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肠胃怕堵,心更怕堵
交通堵了是闹心,人堵了,就是闹病了。对于老人来说,最不能堵的一是消化道,二是心。
在人体中,最易堵的无疑是消化道,高芳堃指出,对于消化功能已走下坡路的老人,黏、糯的食物是最大忌。老人多半牙不好、口又重,软、黏、甜的粽子、年糕、糯米团子就像是专门针对老人这些特点而设计的。然而,这些食物入口容易消化难”,轻则胃不舒服,重则发生胃黏膜出血,甚至肠梗阻。尤其是晚饭,老年人最好别吃糯黏的食物,平时想吃时也要适可而止。当然,消化道通畅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要消除便秘,为此,老年人要做到适当多吃粗纤维食物、多喝水,平时做做揉腹操,晚饭不要吃得过饱,饭后休息15分钟到半小时再外出活动。
不仅身体通道会堵,心也会堵,老人堵了心,麻烦更大。北京安定医院心理科医师西英俊指出,不管是因为心情不快而大发脾气,还是暗自生闷气,都对身体无益。尤其是老人孤独、自卑等负面情感更多,因而身体受情绪所累的问题也更突出。
西英俊建议,为避免老人的不良情绪,子女要记得多嘘寒问暖,老人自己也要学会调节:遇到问题及时沟通,把怒火扼杀在摇篮里;有愤怒应及时适当表达,比如采用幽默发脾气法”,学会自我调侃。平时多参加社区活动,发展兴趣爱好,也能防止坏心情找上门。
独:不独居、不孤独
年轻人通常会很享受独居一室的自在,老人却最怕独居一室的孤寂。这种没人说话,没人照顾,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生活,带来的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甚至媒体曝出独居老人去世个把月才被发现”的新闻,也已不算新鲜。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指出,老年人的孤独,源自他们各方面能力衰退后引发的不安全感。而要消减这一负面情绪,按照护航理论,他们应该获得3个圈子的支持,即子女家人、朋友街坊和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其他人。
现在有些年轻人觉得,父母退休后,在家吃喝不愁,平时还有不少娱乐爱好,过得很潇洒,根本用不着自己总去关心。”李娟说,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一项关于国民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丧偶老人来说,家人的关怀是最主要的;而对于老夫妻俩来说,由于有了相互间最基本的家人关怀,朋友的支持才相对凸显出来。但无论如何,老朋友间的关心都无法取代家人。
因此,除了老人自己要有意识地接触社会外,年轻人更要常回家看看”。李娟说,看老人时,买些礼物没问题,但千万不能把它变成一种形式,平时给朋友礼物还总要附上一张卡片呢,给老人的怎么能干巴巴就送出去呢?”拿出礼物的同时,别忘了多聊两句,说说过去的事,让老人回忆起自己当年身强力壮、风华正茂的状态,这对于帮他们找回自信、激发乐观心态都非常有益。
另外,对于丧偶老人,最好不要让他们独居,如果不得已必须如此,也要提前给老人设置好联系家人、亲朋、近邻的电话快捷键,并请周围邻居或小区物业人员多加探望。当然,最要紧的,是自己尽可能多地回去。
漏:服药检查不能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马长生教授表示,心脑血管疾病缠身是大部分老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在300万以上,其中,漏检查、漏服药、漏治疗是主因。
很多人都觉得,有这些基础疾病的老人应该忌生气、忌着急,以防血压升高,甚至因此导致猝死。其实,因此而发病的几率并不是特别高,即便发病,也是因为血压等指标本来就控制不到位。”马长生认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其实是求稳”,即用药不能漏、监测不能漏、及时跟进病情调整治疗不能漏。只要保证了以上前提,即便偶尔发发脾气,着急一回也不会造成特别严重的后果。
拖:小病一拖成大病
这在老年人身上比较普遍,比如小感冒拖成重肺炎就屡见不鲜。高芳堃说,老年人免疫能力低下、机体的适应性和自我调整能力也都比较差。因此一旦着凉感冒,治疗不及时,就容易转为呼吸道感染,危及生命。更麻烦的是,老人在被病原体感染、发炎后,其临床体征通常表现不典型,多见精神倦怠,很难引起重视和注意,贻误病情,小病拖成大病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此,高芳堃建议,老年人及其亲属应多了解一些老年病相关知识。如果老年人感觉浑身酸软、无力、精神倦怠等,要及时进行身体调理,如果是初发感冒,可以服用感冒冲剂、多喝水,多休息,饮食清淡些。如果经过调理后,情况还没有改善,而且出现了咳嗽等症状,就要尽早去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秋入冬和冬入春是老人最易患病的时节,应格外注意保健。”
老年人养生营养有哪些特殊要求
一般来说,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膳食中热能供给应逐渐减少。因为老年人活动量减少,如果热能供应过多,容易引起肥胖。据观察,人在20~39岁期间,男性(体重为65公斤)能量供应每日需12552千焦(3000千卡),女性(体重为55公斤)每日需9204千焦(2200千卡);40~49岁期间,对热能的需要在上述的基础上减少5%;50~59岁减少10%;60~69岁减少20%;70岁以上减少30%。老年人总热能在6276~10041千焦(1500~2400千卡)就可维持一般生理活动的需要。因此,对老年人饮食量应加以调整,以防止热能摄入过多。在老年人营养中,蛋白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老年人的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对蛋白质的利用能力也降低。为了补偿功能消耗,维持机体组织代谢、修补的需要,增强机体抵抗力,应注意蛋白质的供给。如果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不足,一味强调老年人要食素,会造成机体负氮平稳,加速肌肉等组织的衰老退化,使酶活性降低,引起贫血,对疾病抵抗力减弱,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多数医学专家主张,老年人的蛋白质供给不应低于青壮年的供给量。
老年人总的进食量减少,应进食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才能避免老年性蛋白质不足症。老年人蛋白质供应量每日按每公斤体重1克~1.5克(占食物总热能的10% ~15%)为宜。因老年人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肾脏功能也弱,故保持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适当比例比蛋白质的量更为重要。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angsheng/)老年人总的热能摄入减少,而蛋白质需求量却相对不变,故膳食中脂肪与糖类的供给应该减少,蛋白质相应增加。高脂肪饮食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脂肪摄入过多易产生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继之会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等。但是,机体的必需脂肪酸要从食物中获得,一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也需要脂肪参与。所以,过分强调限制脂肪的摄入,对健康亦不利。适量的植物油,可增加食物风味,有增强食欲的作用。一般老年人脂肪摄入量战总热能的20%~25%(包括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脂肪,总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约1克脂肪)为宜。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angsheng/)老年人应控制糖类的摄入量,尤其应限制纯糖的摄入。因为糖在体内可转化为脂肪,使人发胖。但有些含糖量多的食物中含膳食纤维较多,而膳食纤维对于老年人有特殊的义,故对这类食物不应限制太多。
大量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人体组织、器官功能的减退、老化,与维生素缺乏和利用率低有关。在老年人的营养供应中,要有充足的维生毒,其供给量不应低于中、青年人。对于无机盐,老年人也容易缺乏,尤其是钙、铁等。不少的老年人,因缺钙而造成骨质疏松,导致骨折、骨变形。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必须限制钠盐的摄入。盐能使水分在体内储存增多,排出减少,加重心脏负担。高血压患者禁忌高盐饮食。
老年人养生饮食需注意
蛋白质。
包括优质蛋白和非优质蛋白,前者的来源主要是奶制品、鸡蛋,瘦肉、鱼、虾、豆制品等;后者主要来源米、蔬菜等。
脂肪。
包括动物性脂肪和植物性脂肪。很多老年人害怕脂肪,因为害怕脂肪会导致高血脂、冠心病的等。其实,老年人也应该摄取脂肪,因为脂肪有保暖等作用。老年人可选择植物性脂肪,因它含不饱和脂肪。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提供人体必须的热量,主要食物来源有:蔗糖、谷物(如大米、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高粱等)、水果、坚果、蔬菜等。
1、食物多样化,谷类为主。小米、大米、黑米交叉食用,可使营养结构趋向均衡。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起码要有1斤蔬菜、两个水果。至于糖尿病患者可吃低糖的蔬果,如杨桃、番茄等。
3、每天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豆类首推黄豆。
4、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老年人可多吃鱼,海鱼较好。
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当体重,一天最好要锻炼1小时。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高血压、癌症的发病与高盐的摄入密切相关。
7、饮酒应限量。高血压的人忌喝酒,正常人则可适量喝红酒。
总结:老人养生平时的生活细节很关键,饮食习惯也很重要,空余时间多做些运动,避免老人最害怕的5项意外。虽然老人是夕阳,但照样可以发光发热,当然,前提必须是有个健康的身体。老人的养生原则要牢记。(作者李子豪、张芳,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图老师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