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起来就是三点:提脚、运脚、落脚,酷似书法中起笔、行笔、落笔。按照祝大彤老师的说法,叫做实中实,虚中虚”。我的理解是,提右脚之前,左脚再松一次,脚下产生无穷的弹力,内气直达脊背,叫做气贴脊背,利用脊气将右脚轻轻提起,从右脚尖离地开始,实胯托着虚胯将右脚前送到位,到脚平松落地为止,在虚实的转换中,腰脊由前折变为后迭,脊气将虚脚提起,丹田气将虚脚平松落地,完成一组虚实转换。
运用好虚实变换,是我们学习太极拳的关键所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总起来说,虚脚要虚净,不要挂力,实脚要实足,全身重量落在实脚上,此时尾闾基本坐在实脚跟上,形成百会、尾闾、脚跟上下一条线。当然在实中实”虚中虚”的操作中,都不是用力,而是用意气来完成,或者说在意念的指挥下,由松来完成。
虚脚的提起,不是靠躯体的前倾,腿的拉力和脚的后蹬力,而是靠脊背之内气,将虚脚提起的。这就是提脚不蹬,落脚无声,体现了意气换的灵”的虚实转换,而不是用力转换。
二、腰脊的运动轨迹
在虚实脚转换的过程中,腰脊的运动轨迹是,由腰的前折(前凸)变为腰的后迭(后凸),拳谱曰: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往复可以理解为前进、后退;折迭可以理解为前折、后迭。在脊柱这个系统里,腰关节的活动范围最大,不管是前俯、后仰、左歪、右斜全由命门来控制。
可见,猫步的运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不是毫无规律的。
为什么说腰为主宰呢?前几天猫腰捡东西,不慎闪了腰,站着疼,坐着也疼,坐着躺不下,躺下起不来,拿东西疼,伸腿也疼,身体一动腰就疼,这才体回到腰主宰的重要性,全身的运动神经都有腰来控制的原因。
上步时,腰脊先前折(命门前凸),尾闾接近前脚跟,随着虚腿的前移,腰脊渐渐由前折变成后迭(命门后凸),叫作先折后迭;退步时,与上步刚好相反,腰脊先迭后折。其变化规律,就像一条阴阳鱼在渐渐的变换,阴极变阳,阳极变阴,此消彼长,相互协调,互为根钮。
正是由于腰脊的变动,才使太极拳的身形不断的变化,手、脚不断的移动。特别应提醒的是,身形的变化,四肢的运行,必须以腰为主宰,就是腰带四肢,四肢不能主动、自动,这是楊式太极拳特别的要求。
腰为主宰,也不是以力主宰,而是用意、气来主宰。拳谱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气要换的灵..等”,说明太极拳的运行,虚实转换,都是用意、气来控制,而不是用力来操作。
三、上下相随其根在脚
何为上下相随?上下相随,就是上边随着下边一起动,上边指的是上身、太极手(含臂),下边指的是太极脚(含腿)。拳谚曰上下一条线,脚下阴阳变,头上虚领顶,两手空松转”,拳经曰:起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行拳的每一动,先由脚下的阴阳变化,继而引起腰脊的虚实变化,再由腰脊来主宰,带动四肢的运动。
太极拳的运行过程,说到底就是虚实转换的过程,说明白一点,就是身体的重心,在两脚上虚实转换的过程,人体的重心就在尾闾,重心是随着脚下的阴阳变化而变化,尾闾到哪里,重心就到哪里,当左足为实足时,尾闾就坐在左足跟,百会、尾闾、脚跟上下一条线。
上下相随其根在脚的全过程是这样的:当某一动作到达极点,要转换下一个动作时,手不能乱动,首先要虚领顶劲,然后松脚,当脚底一松时,不仅产生一个反弹力到达脊背来控制虚脚,同时身体重心势必像水一样的流到脚下,钻入地心,改变了重心。
重心的改变是渐变,是节节贯串的变,像水一样的流变,绝对不能突变、顿变。这就说明运动的根源在脚,上下相随也是随脚。
也许会有人提出,既然腰为主宰,为什么不随腰呢?我想斗胆提出一种新的想法,于此来抛砖引玉,拳友讨论。上下相随是:拳势的启动及重心的改变,应该随脚下的阴阳变化而变,四肢的运行应该由腰来主宰。
不管是走架、打手,手不能挂力,也不能主动,只能随动,腰带四肢这个规定也不能改变,因此,走架时手随腰动,打手时手随彼动,粘黏连随不丢顶,手的任何动作,都是由脚下阴阳变化,及腰主宰的延伸。无论拳架如何运行,千万不能忘了松,因为松是太极拳的灵魂。
太极拳的放松,与其他运动的放松是不一样的,太极拳的放松,是在维持拳架运动,用仅能推动肢体重量的力的情况下,使肌肉最大限度的松弛。(当然行拳不用力是行不了拳的,因为地球有引力,肢体有重量,用力只能用最小的力、仅能推动肢体重量的力)。
太极拳最难的就是松,年过花甲的老太极还说松不好,宗师楊澄甫,在练拳前,总要喊上几十个松。说明松在太极拳里,是何等的重要和难得。
我们慢练拳的目的,就是在慢练的过程中去悟松、悟静、悟空。像西游记的孙悟空那样,他悟透了空,所以他的本事就特别大。练太极要感悟松、静”,这两个字的内涵,一旦悟到了,保你心里安静,身上干净,敛私寡欲,神情安闲,太极功夫也会突飞猛进。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