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脊气将右脚轻轻提起,从右脚尖离地开始,实胯托着虚胯将右脚前送到位,到脚平松落地为止,在虚实的转换中,腰脊由前折变为后迭,脊气将虚脚提起,丹田气将虚脚平松落地,完成一组虚实转换。
总起来说,虚脚要虚净,不要挂力,实脚要实足,全身重量落在实脚上,此时尾闾基本坐在实脚跟上,形成百会、尾闾、脚跟上下一条线。当然在实中实”虚中虚”的操作中,都不是用力,而是用意气来完成,或者说在意念的指挥下,由松来完成。
虚实主要体现在太极猫步中,练好太极猫步有助于技击和推手的学习,与对方激战中稳如泰山。
虚脚的提起,不是靠躯体的前倾,腿的拉力和脚的后蹬力,而是靠脊背之内气,将虚脚提起的。这就是提脚不蹬,落脚无声,体现了意气换的灵”的虚实转换,而不是用力转换。
2、腰脊的运动轨迹
在虚实脚转换的过程中,腰脊的运动轨迹是,由腰的前折(前凸)变为腰的后迭(后凸),拳谱曰: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往复可以理解为前进、后退;折迭可以理解为前折、后迭。
在脊柱这个系统里,腰关节的活动范围最大,不管是前俯、后仰、左歪、右斜全由命门来控制。
为什么说腰为主宰呢?前几天猫腰捡东西,不慎闪了腰,站着疼,坐着也疼,坐着躺不下,躺下起不来,拿东西疼,伸腿也疼,身体一动腰就疼,这才体回到腰主宰的重要性,全身的运动神经都有腰来控制的原因。
上步时,腰脊先前折(命门前凸),尾闾接近前脚跟,随着虚腿的前移,腰脊渐渐由前折变成后迭(命门后凸),叫作先折后迭;退步时,与上步刚好相反,腰脊先迭后折。
其变化规律,就像一条阴阳鱼在渐渐的变换,阴极变阳,阳极变阴,此消彼长,相互协调,互为根钮。正是由于腰脊的变动,才使太极拳的身形不断的变化,手、脚不断的移动。
特别应提醒的是,身形的变化,四肢的运行,必须以腰为主宰,就是腰带四肢,四肢不能主动、自动,这是杨式太极拳特别的要求。
腰为主宰,也不是以力主宰,而是用意、气来主宰。拳谱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气要换的灵等”,说明太极拳的运行,虚实转换,都是用意、气来控制,而不是用力来操作。
3、上下相随其根在脚
何为上下相随?上下相随,就是上边随着下边一起动,上边指的是上身、太极手(含臂),下边指的是太极脚(含腿)。
拳谚曰上下一条线,脚下阴阳变,头上虚领顶,两手空松转”,拳经曰:起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行拳的每一动,先由脚下的阴阳变化,继而引起腰脊的虚实变化,再由腰脊来主宰,带动四肢的运动。
太极拳的运行过程,说到底就是虚实转换的过程,说明白一点,就是身体的重心,在两脚上虚实转换的过程,人体的重心就在尾闾,重心是随着脚下的阴阳变化而变化。
尾闾到哪里,重心就到哪里,当左足为实足时,尾闾就坐在左足跟,百会、尾闾、脚跟上下一条线。
上下相随其根在脚的全过程是这样的:当某一动作到达极点,要转换下一个动作时,手不能乱动,首先要虚领顶劲,然后松脚,当脚底一松时,不仅产生一个反弹力到达脊背来控制虚脚,同时身体重心势必像水一样的流到脚下,钻入地心,改变了重心。
重心的改变是渐变,是节节贯串的变,像水一样的流变,绝对不能突变、顿变。这就说明运动的根源在脚,上下相随也是随脚。
太极拳的学习步骤
一、了解规律,熟练套路
学架子阶段是练习陈式太极拳的初级阶段。
在这阶段一定要将每个基本动作都学会。这些动作包括手掌上的动作和脚上的动作。因为这些动作是太极拳的基本手法,就像建房子打地基一样,只有地基打的劳,房子才能建的稳。练习需要初步了解陈式太极拳对手法、步法、手型、步型的基本要求学完了基本的太极拳套路,接着就是反复练习以学的套路,以便加强记忆。
二、掌握要求,体现特点
第一个阶段一招一式将动作学完,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连续动作熟练后,就可以进入正架子阶段。正架子阶段容易出现的毛病是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弯腰蹶臀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如何解决这些易出现的共性毛病呢?这就要从放松入手。放松的目的在于去掉僵劲,使动作协调。然后再增强腿部的支撑力。
腿部的支撑力不够导会致很多毛病,如挑肩架肘,弯腰蹶臀,气血上浮等,也是造成上身僵硬,不能放松的主要原因。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要弄清楚每个动作的虚实结合,动作手势变化,以及上下动作的配合情况。
随着腿部支撑力的增长,结合各个部位的自然放松,动作姿势的基本正确,使体内的气机升降协调,呼吸自然,肺活量增大,前面的毛病就会自然消除。
三、调整姿势,准确到位
捏架子即将整套拳的每一个定势按照陈式太极拳对周身各部位的要求拿捏到位,使身体每一个部位都符合要求,并且能按要求将动作做的准确无误。如虚领顶劲。含胸塌腰、松肩沉肘、曲膝松跨等要求,都要对照到位,恰当适中。
四、顺随自然,突出风格
顺架子是将整套拳架在捏架子每招每式标准定位的基础上,把每个定势按照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的要求贯穿起来。
当学到这个时期的时候,要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散,轻而不浮,沉而不僵。这些都是太极拳的基本手法。打太极会用到前身上下很多部位,只有将这些部位贯穿起来们才能达到精神气力功饱满合聚的境界。
五、用法明确,变化自如
通过以上学、正、理、顺四个阶段拳架上的练习,整套拳已达到一定水平,即练起拳来能够做到一动则周身全动,一静则全体皆静,意念一到,身、手、步皆到。内气贯注,力达梢节,每招每式掌握的恰到好处。
这个时期在对每个动作的用法有所了解后,就要开始进行对抗性的训练,先进行太极推手的训练,在推手中,相互喂劲,相互拆招,使自己能真正掌握在拆拳时所学的东西。
六、拳架定位,久练自成
通过以上一步步地训练,已较系统、规范得掌握了太极拳架,最后进入将拳架定型的定架子阶段。
这个时期是将各个阶段训练所掌握的东西进行规范,每个姿势的标准动作在脑海中形成概念,使整个拳架在演练中能够按照陈式太极拳的要求,不加思索地完成。
将意念、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基本上掌握了陈式太极拳内外要求和运动规律将拳架基本定型。
太极拳的优点
1、全面锻炼
太极拳的动作特点是缓慢,柔美,连贯圆活,太极拳也是一项全身运动,长期练习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在这里只拿一动无有不动的特点来证明它的全面锻炼作用。
大家都知道,游泳是需要手足和身体一起动作的一项运动,它已经被公认为有全面锻炼效果的运动项目之一。
太极拳在动作时,凡是全身能动的部分,都需要参加活动,所以叫做一动无有不动。
它的运动量虽然较游泳为小,但在全身动作的和谐上和细致上,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可见太极拳具有全面的锻炼的优点。
2、人人可练
太极拳虽然有很多的招式动作,但是为了更好的宣扬太极拳的文化,有太极专家在传统的太极拳的基础上进行了创编,创编出了很多适合我们日常锻炼身体的简化太极拳,适合所有的人学习。
3、陶养性情
太极拳的动作要求柔和,要求轻灵贯串,又要求在动作中包含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意识作用,能使性急的或者性慢的练拳人在无形中接受影响,矫正原有的习惯。
因为太极拳一面讲究灵敏,能使人提高敏感,一面又讲究沉静,能使人抑制浮躁。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4、内外兼顾
太极拳在锻炼时,不但肌肉活动有各式各样的柔和动作,同时还要做好呼吸运动和横膈运动,来促进心、肺、肠、胃等内脏的机能活动。
另外,由于每一个动作都用意识加以引导,使人精神集中,不起杂念,以至越练越纯静(即心境异常安静之意),也能使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更好的调节作用。
这种锻炼方法,一面具有一般运动项目活动肌肉的好处,一面又吸收了静坐法调息养神的好处,所以能有内外兼顾的优点。
图老师小结:综上所述,练习太极猫步有助太极推手和技击的学习,常练太极拳还能锻炼身体,老年人练习太极拳能提高身体平衡性,降低摔跌的风险。老年人练习太极拳还能为生活增加乐趣,预防老年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