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阴阳变化能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具有养肝护肝的作用。老年人练习太极拳还能防治骨质疏松,降低摔跌风险。
为了使大家确切了解太极八法所属经络脏腑窍位,与八卦的对应关系,现按八法顺序详述如下。
1.掤在八卦中是坎,中满
方位正北,五行中属水,人体对应窍位是会阴穴,此穴属肾经。八法中此字主掤劲。
2.捋在八卦中是离,中虚
方位正南,五行中属火,人体对应窍位是祖窍穴,此穴属心经。八法中此字是捋劲。
3.挤在八卦中是震,仰盂
方位正东,五行中属木,人体对应窍位是夹脊穴。此穴属肝经。八法中此字主挤劲。
4.按在八卦中是兑,上缺
方位正西,五行中属金,人体对应窍位是膻中穴,此穴属肺经。八法中此字主按劲。
5.採在八卦中是乾,三连
方位隅西北,五行中属金,人体对应窍位是性宫和肺俞两穴,该穴属大肠经。八法中此字主採劲。
6.挒在八卦中是坤,六段
方位隅西南,五行中属土,人体对应窍位是丹田穴,此穴属脾经。八法中此字主挒劲。
7.肘在八卦中是艮,覆碗
方位隅东北,五行中属土,人体对应窍位是肩井穴,此穴属胃经。八法中此字主肘劲。
8.靠在八卦中是巽,下断
方位隅东南,五行中属木,人体对应窍位是玉枕穴,此穴属胆经。八法中 此字主靠劲。
太极五步是太极十三总势中的五种步法,前文中提到脚踩五行,就是指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这五种步法同样也对应着人体经络脏腑的有关窍位,同时也对应着天之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现将其对应关系分述如下。
1、前进在五行中属水,方位正北,人体对应窍位是会阴穴。此穴属肾经。
2.后退在五行中属火,方位正南,人体对应窍位是祖窍穴。此穴属心肝。
3.左顾在五行中属木,方位正东,人体对应窍位是夹脊穴。此穴属肝经。
4.右盼在五行中属金,方位正西,人体对应窍位是膻中穴。此穴属肺脾经。
太极拳中阴阳变化的关系
(一)上下关系
上下关系,主要体现轻沉兼备的拳理,即逢上必下,逢下必上;有上有下,有升有沉;升中有沉,沉中有升。从整体上把握,只要有上升的部位,必然有下沉的部位,绝对不许升皆升,沉皆沉,一切都是为了稳定重心,维护平衡。
例如金刚捣碓”动作一,双手螺旋上提,而胸腰螺旋下沉,屈膝塌腰。同一支手臂,手腕上升、而手指、大臂、肘关节则下沉。金刚捣碓”动作五,右拳右膝上提,而左手、左腿下沉。
金鸡独立”势,右手上托,右膝上提,而左手下按,左腿再屈,重心再下沉。如此等等,都是升中有沉,沉中有升,轻沉兼备。即便是有些动作四肢皆上升,双脚腾空,而躯体部分,特别是腰裆部,仍要求相对下沉(如二路搬拦肘”式动作一)。
打拳的整个过程中,对刻都要注意,上有虚领顶劲,下有气沉丹田和五趾抓地。即便是非常细微的动作,也要坚持轻沉兼备,如许多扬指坐腕(舒指塌腕)动作中,也是要求有轻有沉,有上有下;手指上扬,掌根下塌。
从内气、内劲看,也往往是要求四成上升,六成下沉;对拉拔长,上下对称,升沉统一。从技击上看,则要求上下相随,上惊下取,上引下击;甚至是上、中、下三盘同时并取,但支撑躯体的一条腿仍要屈膝下沉,以稳定重心(如金刚捣碓”动作五)。
因此,打拳切忌有上无下(飘),有下无上(失去领劲)等病。时刻注意做到上盘轻灵,下盘沉稳;四肢轻灵,腰下沉等等规律的要求。
(二)内外关系
内外关系比较复杂,首先要求内外一体的整体劲。其中最重要的又是内动带外动,即内不动,外不动;腰不动,手不发;大小动作均要求丹田带动。同时,外形动作的熟练,又促使内部(丹田)运动。
正如《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所云: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内外互济、互用。
其次是要求做到呼吸与动作相济,内呼吸(丹田)与外呼吸(肺部)相济,做到内气、内劲与外形动作相协调,顺遂,内气的周天开合与肢体的动作开合要一致,切忌内动外不动或外动内不动。
内外关系,还有一个意与形的关系。有的拳种重意不重形,甚至要意不要形。而陈式太极拳则是既重意又重形,要求形神兼备,要求意、气、力、精、气、神高度统一。
从更高的境界要求,太极拳应该把肌体锻炼与性格、气质修炼统一起来,使身心得到全面锻炼。因此,打拳时还要注意眼神所向,注重意念力的培养,使精、气、神完美统一。
(三)左右关系
拳者,权也。”(陈鑫),打拳过程中要使自己身体象一台秤,随时保持左右平衡。其方法就是左发右塌,右发左塌”,沉左臀翻右臀,沉右臀翻左臀”。凡是右手臂发下沉采劲时,则重心必须偏左;左手臂发下沉采劲时,则重心必偏右。
左手往前发劲,右时要后称;右手向前发劲,左时必然后称(如掩手肱捶”最后发劲)。双手同时向右发劲(如六封四闭”动作三),左臀必须下沉;双手同时向左发劲时,右臀必然下沉(如第二金刚捣稚”动作二)。
总之,逢左必右,逢右必左,以随时维持自身平衡。切忌一头沉,跟头棍;切忌左右歪斜,左右摇摆。此外,在左右关系中,还有一个左右与中间关系问题。
即不论向左向右运劲、发劲、都要保证不失中,保持中盘中正安舒,维护大本营”的稳定。象下棋一样,老帅不能轻易离位,因此,左右手常常是有一只在中线(胸前、腹前、眼前,或两膝前中线),就是为了不失中。
再次,发劲时还有左右一体之要求,即右拳向右前发劲,左拳(肘)必然向左后称劲,这时开胸合背,左称之劲通过脊背传导至右拳,使左右在螺旋中发劲整体若一(如掩手肱捶”动作五)。
(四)前后关系
前去之中必有后撑。”前发后塌,逢前必后。同样,后退之中必有前进(如倒卷肱”,二路之退步兽头势”)。做到退中有进,前后兼顾。
一般后退之步要以脚顿地发劲(劲传导至前手),又是一个前后一体,即后撤顿步所发之劲力(反弹力)与前手发劲既对称又合一。同时,后撤之脚还可以套击、扣套敌人之前腿。
这样,一退一进,边退边进,下退上击,后退之中有前击,又是一个前后相济”。又如左冲、右冲”势,有前有后,八面支撑,以保持重心稳定,自身平衡。
因此,打拳切忌前俯后仰,切忌弯腰、挺胸、蹶臀、跪膝(膝盖超出脚尖)。打拳还讲求耳听身后”,也是为了打前防后,前后兼顾。
(五)先后关系
或称往复关系”。《拳论》有云:往复有折叠”折叠者,即从反面入手的一种来回劲,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前先后,欲后先前;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欲收先放,欲发先蓄;欲要先给,欲给先要等等。
技击中的声东击西”,先化后发,先引后击,引进落空合即出”等要领,都是这种往复折叠劲的运用。所以,太极拳架中许多动作的组合,都是忽左忽右,一上一下,一引一进,一反一正,一卷一放等等。
尤其发劲之后,必须有一个接劲”,接劲实质上就是这种欲左先右的折叠劲。例如懒扎衣”结束之后,接六封四闭”,右手一定先向右棚一下之后再向里收。
前螳”接第二斜行”,也是右手先向外棚一下再走下弧里收。其技击含义就是欲要先给”,先给对方一点棚劲,从而加大对方向外的反弹劲,以便更有利于引进落空”。兵不厌诈”,就是这种先后关系在拳法上的体现。
拳法中还有后发先至”一说,如何解释?我认为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我不主动进攻别人,我处于应击者的地位,但一旦对方出手,与我交手,我即神速击之。
二是我不先发劲,让对方先发劲,我对来力先引化之,化其实,探其虚,即先沾连粘随,从不丢不顶中讨消息,然后快速击其要害,破其根节而取胜,故后发先至”还含有后发先胜”之意。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图老师小结:综上所述,太极拳的阴阳哲理对现代人们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太极拳也是现代人们养生首选的运动,练太极拳不仅对身体有好处,而且还能修身养性。修炼太极拳一定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