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调整阴阳,平稳情绪
长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激动,致使大脑皮层功能减退,从而导致皮层下神经中枢功能紊乱,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这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之一。
在打太极拳时,要求全身放松,气定神闲。以意引气,意到身随,绵绵不绝如行云流水,整个套路没有特别发劲和过猛、过急的动作。因此能松弛紧张的神经,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使内分泌失调与植物神经功能的失衡得到调整。
大脑中枢神经在松、静”的要求下,下意识地习练动作,大脑出于保护性抑制状态,交感神经活性降低,使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引起血管收缩性的活性物质降低。
血液中组胺、激肽类引起血管舒张的活性物质升高,在全身肌肉放松所引起血管壁反射性地放松协同下,大限量地启开了在一般情况下轮换开放的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扩张,微循环增强,从而降低了血管总外周阻力,致使血压下降。
练太极拳要立身中正,形神一致,动作匀速缓慢,似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动中求静,静中有动,虚实结合,刚柔相济,处处充满哲理。
故常练之可使急躁、易怒、焦虑、多疑小气的人改变成稳健、豁达、沉静、随和、乐观的人。同时太极拳的以意引气,使气血畅通于周身经络,平和阴阳,发挥其抑亢助虚”的双向调节效应,有利于血压保持正常稳定状态。
(2) 疏通经络,顺畅血脉
太极拳是使全身的肌肉均匀收缩和放松交替进行的动力性运动,其和顺自然 ,松柔缓慢,全身肌肉纤维反复拧裹,对自身的血管平滑肌起到自然按摩”作用。
促使血管有节奏地收缩和舒张,逐渐冲刷和消除胆固醇、胆固醇脂在血管壁的沉积,改善了动脉血管壁粥样硬化病变,从而增加了血管系统中的血容量,血容量的增加使得心脏在两次之间有更大的充盈,也就不必迫使血管提高张力而使血压升高了。
练习太极拳能使高血压患者血液中NO、ANP等因子升高,引起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并能降低血酯,从而改善高血压临床症状。
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改善新陈代谢,使血压、血糖、胆固醇、血脂得到很好的调剂,防止或延缓、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的发生。
长期练习太极拳的表现有
(1)长期练习太极拳,由于在练习时要调整呼吸,从而使膈肌和腹肌的运动增强,使肺组织维持一定的弹性,还加强了胸廓的活动。使肺活量和气体交换量明显增加。
(2)坚持练习太极拳可以使全身的肌肉、关节得到锻炼,减慢肌力的衰退速度,维持关节的灵巧性,还可以减少或推迟骨质、韧带等的硬化、钙化退行性变化的发生。
(3)坚持练习太极拳对神经系统也有好处。由于练习时动作接连不断,呼吸要匀、细、深、长,要求大脑高度集中进行指挥,可以锻炼大脑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使其反应迅速灵巧,精确协调而不易疲惫。
中医太极拳防治高血压有着广阔的前景,尤其中医强调治未病思想,在应用太极拳方法防治高血压中得到充分体现。<<<女性黄金周做这运动楚楚动人
太极拳防治高血压适用于高血压易感人群和临界高血压及1级高血压患者;而血压持续在200/120 mmHg以上,或伴有脑和肾脏并发症,有心力衰竭、心房颤动、严重心律不齐、心动过速、心绞痛等症状。
轻度运动后血压明显升高的高血压病人不适合练太极拳;同时太极拳的降压效果具有可逆性,如果停止锻炼,训练效果可以在2周内完全消失,因此要求患者要持之以恒,只有坚持长期锻炼,才能达到满意的降压效果。
太极拳的中医原理
(1) 太极拳与阴阳平衡
太极拳的基本指导思想为阴阳平衡和虚实变化,与中医学的阴阳学说同出一理。太极拳一招一势,均要两手臂同时运转,合之为一整体,分之为阴阳,相互转化。
太极拳通过招式的阴阳变化来调节人体内阴阳的平衡,使人体的阴阳处于平衡协调的最佳状态,从而使人脏腑、经络、气血协调有序和平衡,符合中医整体诊治”和辨证施治”。
即阴阳消长,阴阳平衡,阴阳转化之观念,以增强人体系统内部和谐有序达到医疗保健之功,体现了 中国 传统医学的治未病思想,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2)太极拳与疏通经络
太极拳独特的习练方式有利于通经活络。太极拳强调全身心的放松,可削弱、转移和克服内伤病的七情刺激,同时通过适当运动,加大经络传导速度和强度,有利于脉气在全身上下、内外循环无端的经络系统中运行。
使气血充盈全身,濡养各脏腑组织器官,营阴阳,维持和保护机体功能,加大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复能力。
太极拳运动中,腰部的旋转,四肢的屈伸所构成的缠绕运动会对全身300多个穴位产生不同的牵拉、拧挤和压摩作用,能起到类似针刺的作用,活跃经络,激发经气,疏通经络和调整虚实,加强维持并联系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使其处在协调有序状态。
太极拳健身祛病机理与特点
1、太极拳健身祛病机理
传统太极拳的练习,和气功有着一定的相通性,经常练习也可以达到气功练习的效果。
太极拳作为有氧代谢运动,它强度适中、节奏分明、连绵流畅,加之意念导引、精神专注、动静结合,松静自然,以及吐纳调息,呼吸深、细、匀、长等,因而加强了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防御功能。
用中医的理论来解释,就是通过太极拳的锻炼,使人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精、气、血、津液、神、智等生命指标参量达到内在的和谐平衡及自身与自然界外在的和谐平衡,使人进行生理、心理、病理的自我调控、自我修复,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效果。
太极拳讲究平衡、协调,这和中医理论是一样的,太极拳的神奇功效就在于自我调控。
2、太极拳健身祛病特点
太极拳的强身健体以及对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作用,归纳起来有两个显著特点,即:整体性” 和全面性”。
所谓整体性,是指太极拳健身及医疗康复作用,是整体把握生命机能,注重生命之树”的培基固本,增益正气(维系生命的能量),而不是针对某些具体疾病或某个局部起作用的特殊疗法。
太极拳是从整体上发挥作用,通过锻炼强化和旺盛生命机能,使之自我调控、对疾病进行自我修复,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太极拳健身是一种整体疗法”。
整体疗法,得益于太极拳周身运动的协调性,一动有无不动,节节贯穿,运动量疗法自然也就可以达到整体效果。
所谓全面性,是指太极拳的医疗康复作用十分广泛。对人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感觉系统的许多慢性疾病都有防治效果。
而且还能增高减肥、健美身形、美容黑发、延缓衰老,同时还能平和心态、振奋精神、消除抑郁、开朗性格。
它对于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疾病都有康复治疗作用,这就是所谓的性命双修”。所以很多学者把太极拳健身说成是全科治疗”。
中风患者练拳注意事项
一、练拳前要做好必要的预备活动
一般来说,练拳以清晨为宜。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点豆浆、麦乳精之类的饮料,或吃几片饼干,但千万不要吃饱。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接着可结合散步做一些随意的预备活动,然后静立片刻,调匀呼吸,排除杂念,预备操拳。
二、练拳时要用意而不用力
太极拳讲究的是用人的意识来支配动作的完成,长期练习对精神和肌肉都有很好的锻炼作用,但是中老年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做好选择在环境比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练习,保持良好的心态,完全的放松精神。
同时,要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一定的驾势,做到量力而行。
如年高体弱的,可采取姿势较高的小架子,尤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者,在做分腿”、踢腿”、下势”等动作时,千万不要用力抬腿或下蹲,只要意识上想到了,同样可以得到锻炼效果。
三、练拳时尽可能做到柔、缓、松、轻相结合
由于老年人受到体力上的限制,练拳的大致应尽量柔和、放松、自然、缓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增快等副作用,即使初学者,也要做到这一点,尤其身体较弱或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更要把握好这个要领。
初学太极拳注意事项
静下心,身体放松
初次学习太极的人往往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太极的学习中来,不能完全的放松身体,这样不但学不好太极,发反而会因为越练越紧绷,对身体造成伤害。
练太极拳时切记不要紧张,要将身体完全放松下来,才能保持轻松的状态练习下去,要知道学习拳架的同时也是去求松柔的初步过程。
沉肩坠肘,松腰开胯
刚练拳架最常出现的通病就是耸肩翻肘,这样身体自然会紧,所以要在行拳过程中时时反醒,检视肩肘是否松沉。而松开腰胯是太极拳中最难解决也是最根本的核心之一。腰胯是身体的主宰,只有腰胯松了,才能做到全身的松柔。
自然档距
自然档距是太极拳有别于其他拳法的观点,也是太极拳中值得注意的特殊要点。太极拳中要求所有步法都要确保两脚的中间横向距离要大约与肩宽相等,这就保证了太极拳的正肩正跨的姿态,最终达到中正松沉的风格。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方向要正直
太极拳有所谓四正、四隅。在拳架行进过程中上步、退步,脚尖一定要踏正方向。另外重点注意的是,胸线也要与脚尖在同一方向(除个别动作是双向发力胸线两向兼顾外)。因为只有胸线与脚尖在同一方向才能使自己得机得势,进退自如。
虚实结合
杨公澄甫说: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体重移于左者,则左实,而右脚谓之虚;移于右者,则右实,而左脚谓之虚。”所以初学者一定要分清虚实,要单重不要双重。
以上几点都是初学者在学习太极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如果在练习的过程中达到以上几点,那么就不愁学不好太极了。
图老师小结:通过上文的介绍,高血压与中风是脱离不了关系的,而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患有高血压。人们换上高血压的原因就是因为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加上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导致神经长期处于压抑状态,时间久了就会疾病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