内里运功夫,不是用力使气”,不是在外面做动作。
劲整
推手练功,务必顶劲虚领,丹田气沉;肩沉肘坠,腕舒指通;腰松胯活,膝纵步灵;明了阴阳,虚实分清;一身之劲,练成一统;中正安舒,八面支撑;一动俱动,一静俱静”。
推手练功,发劲要有根源,劲源于脚跟,经腿上行注入腰间,发于脊背,通于掌指。发劲须精神贯注,思想集中,凝神敛气,在对方劲儿想发未发之际,咱则明察秋毫,了然于胸,我劲不先不后,接定对方劲路而入之,如汽油猝然遇火,似枪弹骤然出膛,这也是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
推手练功,随对方前进,咱后退之;随对方后退,咱前进之;前进后退,随进随退,如影随形,丝毫不乱。推手练功,随人所动,于曲线弧形运行中求直发直射。推手练功,不蓄不发,蓄而后发,借机、借势、借力,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神聚
神,指心神,精神。神心,须集中;精神,须贯注。 可把炼精化气”想得过于神秘,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窃以为这就是炼精化气”。不可把炼气归神”想得过于玄虚心神集中,精神贯注,聚精会神” 就是炼气归神”。
神气贯注,气势需要含蓄,藏无穷变化于其内。开合,须遵规合矩,度有方。虚实概念,务必明确;虚实变化,务须清晰。左虚则右实,左为阴”来右为阳”;右虚则左实,右为走”来左为粘”。
虚,不是松懈、松弛、松散,不是虚无缥缈,虚中要含有实意,要富有变化的气势;实,不是生根不动,不是填实占煞,实中需要含虚,须精神贯注而灵动活泼。推手练功最关键变化在胸中与腰间,在内不在外。
凡力都是从人借,气由脊骨发出去。气如何由脊发出?气由两肩收于脊骨,由脊骨注于腰间。气如此由上向下行,这就是合”。气由腰间行于脊骨,分布发放于背臂,通达于掌指。气如此由下而上行,这就是开”。
合,是收是蓄开,是放是发。明确开合之理,便知阴阳之道。能够明此达此,练一天功夫,就会有一天进步,天天练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功夫就会达到时时主动顺遂,随心所欲而处处从心如意。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从以上太极拳五字诀”,是指心静、身灵、气敛、劲整、神聚”也,乃武式太极拳宗师李亦畲先生所著。现根据本人多年练拳之心得,谈一些对五字诀”的练用体悟。
图老师小结:太极拳练习是一个长期的慢性运动,只有静下心好好领悟其要点,方能取其精华。练拳者若是想通过太极拳祛病延年的话,那么就要惊下心来,全身心的投入,而且需要长期的坚持,当有上述所述感觉,证明你已将太极拳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