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太极拳则相反,是以静制动,犯者应手立仆”。攻防中,静者无不内固精神,外示安逸,举止从容,量敌而进,待机而动静”如何能制动”,这要从静与动的优劣来分析和解释以静制动”的道理。
很多人练习太极拳后会感觉周身轻灵,且心情愉悦,这是因为练习太极拳能让大脑产生兴奋。
静的优势有在攻防中头脑冷静,有利于技战术的发挥;防守严密,我独知人旦出击,不使敌有可乘之机;己静才能观察敌之攻击动作,根基稳定,做到人不知我,信手而应,犯者立仆己不动则己,一触即发。
此静是外静内固,等待时机,蓄而待发,敌一,即发招后动于敌而先至于敌。否则,见动之奇,敌无机可乘,反而受制于敌。动的劣势恰与静的优势相反,不静则不表现为头脑紧张,基础不稳,察敌不清,破绽易漏,易为人乘。
当然,太极拳作为一种技击术,不可能永远不动和不主动进攻,但动时,要动中存静意,静则有机,动则有法。所以太极拳经典中要求静以全神、静中寓势、动中求静”,其含义是在攻防中始终保持头脑冷静、周身轻灵、身动如风、动迅静定。
动静只是事物两种不同的运动形态,静可以转化为动,也即防可以转化为攻,动亦可转化为静,也即攻亦可变化为防。静为势之本,动为势之末,舍本击末”之理是不可逆的。
例如,蓄劲如张弓”是静势,是一种势能;发劲似放箭”是动势,它将弓传递给它的势能转化成动能释放出来。静为势之本”是蓄劲未发之前表现的静之势;攻人一拳或击人一掌是消耗所蓄的势能,所以说动为势之末”。
我静敌动,我在势之头蓄劲待发,故无不胜也敌在势之末,即旧力略过,新力未发之际,我击敌,敌则无力反击这就是以静制动的科学依据。
攻防中的以柔克刚
在太极拳攻防对抗中,采取以柔克刚”的战术与技法,这是以弱胜强的战术思想在太极拳攻防中的具体运用,柔弱胜刚强是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曰:柔胜刚,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在武术史上最早见之文字以柔克刚的技法理论和攻防原则,载之于明嘉靖洪转著《梦绿堂枪法》中曰:柔能制刚,弱能胜强,即此中之软硬之道也”。但柔克刚不是无条件的,柔之为道,不利远者”。见之于《易·系辞下》。
柔的本质是弱。在攻防实战中,以柔克刚必须顺人之势,借人之力,所以离敌远之不可,离敌远之,则正是敌拳打脚踢的好机会。
太极拳技击之道,说明以柔克刚是有条件的,即当刚处于顶或太满时,易被引进落空而遭致失败。然而,当刚处于中位,即刚强有度的时候,柔是克不了刚的。所以在攻防中一味地柔化、退让,也要失败。
太极拳的刚柔是指攻防动作相对用力大小的程度,相对用力大的称为刚,那么相对用力小的谓之柔。一般说来攻时力法主刚,多在明处,招法暴露,先发制人;防时力法主柔,宜在暗处,招法隐蔽,后发制人。
所以柔之招法常常是等待时机,隐蔽攻击目标,出其不意制胜。以刚胜人,多恃力大,而己应对彼时,不宜正面相持,须应避开其正面攻势击之,诱惑彼方,从而避其锋芒,击其之侧。
因此须己身灵活,灵活之关键惟在步法,故己之步法要轻灵。攻防中受击目标则是周身任何之处,所以拳论有一举动,周身具要轻灵”之说。而轻灵之步法要求以身带步,即身一闪便可带动步子,以避开彼方之大力攻击。
以柔克刚的本质是以弱胜强,按常理,弱者要战胜强者是不易的。那么在攻防中要战胜强者,就必须充分利用强者之弱点;其弱点是恃力不恃技,即以力降人而不以技胜人。
所以弱者要想取胜,须设法引诱彼方发力,以消耗其体能,己在攻防中巧妙地运用粘走转化彼方之劲路,控制其重心,破坏其平衡,形成己顺人背的势态,加之内劲的质量及纯熟的技巧将取而代之己身的体弱力小,从而使己成为整体之强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给彼方造成一种强而大的威慑力,任凭彼方身强力壮,来势凶猛,均未能不处处受制,使其由强变弱受制于我;此时自身也得到积极的体息,不过多的消耗体力或把消耗的体力尽快得到恢复,此乃息力生气”。
息力生气原本道家养生之概念,在此用于指导太极攻防中的以弱胜强、以技胜力。
初学太极拳的练习要领
一、桩功
桩功是练好太极拳的首要问题。没有桩功的太极拳好比建在沙滩上的楼房,风一吹便倒,由此可见桩功的重要。那么练太极拳要站哪些桩功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太极拳桩功很多,有开合桩、下蹲桩、马步桩、手挥琵琶桩、提手上式桩、白鹤亮翅桩等等,实际上每个太极拳的动作就是一个桩。
许多人都不喜欢练桩,觉得桩功枯燥乏味,其实桩功是太极拳的基本功,而且桩功是灵活多变的。
要把桩功练得一般人两三个乃至三五个都推不动、拉不动,多棒的小伙子,也休想抬起胳膊来,才算基本达到太极桩功的要求。
而现在从各体育大学院校到省市武术队的专业教练,以及各地的太极拳辅导站的教练员、辅导员们,根本不教学者练桩,甚至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站桩。
据这些教练员、辅导员们讲,出光盘的那些专家教授,都不谈太极拳站桩的问题,叫我们知道什么?所以我说那些练太极拳不站桩、不懂站桩、或说站桩没用的专家教授们、七八九段们,毁了太极拳的根子!
练好桩功能稳固下身,下身不稳会影响到上身的施展,因此,一定要多练桩功。
二、头部功夫
练太极拳对头部的要求是,头容正直,下颏微里收。名曰:虚领顶劲,下颏微一收,气贯于顶。如果推手发人时差了头顶悬之劲,就可能发不动,或发不远。
有了这头顶悬的劲,就可能发得动,或发得很漂亮。所以虚领顶劲不可少。面部表情要自然,不可嘻皮笑脸,也不能龇牙咧嘴(练形意拳、八卦掌也是同样的要求)。总之不管多难多易,都要求面部表情自然,好象什么事也没发生那样。
三、眼部功夫
练太极拳时,眼神从始至终都要配合动作。该看前方时要看前方,该看前手时要看前手。不管看哪里,都要让人觉着自然得体。不能该看前手时看了后手,该看右手时看了左手。
如白鹤亮翅,定式后应看正前方;又如左野马分鬃,抱球时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眼应看上面右手食指。当左脚迈出去,慢慢落实成左弓步时,左手也同时到左胸前,右手停于右胯旁,这时眼就得看左手虎口或食指。
眼看左手时,既不能瞪眼也不能迷茫,而是要两眼有神注视前手。更为难做的是,不论一趟太极拳有多少动作,练10分钟、 20分钟乃至30分钟、40分钟,眼都不眨一下。我的恩师练一趟八十八式也不眨一下眼。
练眼也专门有练眼之功,如香火头练眼功、提渣滓练眼功、看太阳练眼功、看月亮练眼功等。日后我再专门谈练眼的功夫,可以让大家把眼练得能看夏天中午12点的太阳数分钟乃至更长。
四、鼻子呼吸之功
练太极拳从始至终应呼吸自然。练时配合动作呼和吸,使呼吸慢慢拉长。呼和吸应以耳朵听不见为佳,而且呼吸不能有间断。须知练太极拳不同练早操的二八呼、四八呼,而是要根据动作的难度大小、长短配合呼吸。
从起式到收式,都应是起吸落呼、收吸放呼。久而久之,就可使动作和呼吸结合上。再加紧下大功夫,就能达到气与劲合的境地。当然还有更为高深的呼吸功夫,即练着练着太极拳,突然感觉耳旁如打了一声雷,不觉自己有呼吸,这就是胎息。
如果经常能达到胎息的境界,长寿是定然无疑的。不过这种呼吸,现在练太极拳的专家教授们、七八九段们,恐怕是知者甚少了。要想学会如此境界的呼吸,速找明师虚心求教,可能还能学到。
五、耳之功夫
一般人可能会问,练太极拳与耳朵有什么关系?又不是和人比武,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请听听我讲的耳在太极拳中的作用,可能会有所帮助。前面谈了呼吸是耳朵听不见的呼吸,那么耳朵听什么呢?我认为耳要听蝉鸣。
什么是蝉鸣?蝉鸣即我们稍一静,大脑中发出的而”的声音。只要能排除杂念,神不外散,专注地听蝉鸣,久而久之,刹那间耳边哗啦”一声,如同雷声,就入静了。
此时,只知练拳,不知其他,见如不见。见人如不见,见物如不见,见一切如不见。这就是练太极拳所讲的动中求静的最佳效果。
久静而生动,此动不是练太极拳动作的动,而是一点真阳在动,这一点真阳即是无念而自举的动(所以要练真正的太极拳,尤其是养生功,不能集体在一起,更不便男男女女在一起练,关键就在于此。
这个怕是一万个练太极拳的也没几个懂的,更别说什么太极拳专家教授、七八九段)。真阳一动就得会收,这收气之法,不是得真传者,也绝对不知道。真阳一动,要用小周天收气之法收之。
气越收越足,真阳越动越勤、越坚、越硬,直至七个小周天都收不住,即改用无孔笛颠倒两头吹之功。七个无孔笛也收不住、降不了,速开通奇经八脉。八脉开通身属阳,准备下手采小药。
当我们练着练着突然觉得一点真阳要夺关而出,千钧一发之际,要会勒阳关,调外药,调到药产神知,此时要会上下任督接连之法,速用宝剑斩插之,这叫做宝剑插在三江口,管叫黄河水倒流,风吹之,火化之。
图老师小结:综上所述,想要达到太极拳的最高境界,就要学会攻防。女人学习太极拳具有防身的作用,且通过攻防的特点能提高身体的柔韧性,还要减少脸部皱纹,增强肌肤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